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图片
中文名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外文名 |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4] |
---|---|---|---|
专业代码 | 080406 | 专业层次 | 本科 |
学科门类 | 工学 | 专业类别 | 材料类 |
修业年限 | 四年 | 授予学位 | 工学学士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主要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理论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项目规划、设计、生产加工、研究开发,具有较强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1986年,《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名称对照表》中,无机非金属材料由调整前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新型无机材料、胶凝材料、水工建筑材料、硅酸盐材料、无机材料工程、技术陶瓷、高压电瓷、电瓷材料和胶凝材料及制品合并而来 。
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无机非金属材料(080206)由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科0404)和建筑材料与制品(工科1112)合并而来 。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080203)由无机非金属材料(080206)、硅酸盐工程(080207)和复合材料(部分)(080210)合并而来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代码由080203调整为080406 。
2020年2月,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隶属于工学、材料类(0804),专业代码:080406 。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无机材料热工基础、硅酸盐岩相学、材料科学基础、粉体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材料研究和测试方法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等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材料科学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物化性能、材料工艺性能实验、材料晶相分析等
你好,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就是: 具有机械功能、热功能和部分化学功能为无机非金属结构用材料,分为氧化物和非氧化物,结构包括单晶、多晶、玻璃、复合材料和涂层及薄膜.鼓励开发具有较大市场、产业化技术较成熟和...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主要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理论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项目规划、设计、生产加工、研究开发,具有较强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
你好,这个是就人来说的,一般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师偏向理科的,女生有的不愿意学,而且有很难得地方,但是有的也可以学习,根据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吧。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工程不适合女生,男生可能会更擅长哦。
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达成,课程体系必须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约占20%;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约占20%,实战内容约占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35%。
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材料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的方法为学生运用相应基本概念表述材料工程问题、设计与选择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
学科基础类课程应包括学科的基础内容,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对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实践环节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施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
通识类课程
通识类知识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工具性知识、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类知识。
(1)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哲学、思想政治道德、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基本内容。
(2)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文献检索、科学研究方法论等基本内容。
(3)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以及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等基本内容。
(4)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类知识包括金融、财务、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基础类课程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结构表征等知识领城。
(1)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结构、晶体缺陷、相结构与相图、非晶态结构与性能、固体表面与界面、材料的凝固与气相沉积、扩散与固态相变、烧结、变形与断裂、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以及材料概论等。
(2)材料工程基础知识包括流体流动基础、热量传递、传质过程及其控制、材料及其产品设计、选材、制造加工成型以及失效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及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学等。
(3)物理化学知识包括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统等。
专业类课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热工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原理与设备、无机材料现代测试方法、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等内容 。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分为以下3个类型:
(1)公共基础实验
主要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电子电工实验等。
(2)专业基础实验
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专业基础训练及综合实验。依据相应课程大纲,每门课程至少开设4个实验项日,且能支持专业培养日标的达成。
(3)专业实验
主要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材料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等。要求开设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等性能相关实验至少7项,同时完成至少1种材料的制备,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方计算—工艺方案设计—制备—相关性能测试及结构分析等全过程训练。
课程设计
(1)机械零件设计
进行工程设计基本技能训练。
(2)材料制备装备设计
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设备设计训练。
(3)工厂工艺流程设计
针对至少1种材料生产工艺进行车间工艺流程设计。
专业实习
实习是学生接触生产实际、接触企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各高校应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制定符合生产现场实际的实习大纲,让学生在实习中实践所学知识,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科研与教学结合最为密切的一个实践环节,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每位专业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届不超过6人。选题应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可以从科研任务中选择规模适当和相对独立的题目,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实战教学活动来进行 。
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
学制与学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四年参考总学分一般为140~190学分(含毕业设计(论文)学分)。
学生通过学习各门课程修满总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可获准毕业;毕业环节完成并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人才培养
(1)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2)系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役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3)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的制备、性能检测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备设计材料和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根据工程应用选择材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5)了解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6)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师资规模
(1)按一级学科专业培养的高校,专任教师不少于50人;按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的高校,每个专业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0人。
(2)生师比不高于18:1。
师资结构
(1)年龄在55岁以下的教授及40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应适宜,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2)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85%。
(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0%,其中具有博土学位的不低于50%。
(4)85%以上的专业授课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历,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背景的教师人数比例不低于60%。
(5)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较高,专业领域分布合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学缘相同的教师比例原则上不高于50%,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可为专业发展所需的学科基础提供基本保障。
(6)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教师背景与水平要求
(1)授课教师具备与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能力(包括科研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承担的课程数和授课学时数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进行工程和研究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2)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工程背景;承担过科研项目的教师须占有相当比例,部分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3)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4)拥有良好的相应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指导学生、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
(5)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
教学设施要求
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教学实验室生均面积不小于2.5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15000元。
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需求。专业课程实验开设率应不低于90%,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占总实验课程的比例不低于60%;每个实验既要有足够的实验台套数,又要有较高的利用率。基础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2人;专业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3人;大仪器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8人。
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设备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保证学生使用。
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有足够数量、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能支持教学目标的达成。
生产实习要有具体的实习大纲、明确的实习内容和考核方法及标准。
实习带队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30%;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应理解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配备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项目开发或管理经验。
信息资源要求
配备各种高水平的、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以及各种专业图书资料,师生能够方便地使用;阅读环境良好,且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 。
教学经费有保证,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200元,且应随着教育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以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 。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各高校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和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及社会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等在内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价。
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执行过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对毕业生做跟踪调查时,确保跟踪反馈信息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
(2)反馈样本数量应达到各专业当年毕业生总量的一定比率(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制定),跟踪调研的时间和周期应有要求。
(3)在选择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象时,确保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应充分考虑地域分布、企业类型、岗位工种等差异。
(4)适当加强对优秀毕业生、创业学生、在单位做出特殊贡献的毕业生的调查。
(5)形成报告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调整及完善。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要求有监视和测量、数据分析以及改进活动。应根据各个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环节的评价结果以及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分析教育质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实施后的结果与信息转入新一轮的循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
本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涉及范围面广。系统学习了水泥、混凝土等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艺过程和工程实践知识及高性能无机新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知识。
面向建材工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行业需要和职业要求,合理确定本科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据此来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一是通过构建“一般公共基础(素质基础)+工程类公共基础+材料专业基础”的基础知识教学平台,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筑牢专业基础,培养综合素质;二是通过构建“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企业经营管理选修课+职业拓展选修课”的模块化专业知识教学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技术应用能力与创业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增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竞争与变化的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采取分类设置、分步实施的方式,按照“基本技能—初步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梯度模式,构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比重。在实践教学环节类型上有: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工程实训、毕业设计(论文)、课外专业实习和课外开放实践等多种形式。涉及基本技能和初步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活动,教学应采取理论课内实验、独立课程实验及实习、课程设计等形式进行;涉及专业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培养的教学活动,教学应采取校内工程实训、校外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开放实践等形式进行。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步骤上,则根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遵循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规律,按照“基础课程实验与上机训练—基础课程设计与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校内工程实训—专业课程设计、实验与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顺序进行。
(3)素质培养体系
第一,合理的课程教学。包括哲学、历史、法律、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等必修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选修课教学或讲座。第二,假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第三,课外学术科技与创新活动。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组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其他各类学科竞赛,二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意识。第四,社会工作与学生社团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与兴趣小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第五,职业资格(技能证)培训。依托培训基地,为高年级学生提供职业资格(技能证)培训服务。第六,体育课教学与单项体育运动俱乐部活动等。学生在校期间除安排四个学期的体育必修课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单项体育运动的俱乐部活动,强身健体 。
多学科交叉视角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1)形成层次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平台上依托学院多学科共存的优势,拓展交叉学科方向,开设内在联系紧密又各具特色的跨专业课程,实现多学科间的互通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推动本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2)坚持“资源—材料一体化”理念,遵循“大背景、宽视野、强创新”的人才培养观,通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更新,强化课程建设与配套教材建设,形成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体系。
(3)秉承“资源共享,资金高效”的原则,打造开放式多学科实验平台。打破陈旧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观念,破除学科壁垒,提高投入资金效率,提高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利用率,通过各种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设计新型综合性实验,形成“学习—探索—创新”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方法,建立主动学习和激发探索的实验实践教学大平台。
(4)学科交叉,师资共享,促进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视野拓展和积极创新。打破原有专业教学师资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实行跨专业、跨系选课,利用优势资源,形成多学缘结构、多学科专业教师组成的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学历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强的多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保障宽口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把握学校总体的办学层次、学科结构、专业特色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当前和未来各类新技术和新产业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及趋势,全面领悟新工科内涵,制定出契合地方高校实际和体现自身专业优势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标准,对培养目标进行多个方面的具体表述,其中明确指出需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另外,还需要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确定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和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具体毕业要求。
(2)设置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
分析新经济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析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和分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设跨学科课程,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机制。加强公共基础和通识课程教育,夯实基础,设置创造学和创新能力开发相关课程,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增设专业导论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进展等课程,帮助学生较系统地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并感受学科魅力,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增加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 。
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材料相关专业考研深造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就业层次高,就业范围广。学生既能在战略新兴产业—新材料领域工作,例如新能源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及涂层、电子器件等就业,又能在建筑、房地产、冶金、耐火材料行业等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进行设计、生产、开发及管理等工作,也能够在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和测试等方面工作 。
水泥、玻璃、混凝土、建筑陶瓷等建筑材料业是无机非金属领域中最大、最成熟的产业之一。例如我国2013年水泥产量24.1亿吨,平板玻璃7.8亿重量箱,商品混凝土11.7亿立方米,均在亿的级别上,而整个建筑材料业营收6.3万亿元。所以,以水泥厂、玻璃厂、陶瓷厂、建筑施工等企业是吸纳无机非金属材料,尤其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
不过,由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含义越来越宽泛,所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就业并不仅限于此。
半导体行业是另一个无机非金属领域中较为庞大的行业,整个行业营收也在数万亿级别。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材料的同学可以考虑前往电子元器件企业、半导体材料制造以及研发单位、半导体照明等半导体相关企事业单位。电池业的规模也相对较大。研究方向为电池材料的同学可以考虑电池材料生产、电池制造等电池业、新能源车、光伏制造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其他像晶体、特种陶瓷等研究方向,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对人才需求也较小。
一些前沿新材料,像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等等,也属于无机非领域。所以无机非人才也可以前往相关高校、研究院从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工作。
地区 |
院校名录 |
|||
北京 |
北京科技大学 |
---- |
---- |
---- |
天津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城建大学 |
---- |
---- |
河北 |
河北工业大学 |
燕山大学 |
华北理工大学 |
唐山学院 |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
---- |
---- |
---- |
|
河南 |
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工业大学 |
洛阳理工学院 |
河南城建学院 |
河南城建学院 |
河南理工大学 |
---- |
---- |
|
山东 |
青岛科技大学 |
齐鲁工业大学 |
山东建筑大学 |
山东交通学院 |
山西 |
中北大学 |
太原工业学院 |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
---- |
陕西 |
长安大学 |
陕西科技大学 |
西安科技大学 |
西安工业大学 |
内蒙古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 |
辽宁 |
辽宁大学 |
沈阳建筑大学 |
大连工业大学 |
沈阳化工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科技大学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
营口理工学院 |
---- |
---- |
---- |
|
吉林 |
吉林大学 |
长春理工大学 |
吉林建筑大学 |
---- |
黑龙江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齐齐哈尔大学 |
佳木斯大学 |
上海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大学 |
东华大学 |
---- |
江苏 |
苏州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 |
苏州科技大学 |
---- |
安徽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建筑大学 |
合肥学院 |
安徽科技学院 |
滁州学院 |
巢湖学院 |
|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
蚌埠学院 |
---- |
---- |
|
江西 |
南昌航空大学 |
江西理工大学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萍乡学院 |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 |
---- |
---- |
---- |
|
湖北 |
武汉理工大学 |
湖北大学 |
武汉科技大学 |
武汉工程大学 |
湖南 |
中南大学 |
湖南科技大学 |
南华大学 |
湖南工业大学 |
湖南工学院 |
---- |
---- |
---- |
|
重庆 |
重庆科技学院 |
---- |
---- |
---- |
四川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 |
---- |
---- |
贵州 |
贵州大学 |
---- |
---- |
---- |
广东 |
韶关学院 |
韩山师范学院 |
---- |
---- |
广西 |
桂林理工大学 |
---- |
---- |
---- |
甘肃 |
兰州理工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 |
---- |
---- |
(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时间:2020年10月10日) |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国外先进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主要有:
(1)产品等级低
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无论是水泥、玻璃还是陶瓷的产品等级普遍偏低。例如:发达国家的水泥熟料强度一般都在70MPa以上,而中国平均强度仅为50 MPa。中国高等级水泥(ISO≥42.5)仅占18%,大量生产的是中、低等级水泥(ISO≤32.5),而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级水泥占90%以上。
(2)资源消耗高
在资源的消耗方面,水泥和陶瓷工业更为突出。由于大量的无序开采,未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例如:生产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是相对优质的石灰石,其化学成份须满足CaO含量不低于45%、MgO不高于3%等要求。中国符合水泥生产要求,可以使用的量仅约250亿吨。每年生产水泥消耗的优质石灰石约5.5亿吨,因此该储量仅可生产水泥熟料约200亿吨,仅能提供约40年的水泥生产需要。
(3)能源消耗高
在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例如:水泥工业每年消耗标煤9106万吨,电力 650亿度。中国水泥生产能耗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以每吨熟料的综合能耗计算,世界先进水平为117Kg标煤,中国为173.5Kg标煤,高出达50%以上。在国外,全氧燃烧技术已经在玻璃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仅有为数不多玻璃纤维生产线使用了该项技术。
(4)环境污染严重
水泥工业每年排放温室气体CO2约5.55亿吨、SO2 68.6万吨、NOx约206万吨;其他先进国家平均吨熟料的粉尘排放<1Kg,而中国高达13Kg,全国水泥生产年排放的粉尘竟高达1000万吨以上。
(5)单线生产规模小,落后工艺大量存在
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为核心技术的"新型干法"工艺,是目前世界水泥工业普遍采用的最先进的现代化水泥生产技术。日本有96%、意大利96.5%、韩国100%、泰国90%的水泥产量采用这种新型干法生产线,而中国仅为15%。中国水泥制造业处于先进工艺与落后工艺并存的复杂状态。在玻璃行业,中国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平均生产规模为450吨/天,而西方国家的法玻璃生产线的平均生产规模为550吨/天。而且在玻璃产品的品质上与国外相比有非常的差距。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虽然中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取得了很多成就,但由于中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制、开发至产业的形成起步较晚,底子薄,投入强度小等原因,使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落后
中国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是从试制起步的,发展过程也主要是随从于型号的需要进行。由于时间、人力的限制,加之中国长期以来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投入较少,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系统的基础非常薄弱。
(2)材料性能低、品种少、批生产质量不稳定
虽然中国已基本上建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与部分产品的生产体系,但材料的品种尚不齐全,一些重要工程的关键配套材料还须进口。性能低、质量差的问题仍然存在,而且在进行批量生产时质量不稳定、成品率低、效益差的问题严重,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例如,电磁屏蔽玻璃中国只能达到屏蔽85dB的水平,而美国已达到110dB。我们在屏蔽波段范围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而航空玻璃方面高强、多功能(隐身、防激光等)圆弧整体风挡在中国还刚起步研究,极大的制约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3)制备技术落后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工业,不但制备技术落后,而且生产能力低,效率低,直接影响高科技产品质量(性能)、成本、能耗等三个方面。例如,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玻璃纤维生产大都采用800-6000孔漏板池窑拉丝法生产,已占总量95%以上,无纺材料全部用池窑法生产,坩埚拉丝法早已被淘汰,而中国现有的池窑拉丝大部分采用800-2000孔生产技术,4000孔技术正在开发,坩埚拉丝还没有完全淘汰,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机械化生产只占40%,60%仍采用落后的手工成型,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甚大。又如集成电路(IC)石英扩散管的制备技术,国内采用的单机间歇气炼生产技术只能提供100mm以下IC 管,而国外采用一步法连熔拉管技术,生产∮200~300mm大口径石英管供大规模集成电路用,使中国IC用石英扩散管失去竞争能力,完全依赖进口。
(4)技术装备落后
中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制备技术与装备明显落后,造成研制周期长、新产品发展困难,预研成果不能及时进入工程化研究,即便生产也会出现成品率低、规模小,经济效率差等问题。
针对中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现状,要实现其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政府在建材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策引导;
(2)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立法并严肃执法;
(3) 促进形成若干个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材工业集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建材工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结合;
(4) 加强"绿色"和节能型建材工业的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建材工业实验基地建设,促进工程技术创新;
(5) 强化行业管理,建立科学、先进、合理的标准体系,建立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和各类中介机构的作用;
(6) 应尽快制定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科研体制和政府体制改革的科学、有力的政策措施和管理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和项目审计,以保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健康发展;
(7) 应根据需求牵引和科技推进的原则,并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体系特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合理安排中长期科研项目。应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充分注意相关领域科技前沿,提高中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科技水平和开发能力;
(8) 为适应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飞速发展,必须加快人才的培养,不断革新无机非金属材料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尽快反映本领域和相关领域不断增加的新知识。应重视以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为基础,加强原始创新,研究探索有应用前景的未知新材料、研究新材料的合成、制备,特别是用基础分析和计算机建模、微观尺度结构控制、仿生等方法,发展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性能低成本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应加强新设备、包括重大仪器的研究和装备,没有先进的仪器、装备就不可能在材料的科技前沿进行研究开发工作。
另外,任何材料都必须经历工程化、实用化的过程。教育与培养一批工程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是必由之路。与此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与工程训练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080201:冶金工程 | 080202:金属材料工程 | 08020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08020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080205Y: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206W:复合材料与工程 | 080207W:焊接技术与工程 | 080208W: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080209W: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210W: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
080211W:稀土工程 | 080212S: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 | 080213S:生物功能材料专业 | 080214S:电子封装技术 | 080215S:功能材料专业 |
080216S:纳米材料与技术 | 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 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非金属材料论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文章论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 并对该专 业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状况加以介绍, 通过分析该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 为指 导学生今后就业指明方向。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原名为硅酸盐材料技术, 为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 内三年制专科专业,对应本科专业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我院 2004 年 7 月申报该专业, 2005 年秋季开始招生。 通过充分的调研, 我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优化课程设置, 精心组织教学,积极探究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实践教学,走产、学、研相结合和校企联合 办学之路。 一、专业发展前景及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联系 1.无机非金属材料涉及范围极其广泛,玻璃、水泥、陶瓷和耐火材料是硅酸盐材料最 主要的形式,
燕山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始建于1985年的金属材料系的材料教研室,1992年更名为无机非金属教研室。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即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有了第一届硕士毕业生。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Non-metallic Inorganic MaterialEngineering)
四年制本科工学学士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和扎实工程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俱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备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土木工程等领域从事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性能研究及应用、工艺设计、新材料设计开发、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改造及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知识要求
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心理学、法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②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③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等方面的知识。
④专业知识: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材料的制备、表征、加工、结构与性能测试及应用、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较为系统的工程实践知识。
2.能力要求
①知识应用能力:具有材料的工业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管理、工程优化设计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学科测量、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技能。
②知识获取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③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材料性能改进、新材料开发的能力。
④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施工管理实践能力。
⑤协作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素质要求
①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②人文素质: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国际视野。
③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经济意识。
主干课程
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1)、材料科学基础、热工基础、混凝土工程与技术、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结构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土力学。
就业深造
就业领域包括:1、硅酸盐领域生产过程的生产运行、系统优化设计、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及管理工程技术工作;2、高温材料的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运行管理及研究开发工作;3、从事钢铁企业中与耐火材料相关的专业;4、从事矿山开发建设工作;5、建筑材料检测及监测行业的测试与管理工作;6、在建筑、能源、航空航天、交通、化工、冶金和机械等领域的企业、科研设计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新产品开发工作。
考生问答
Q1、本专业的就业率如何?
据统计13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共54人,签约人数为28人,占51.85%,升学9人,占16.67%,灵活就业人数14,占25.93%,综合就业率达到94.44%。就读本专业的同学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和考研,一般不会没有出路。
Q2、本专业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应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生产工艺的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材料制备的原理及工艺基础,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电、微型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技能;
4.具有制品的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有正确选用材料、设备并进行工艺设计的能力;
6.具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制品、工艺的初步能力。
Q3、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本专业是与土木相关的专业,所以需要学习关于建筑方面的知识。在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会学到计算和绘图相关的课程,个别同学会觉得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只要以踏实认真的心态去学习一般都会学好相关的知识的。
Q4、本专业的出路有哪些?
根据以往的不完全调查,本专业毕业学生大致分为以下部分:进入金融、国企、三资或其他企业等占50%,进入机关、科研、高校、医疗等单位占5%,录取研究生29.9%,出国1.5%,总就业率约为88.6%。
Q5、本专业在我校的师资力量如何?
本专业在我院有师资队伍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考生报考本专业后绝对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
专业寄语
我们不止一次的提出材料、能源、信息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三大基础材料发展方向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经过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分析,指出作为全球化的必然性结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你如果不积极参加国际竞争和合作,你就会失去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因此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广对外学术交流;提出调整学科布局,拓宽专业方向;改进教学方式,推进实行关键岗位聘任制,建设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兼备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一系列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现在国内院校积极转变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提出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学模式,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一方面大胆开拓,积极进取,积极研制新成果,另一方面加快科技成果的生产力的发展。近年本专业的优秀人才包括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的钟香崇院士在耐火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上海交通大学孟中岩教授在陶瓷基电子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吴渝英教授在石灰基功能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郭景坤院士在先进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南京工业大学唐明逝院士在水泥、水泥混凝土建筑方面的研究;清华大学张孝文教授、江作昭教授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铁、电、压电陶瓷材料(多层复合压电变压器、高压高阶电容器)的研制;敏感陶瓷材料(半导体敏感陶瓷,多功能敏感陶瓷,气敏陶瓷)的研制;超导陶瓷的研制;低能密度,长寿命锂电池和高聚物固体电解质的研制等成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就业过程中需重点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应意识到金属材料专业属新技术专业,但真正的研究是在一定层次上的事情,因此有志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的人才,应尽量在科研院所工作,并抓住机会进一步深造。其次,由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就业专业面较宽,属宽口径专业,应注意在其相关专业方向考虑进行就业,最后,切忌轻易改行。就材料的重要地位而言。生产过程设备的老化严重,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会给人一种粗大的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其中暗含机遇。目前该专业就业状况供求基本平衡,但在从事更高层次的材料人才却严重短缺。
最后祝愿选择此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有一个好的未来!
本书为“十二五”上海重点图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不仅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材料专业课程教学,也可作为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编者体会到已有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的工程实践训练明显不足,难以实现向实践的转变,其原因之一是学习缺乏联系实际,缺少对工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案例分析》采用案例教学法,把实际工程事实以书面描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入被描述的工程情景现场,进入角色,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一起探寻工程得失的经验与教训。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描述的工程事实做出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我们编写了本书。
1.材料化学 2.冶金工程 3.金属材料工程 4.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6.材料科学与工程 7.复合材料与工程 8.焊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9.粉体 10.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11.稀土工程 12.非织造材料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