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我国几种老粘性土成分与结构的研究 | 成果登记号 | 19860390[01750] |
---|---|---|---|
第一完成单位 | 长春地质学院水工系 | 项目类别 | 科研项目 |
该报告通过对我国北起黑龙江、南止广东深圳,东迄江西鄱阳湖,西至湖北江汉平内的中、晚更新世-百余组粘性土样,采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先进试验方全分析以及物理化学、物理力学性质及土的结构特征等研究,并对四千规试验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指出老粘性土结构特征决定其工程地质性质,尤其是土中胶结物的类型、赋存方式、微观结构类型对土体强度的影响等又为决定性的因素; 恰当地解释了类型、不同成土演变阶段、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上的差异,极大地丰富了。2.指出老粘性土的强度有:江西网纹状红土、武汉与九江下蜀土的南景下蜀土、广东与江西花岗岩风化土的一般强度的粘性土以及长春低土等三种类型,并总结了它们区域变化规律,物质成份、结构类型与工互间的定性定量的关系指标。3.试验证明,某些老粘性土的前期固结成岩历史上的复土层压力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土的渗透压力、干离氧化物脱乐陈化胶结等所产生的超固结力有关。正确地解释了某些老前期固结压力远大于计算所得的前期固结压力值,势必充实和修正了传前期固结压力的期固结压力的理论。4.从机理上证实了TJ7-74《地基规范》中应用定基承地基承载力的不合理性,提出采用抗剪强度指标来确定地基承载为修改国家建委TJ7-74规范有效地利用老粘土潜在承载力提供了科学较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19860390[01750] |
项目名称 |
我国几种老粘性土成分与结构的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长春地质学院水工系 |
主要完成人 |
唐大雄、栾作田 |
主题词 |
粘性土;结构;化学成分;古土壤;中国 |
花岗岩残积土的定名标准。首先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011里8.6花岗岩残积土有明确的分类。按土中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含量分。大于等于20%的定名为砾质黏性土,小于20%的定名为砂质黏性土,不含的...
粘性土【cohesive soil】指的是含粘土粒较多,透水性较小的土。压实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小。工程上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
粉质粘土属于粘性土。粉质粘土是据GB50007--2002规范,塑性指数介于10~17之间的黏性土;或按水利电力部1962年规程,粘粒含量30%~50%,且粉粒组含量大于砂粒组含量的粘土。粘土是含沙粒...
海南岛北部沿海广泛分布老粘性土层,该土层埋藏适中、分布稳定,但常规勘察手段难以客观全面地揭示其工程地质性质。结合海南马村港口工程项目,综合分析该老粘性土层的时代成因、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客观全面地揭示该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为港口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海陆交互相下粘性土的性状研究——长江口北侧海陆交互相沉积粘性土具有粘粒与粉粒交替形成的互层层理结构特征及粉粒含量高的粒度成分特征。且表现出物理性质指标与力学性质指标互不吻合的工程特性。运用多元统计理论中主成分分析原理,分析了海陆交互相沉积粘性...
这类土广泛分布在低山、丘陵及二级阶地的垅岗地形上;以残积、冲积成因为主,洪积坡积次之。在老粘性土中出现最多的是粘土(其塑性指数Ip>17,其次是亚粘土(10
批准号 |
40702047 |
项目名称 |
饱和粘性土结构状态的原位测试理论分析研究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D0705 |
项目负责人 |
童立元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东南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19(万元) |
本项目针饱和粘性土结构状态及其触探机理的复杂性,采用多功能CPTU系统,联合数值仿真、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对比及正反分析手段,选择不同沉积环境结构性粘土开展深入研究,拟取得如下成果:1)通过饱和粘性土中探头贯入真实工作状态的仿真分析,从机理上对国内外不同技术标准的静力触探测试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各测试计算指标内在转化关系;2)在室内外试验对比及正反分析基础上,提出饱和粘性土应力历史、渗流与固结、强度、变形、动力等原位状态指标的评估与计算方法;3)根据不同沉积环境粘土的电阻率变化规律,建立描述其结构性变化的形状因子、结构因子等电阻率评价指标,探讨宏观土性指标~电阻率指标~沉积成因之间关系,为建立考虑结构性的粘土本构模型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将对完善结构性土力学理论及其静力触探机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促进现代多功能CPTU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缩小与欧美国家的技术差距。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