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是我国古老建筑装饰艺术的瑰宝,是由古代的瓦当、画像砖发展而来,大多作为大宅院的厅堂、大门、照壁,祠堂、戏台、山墙等建筑的装饰,它和木雕、石雕有机结合,展现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采。由于时代的变迁,目前从事这门艺术的人渐少。而在隆德山乡的每一个村庄里,你随时随地都会惊喜地发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
魏氏砖雕简介
隆德砖雕艺术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素以工艺精湛闻名西北。魏氏砖 雕在吸纳众家之长,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作了"纹龙脊兽""五鬃脊兽""狮子滚绣球""双龙纹""龙凤脊""二龙戏珠""张口兽"等作品。作品风格独特、立意新颖、构图严谨、雕工精湛、造型生动、古朴大方,融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有他应该有的价值,不过砖雕的价值要比瓷器这类的要低很多
以品质论价格,国家古建定额分浅、深、高、透、4种价,每平方米,在3000.5000.8000.10000左右,看省级定额还有差别
砖雕(tilecarving)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典故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砖...
砖 雕 砖雕顾名思义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 花卉、人物等图案, 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 艺术形式, 制作工艺与核心点是在于用金砖等级的成品青砖进行表面深度雕刻, 这是我国几 百年来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砖雕,其它采用合成、翻模、窑前(即捏制成形后再烧制)等其他 技术做成的产品可能在外观上可以效仿与复制, 但随着安装后时间上的增加 “仿品”的色泽, 形变会逐渐体现出来甚至多数发生断裂、 脱色、变色,并且在价值意义上忽略了传统砖雕精 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等特点。 一、历史沿革 例如,南京明孝陵宫城东西两侧的砖雕八字墙上雕刻大卷草折枝花等浮雕图案, 安徽凤 阳明代中都城址内须弥座上的折枝花和梅花鹿、云彩、龙等砖雕图案 ;同时 ,安徽、江苏等地 的民间砖雕也有了发展。建于同治年间 (1862 ~1874) 太平天国将领李世贤的浙江金华府第, 其前庭照壁的砖上雕刻龙、 凤、仙鹤等图案, 风格刚劲
栩栩如生的“五鬃脊兽”,雕工精湛的“纹龙脊兽”,构图严谨的“双龙纹”……8月7日,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魏氏砖雕展示馆里,一件件古朴精美的砖雕作品赢得前来采访的全国网媒记者纷纷点赞。
当日,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70余名全国网媒记者来到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魏氏砖雕及农耕文化艺术展示园,零距离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魏氏砖雕的独特魅力。
“魏氏砖雕经过魏孝祖、魏福庆、魏世祥及我四代传承人延续,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面对前来采访的全国网媒记者,魏氏家族砖雕艺术第四代传承人卜文俊自豪地说。“既然是魏氏砖雕,为什么你姓卜?”面对记者的追问,卜文俊直言道,他是魏家的上门女婿。原来,魏氏砖雕第三代传人魏世祥只生了女儿,没有儿子,为了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魏世祥经过一番考虑,最终决定将手艺全部传授给女儿及女婿卜文俊。卜文俊介绍说,魏氏砖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软雕,一类是硬雕,软雕是先塑型后烧制,而硬雕与软雕制作程序正好相反,全靠“硬功夫”。“硬雕最难的就是浮雕和透雕,用力过猛,就会使作品崩碎。”卜文俊坦言,他跟随岳父学习砖雕制作用了整整30多年,才熟练掌握了砖雕的选土、配料、酿泥、捏制、雕刻、建窑、烧制等制作技艺。
据介绍,魏氏砖雕艺术经过120多年传承发展,创作出了“狮子滚绣球”“龙凤脊”、“二龙戏珠”“张口兽”等一批风格独特、构图严谨、造型生动、古朴大方的优秀砖雕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具有融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等特点,在隆德乃至全区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魏氏砖雕艺术作品曾多次参加区、内外大展,部分作品被宁夏群艺馆收藏,1993年,“龙凤脊“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编入《中国美术大全·宁夏卷》。1995年,“狮子滚绣球”获得“万博杯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展示大赛”一等奖,2009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批准为全区第二批重点保护项目,其中魏氏砖雕第三代传承人魏世祥、第四代传承人卜文俊被固原市、隆德县分别批准为市县级重点传承人。2014年,魏氏砖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据凤岭乡政府一名负责人介绍,过去,魏氏砖雕都是家族传承、口传心授、手工制作,小窑烧造、小量销售,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卜文俊告诉记者,制作砖雕确实劳神费力,最小的一人需要1-3天才能完成,大的图案6个人同时干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为了将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2009年,隆德县委、政府提出“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引导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向产业化方向迈进。2010年,卜文俊投资65万元成立隆德县魏氏砖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使得魏氏砖雕由过去的单一手工制作向机械批量生产转变,突破了手工制作成本高、生产周期长,难以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瓶颈。
如今的魏氏砖雕的生产效益大大提升,产品广泛应用于新农村建设及仿古建筑上。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他的公司已经吸收当地村民38人从事砖雕产品生产,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工资收入低则2000多元,多则4000元。
“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让魏氏砖雕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这传统技艺有钱可赚,就再也不用担心失传了。”卜文俊乐呵呵地说。
宁夏新闻网记者杨洲、祁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