书 名 | 物境空间与形式建构 [1] | 作 者 | 李凯生、徐大路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2187973 |
配置
董莳/空间与地理——空间研究的“地理学”视野
高曦/一个空间的装置——柯布西耶作品中的空间装置性分析
王勤/棋局内外——密斯空间研究
涂焕赞/从草庵茶室到现代居住建筑——建筑空间中的行为因素
城市
陈柯/有关城市思维的四个实验性思考
皇甫文治/有意的隐藏——斯蒂芬.霍尔成都多孔切片社区项目的图像学再解读
赵榕/读《南浔镇志》附图札记——关于南浔水系的一种城市形态学尝试
练秀红/简单城市——鼓浪屿城市空间元素生成义理
形式
徐大路/从得克萨斯宅到墙宅——海杜克的形式逻辑与诗意
刘秋源/要素拼贴——多米尼克修道院空间建构逻辑分析
钱晨/与自然交织的空间叙事——建筑空间形式系统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实践
闰超/投影逻辑下的图纸建造重构
园林
王欣/乌有园实验
查玲/由比及兴——布里恩家族墓园中的“并置”
邱卉/经营之义——纸上园林《拙政园图》摹写
周简/造园一记
比较
赵德利/再造的一种多孔性建筑学
张含/具象之后——《非具象世界》译评
高曦/绘画理论中的现代精神——AFTER cuBIsM译后记
李争/线性叙事与图像叙事
田野
何建刚/乡村的有机生长与营造——浙西南乡村调研报告
董国娟/自发搭建与形态自律——淤头村村落现状调研报告2100433B
《物境空间与形式建构》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第十二届全国环艺专业教学年会的成果,书中收录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论文共20篇,是多年美院教学以来的精华成果汇聚,包括环境艺术设计相关方向的建设设计、城市规划、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实验教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皆是建筑领域前沿新颖的一些理论成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价值。
只要层高超过2.2米的且在建筑物内部的 均要计算建筑面积的
房间内有散热器或铺地暖管的就是采暖空间,没有的就是非采暖空间。
空调空间:设有空调的地方,非有空调的房间:没有设空调的地方,如地下车库,设备房之类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传统园林往昔丰富并灵动着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布局,现今其意境空间营造思想仍深刻影响着当代建筑空间建构。传承中国园林处理建筑与庭院的“空间渗透”、“景物互借”、“意境序列”等思维理念.结合多元化功能需求重构空间组织。本文选取地景化建筑案例分析归纳当代地景化建筑空间延续传统园林思想,整合建筑、景观、城市设计的方法。
内容简介
《空间创意与建构:30位国际新锐设计师的创意现场》选择了五种主要的室内空间类型:零售店空间、休闲娱乐文化空间(如宾馆、俱乐部以及餐馆等)、办公空间、公共空间以及住宅空间。有些项目规模虽小却妙趣横生;有些项目载誉无数,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影响。在选择独立设计师与设计师事务所的过程中,作者刻意确保了他们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使《空间创意与建构:30位国际新锐设计师的创意现场》的案例丰富且别具特色,从多方面给予读者知识性和启发性。2100433B
《空间、建构与设计》根据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建构工作室近几年的设计教学成果撰写而成。该研究将建构视为可以训练的设计工作方法,运用模型来构思设计。通过对模型材料的操作直接赋予设计以形式,从块体、板片和杆件这三个基本要素来展开,各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各种空间与建构材料相结合,衍生出各种设计课题。《空间、建构与设计》由顾大庆、柏庭卫著。
山代悟等的《环境建构:适应型建筑环境的构想与实践》比较全面地记录了本次环境建构Studio的课程内容和过程,图文并茂、版式新颖、便于翻阅。后记部分的“教师讨论”以对谈的形式记述了几位主讲老师的认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