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武汉市软土地层对城市建设影响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 |
---|---|---|---|
主要完成人 | 陈少平、左冬立、吴礼生、陈志浩、侯国伦、钟 明、李光诚、帅红岩、田 野、王建筱、邵 勇、罗 飞、范 然 | 项目类别 | 科研项目 |
项目探究武汉软土形成条件与成因类型,总结分析不同成因类型软土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性质差异。从地质地貌演化、第四纪地层发育规律及软土成因类型出发,绘制武汉市城区软土分布图,并对各分布区及整个武汉市的软土工程性质特征归纳总结。论证长江武汉古河道的发育情况,并从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静力触探参数三个方面,对武汉古河道软土岩土工程性质加以分析。在武汉市市区范围内采集软土土样,开展武汉软土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研究,描述其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特征并加以分析。结合实例分析武汉市典型软土区的软土岸坡稳定性及工程建设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加固措施。研究武汉市软土区岩溶地面塌陷,明确在软土岩溶地区勘察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软土地层对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的影响及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项目探究武汉软土形成条件与成因类型,总结分析不同成因类型软土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性质差异。从地质地貌演化、第四纪地层发育规律及软土成因类型出发,绘制武汉市城区软土分布图,并对各分布区及整个武汉市的软土工程性质特征归纳总结。论证长江武汉古河道的发育情况,并从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静力触探参数三个方面,对武汉古河道软土岩土工程性质加以分析。在武汉市市区范围内采集软土土样,开展武汉软土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研究,描述其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特征并加以分析。结合实例分析武汉市典型软土区的软土岸坡稳定性及工程建设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加固措施。研究武汉市软土区岩溶地面塌陷,明确在软土岩溶地区勘察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软土地层对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的影响及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190340 |
成果名称 |
武汉市软土地层对城市建设影响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 |
主要完成人 |
陈少平、左冬立、吴礼生、陈志浩、侯国伦、钟 明、李光诚、帅红岩、田 野、王建筱、邵 勇、罗 飞、范 然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4-03-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8-12-01 |
主题词 |
软土 地面沉降 古河道 |
如果土地政策不发生变化、公共资源配置情况不改变,继续涨的情况还会延续很长时间。换句话说,房子还没到真正贵的时候。 武汉市最贵房价参考价格49000元, ...
武汉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办法 3月29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调节土地级差收入,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地处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藏龙大道28号,占地面积588亩,建筑总面积25.6万平方米。学院拥有1个国家建筑实训基地,3个省级教育实...
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是转型期区域发展的两大重要主题,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国家与区域综合实力与发展软件实力的重要指标,而城镇化进程的土地承载约束成为新时期城镇化推进的重要制约因子,因此,如何协调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新时期区域发展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分析与测度武汉市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探讨武汉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路径。
武汉市海绵城市试点的模式为一新一旧对比示范。青山示范区为旧城,位于武汉市东北部,面积23km2,区内建成区占比80%以上,旧城旧厂占50%以上,综合了老工业区、棚户区、老住宅区、水敏感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区等多种需求形态。区域是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核心区域,水系发达,河道北联长江,南至东湖,有典型的丰水城市的特征,由于地势平坦,雨水径流流程长,外排泵站及河道规模受限,区域属于排涝中高风险区。
1 中山市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中山市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中山市暴雨强度公式及查算表
2 由暴雨资料推求中山市设计洪水研究
中山市白石冲设计洪水计算
中山市小隐涌设计洪水计算……
3 中山市特大暴雨洪水可能淹没面积的研究
中山市暴雨洪水特点
西、北江流域特征和暴雨洪水特点……
4 暴雨洪水对中山城市建设的影响
中山市自然经济和城市建设
暴雨洪水对中山城市建设的影响……
5 中山市洪涝灾害及减灾措施研究
防洪减灾战略方针的探讨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本项目旨在研究高精度雷管取代普通毫秒雷管实行毫秒级精确延时起爆,及其对控制爆破震动、改善爆破质量及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采用理论研究、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精确延时条件下控制爆破作用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1)基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自由面的形成,弹性波能量理论出发给出了毫秒延时间隔时间设定计算公式;讨论了毫秒延时间隔对岩石破碎的影响,合理设定毫秒延时间隔时间利于应力波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改善岩石破碎效果;解释了毫秒延时间隔时间对爆破振动频率的影响,通过合理设计毫秒延时间隔时间可以有效地改变爆破振动频谱特性;建立了精确延时条件下逐孔起爆的爆破振动峰值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可以给出爆破振动峰值增加和减小的区域,根据不同毫秒延时间隔时间预测模型,合理设定毫秒延时间隔有利于降低爆破振动。 (2)通过模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精确延时对于降低爆破振动和改善岩石破碎效果方面具有特有优势。同时合理设计孔间延时间隔,可以实现降低爆破振动,在试验中所采用的爆破参数情况下,其合理孔间延时间隔为12ms。排间短毫秒延时利于岩石的破碎,若排间毫秒延时间隔时间过大对岩石破碎效果具有一定影响。 (3)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合理设置毫秒延时时间间隔有利于降低爆破振动和改善岩石破碎,在数值模拟中采用的爆破参数情况下,孔间延时间隔12ms时利于降低爆破振动,这和模型试验所得的结论相一致;排间毫秒延时间隔为15ms时,孔间的应力最大,利于岩石破碎。 (4)通过现场工程实践表明:合理的毫秒延时间隔时间设定可以使爆破产生的地震频带能量的分布范围改善,频率丰富性进一步增强有利于降低爆破振动影响;同时精确延时起爆方式改变有利于改善爆堆形态,提高生产效率。 本项目的研究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完成了项目研究的预定目标,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2100433B
自助服务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服务传递者和顾客之间的关系,现有关系营销理论需要进一步评估自助服务技术的使用对顾客和服务企业长期关系的影响(Curran等2003),虽然近年来有少量关于技术对企业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但对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揭示自助服务技术的使用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解释消费者自助服务技术的不同使用行为的原因,并在两个主要研究目标的基础上,从企业视角探查自助服务技术质量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一关注自助服务技术的使用对关系质量(维持)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表明:1. 使用行为可分为使用频率和多样性;关系维持可操作为关系稳定和发展。其中,关系稳定可分为持续使用意愿和转换意愿;关系发展可分为存款金额增加和溢价支付意愿。2. 使用频率通过主动意愿机制的两个变量,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自我效能对关系维持(维持)产生影响,并且使用频率对关系维持既有正向影响(0.3138)也有负向影响(-0.4208),且负向影响大于正向影响。3. 使用多样性通过约束机制变量,即感知依赖对关系质量(维持)产生较大的正向影响(0.9)。研究结果说明,从顾客使用行为作为出发点,可以较高的预测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突破以往从顾客认知和情感再到行为(意愿)的研究范式。 研究二重点研究消费者自助服务技术的不同使用行为的原因。研究以顾客价值和偏好理论为出发点,通过消费者访谈、顾客价值层级的划分及最终的问卷调查,论证并检验功效性价值以偏好为中介对使用频率和使用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便利,感知控制,感知风险和技术焦虑作为功效性价值通过偏好对消费者的自助服务技术使用行为产生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说明,这五个功效性价值因素能解释偏好的65%,同时偏好作为中介变量,分别能解释使用频率和使用多样性的23%和20%。 研究三关注自助服务技术质量、自助服务技术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企业内部影响自助服务技术质量的因素。研究界定自助服务技术质量是顾客在选择、消费自助服务技术过程中,对自助服务技术的期望服务与感知服务的总体性评价,包括效率性、保密性、信息性、移情性和创新性五个维度。管理者认知和服务创新这两个企业层面的因素对自助服务技术质量有显著影响,而自助服务技术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随着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竞争程度的增强而增强。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