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工程(第3版)》一书第1章至第4章介绍了电磁场基本理论和电路理论,第5章至第12章利用相关的概念阐明了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第13章描述了几种微波系统,以便于读者了解前面讲述的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的应用及其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书名 | 微波工程 | 作者 | 波扎 |
---|---|---|---|
ISBN | 9787121023125 | 定价 | 69.00元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10月1日 |
开本 | 16开 |
作者:(美国)波扎(David M.Pozar) 译者:张肇仪 周乐柱 吴德明 等 合著者:徐承和
第1章 电磁理论
1.1 微波工程简介
1.1.1 微波工程的应用
1.1.2 微波工程的简史
1.2 麦克斯韦方程
1.3 媒质中的场和边界条件
1.3.1 一般材料分界面上的场
1.3.2 介质分界面上的场
1.3.3 理想导体(电壁)分界面上的场
1.3.4 磁壁边界条件
1.3.5 辐射条件
1.4 波方程和基本平面波的解
1.4.1 亥姆霍兹方程
1.4.2 无耗媒质中的平面波
1,4.3 一般有耗媒质中的平面波
1.4.4 良导体中的平面波
1.5 平面波的通解
1.5.1 圆极化平面波
1.6 能量和功率
1.6.1 良导体吸收的功率
1.7 媒质分界面上的平面波反射
1.7.1 普通媒质
1.7.2 无耗媒质
1.7.3 良导体
1.7.4 理想导体
1.7.5 表面阻抗概念
1.8 斜入射到一个介电界面
1.8.1 平行极化
1.8.2 垂直极化
1.8.3 全反射和表面波
1.9 一些有用的定理
1.9.1 互易定理
1.9.2 镜像理论
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2.1 传输线的集总元件电路模型
2.1.1 传输线上的波传播
2.1.2 无耗传输线
2.2 传输线的场分析
2.2.1 传输线参量
2.2.2 由场分析导出同轴线的电报方程
2.2.3 无耗同轴线的传播常数、阻抗和功率流
2.3 端接负载的无耗传输线
2.3.1 无耗传输线的特殊情况
2.4 Smith圆图
2.4.1 组合阻抗.导纳的Smith圆图
2.4.2 开槽线
2.5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
2.5.1 阻抗观点
2.5.2 多次反射观点
2.6 源和负载失配
2.6.1 负载与线匹配
2.6.2 源与带负载的线匹配
2.6.3 共轭匹配
2.7 有耗传输线
2.7.1 低耗线
2.7.2 无畸变的传输线
2.7.3 端接的有耗传输线
2.7.4 计算衰减的微扰法
2.7.5 惠勒增量电感定则
参考文献
习题
第3章 传输线和波导
3.1 TEM、TE和TM波的通解
3.1.1 TEM波
3.1.2 TE波
3.1.3 TM波
3.1.4 由电介质损耗引起的衰减
3.2 平行平板波导
3.2.1 TEM模
3.2.2 TM模
3.2.3 TE模
3.3 矩形波导
3.3.1 TE模
3.3.2 TM模
3.3.3 部分加载波导的TEm0模
3.4 圆波导
3.4.1 TE模
3.4.2 TM模
3.5 同轴线
3.5.1 TEM模
3.5.2 高阶模
3.6 接地介质板上的表面波
3.6.1 TM模
3.6.2 TE模
3.7 带状线
3.7.1 传播常数、特征阻抗和衰减的公式
3.7.2 近似的静电解
3.8 微带线
3.8.1 有效介电常数、特征阻抗和衰减的计算公式
3.8.2 近似的静电解
3.9 横向谐振法
3.9.1 部分加载矩形波导的rIEo。模
3.10 波速和色散
3.10.1 群速?
3.11 传输线和波导小结
3.11.1 其他类型的传输线和波导
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 微波网络分析
4.1 阻抗和等效电压与电流
4.1.1 等效电压与电流
4.1.2 阻抗概念
4.1.3 z(w)和T(w)的奇偶性
4.2 阻抗和导纳矩阵
4.2.1 互易网络
4.2.2 无耗网络
4.3 散射矩阵
4.3.1 互易网络与无耗网络
4.3.2 参考平面的移动
4.3.3 广义散射参量
4.4 传输(脚)矩阵
4.4.1 与阻抗矩阵的关系
4.4.2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4.5 信号流图
4.5.1 信号流图的分解
4.5.2 TRL网络分析仪校正的应用
4.6 不连续性和模式分析
4.6.1 矩形波导中H平面阶梯的模式分析
4.7 波导的激励--电流和磁流
4.7.1 只激励一个波导模式的电流片
4.7.2 任意电流源或磁流源的模式激励
4.8 波导激励--小孔耦合
4.8.1 通过横向波导壁上小孔的耦合
4.8.2 通过波导宽壁上小孔的耦合
参考文献
习题
第5章 阻抗匹配和调谐
5.1 用集总元件匹配(网络)
5.1.1 解析解法
5.1.2 Smith圆图解法:
5.2 单短截线调谐
5.2.1 并联短截线
5.2.2 串联短截线
5.3 双短截线调谐
5.3.1 Smith圆图解法
5.3.2 解析解法
5.4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
5.5 小反射理论
5.5.1 单节变换器
5.5.2 多节变换器
5.6 二项式多节匹配变换器
5.7 切比雪夫多节匹配变换器
5.7.1 切比雪夫多项式
5.7.2 切比雪夫变换器的设计
5.8 渐变传输线
5.8.1 指数渐变
5.8.2 三角形渐变
5.8.3 Klopfenstein渐变
5.9 Bode-Fano约束条件
参考文献
习题
第6章 微波谐振器
6.1 串联和并联谐振电路
……
第7章 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
第8章 微波滤波器
第9章 铁氧体元件的理论与设计
第10章 噪声与有源射频元件
第11章 微波放大器设计
第12章 振荡器和混频器
第13章 微波系统导论
附录A 矢量分析、贝塞尔函数、物理常数……
部分习题答案
索引
在基本理论方面,既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又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除了介绍传统的线性微波电路及波导型器件外,为适应当前微波工程的需要,还增加了平面结构元件和集成电路的设计、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晶体管功率放大器、非线性效应以及当今微波工程师经常使用的工具,如微波CAD软件包和网络分析仪等内容。在每章结尾提供了习题,并在书末提供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可供教师选用和学生自测。《微波工程(第3版)》在内容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是当今微波工程方面的一本优秀教材。
就是微波和热放射的区别。微波才是微波炉的主要用途,通常为了好卖,所以加了热放射功能。微波功能通过使得食物内的水分子谐振,产生热量,从内部加热,成熟速度快。烧烤功能则通过顶部的加热管,在炉内形成高温,通...
前面解答的各位达人没有搞清楚你的问题,其实你的问题很简单,我的回答就是:首先,光波功能指的就是烤箱功能,是指应用微波炉内壁上方设置的石英管对炉内食品进行烘烤加工的方式,之所以还有一个“波”字,是因为微...
光波炉又叫光波微波炉,光波是微波炉的辅助功能,只对烧烤起作用。没有微波,光波炉只相当于普通烤箱。市场上的光波炉都是光波、微波组合炉,在使用中既可以微波操作,又可用光波单独操作,还可以光波微波组合操作。...
在用微波炉做菜之前,我们总是会对其潜在的“辐射”危险耿耿于怀,事实上,微波炉不仅很无辜,它还很“善良”,从这个“格子间”的小厨房出来的食物,是会让我们更省时省力的好食粮。
- 1 - 微波通信维护规程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维护体制 ,,,,,,,,,,,,,,,, 2 第一节 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 2 第二节 业务指挥系统 ,,,,,,,,,,,, 9 第三节 维护责任划分 ,,,,,,,,,,,, 10 第三章 维护工作基本制度 ,,,,,,,,,,,, 10 第一节 通则 ,,,,,,,,,,,,,,,,, 10 第二节 各级岗位责任制 ,,,,,,,,,,,,, 11 第三节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 15 第四节 维修责任制 ,,,,,,,,,,,,,,, 16 第五节 维护作业计划 ,,,,,,,,,,,,,, 17 第六节 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 ,,,,,,,,,,, 18 第七节 仪表和工具管理 ,,,,,,,,,,,,, 20 第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例如: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从电子学和物理学观点来看,微波这段电磁频谱具有不同于其他波段的如下重要特点:
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微波能与介质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以微波频率2450兆赫兹,使介质的分子每秒产生24亿五千万次的振动,介质的分子间互相产生摩擦,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选择性加热
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介质损耗因数大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其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热惯性小
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升温速度快。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似光性
微波波长很短,比地球上的一般物体(如飞机,舰船,汽车建筑物等)尺寸相对要小得多,或在同一量级上。使得微波的特点与几何光学相似,即所谓的似光性。因此使用微波工作,能使电路元件尺寸减小;使系统更加紧凑;可以制成体积小,波束窄方向性很强,增益很高的天线系统,接受来自地面或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物体方位和距离,分析目标特征。
由于微波波长与物体(实验室中无线设备)的尺寸有相同的量级,使得微波的特点又与较长的波相似,即所谓的似长波性。例如微波波导类似于无线电中的接收器;喇叭天线和缝隙天线类似于无线电中的发射器;微波谐振腔类似于无线电共振腔。
非电离性
微波的量子能量还不够大,不足与改变物质分子的内部结构或破坏分子之间的键(部分物质除外:如微波可对废弃橡胶进行再生,就是通过微波改变废弃橡胶的分子键)。再有物理学之道,分子原子核在外加电磁场的周期力作用下所呈现的许多共振现象都发生在微波范围,因而微波为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特性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另一方面,利用这一特性,还可以制作许多微波器件。
信息性
由于微波频率很高,所以在不大的相对带宽下,其可用的频带很宽,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兆赫兹。这是低频无线电波无法比拟的。这意味着微波的信息容量大,所以现代多路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几乎无例外都是工作在微波波段。另外,微波信号还可以提供相位信息,极化信息,多普勒频率信息。这在目标检测,遥感目标特征分析等应用中十分重要。
本书以常用微波概念和微波电路专题为线索,简明阐述微波电路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常用微波知识的结论,侧重于工程实际应用。全书共14章,涵盖微波无源元件、有源电路、天线、微波系统、微波测量,附录给出了微波工程常用数据和材料特性等内容。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概念清晰.并有大量的设计实例,使得读者能够尽快理解基本内容,熟悉微波电路的常见结构、指标,掌握设计方法,方便工程数据查阅。
本书可作为电子工程、通信、导航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率的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的原理是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取剂中;微波萃取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污染小等特点。除主要用于环境样品预处理外,还用于生化、食品、工业分析和天然产物提取等领域。在国内,微波萃取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
微波萃取的机理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①微波辐射过程是高频电磁波穿透萃取介质到达物料内部的微管束和腺胞系统的过程。由于吸收了微波能,细胞内部的温度将迅速上升,从而使细胞内部的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所能承受的能力,结果细胞破裂,其内的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并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于萃取介质中。通过进一步的过滤和分离,即可获得所需的萃取物。②微波所产生的电磁场可加速被萃取组分的分子由固体内部向固液界面扩散的速率。例如,以水作溶剂时,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水分子由高速转动状态转变为激发态,这是一种高能量的不稳定状态。此时水分子或者汽化以加强萃取组分的驱动力,或者释放出自身多余的能量回到基态,所释放出的能量将传递给其他物质的分子,以加速其热运动,从而缩短萃取组分的分子由固体内部扩散至固液界面的时间,结果使萃取速率提高数倍,并能降低萃取温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萃取物的质量。③由于微波的频率与分子转动的频率相关连,因此微波能是一种由离子迁移和偶极子转动而引起分子运动的非离子化辐射能,当它作用于分子时,可促进分子的转动运动,若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即可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产生瞬时极化,并以24.5亿次/s的速度作极性变换运动,从而产生键的振动、撕裂和粒子间的摩擦和碰撞,并迅速生成大量的热能,促使细胞破裂,使细胞液溢出并扩散至溶剂中。在微波萃取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可使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具有较小介电常数、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溶剂中。 〖图片说明:模拟的有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象,匹配的圆圈上具有相同的冷热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