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土质滑坡锚固及抗滑桩滚压法施工技术研究 | 成果登记号 | 20020063 |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 项目类别 | 科研项目 |
本项目对一号滚子进行了重大改进,并对滚压套与偏心轴体之间的安装形式进行了改进,针对不同的地层,设计有不同形式的一号滚子尖头型、楔面型、合金齿螺旋线型、合金齿直线型、合金齿螺旋线楔面型等等;滚压套与偏心轴体之间的安装形式由一般的滚动轴承联接改为滑动轴承联接,使得滚子的运转更平稳可靠;本项目采用土质滑坡锚固及抗滑桩滚压法施工技术,经过反复的研究、试验、改造,在生产实践中得以成功运用。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020063 |
项目名称 |
土质滑坡锚固及抗滑桩滚压法施工技术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李长明、季伟峰 |
研究起始日期 |
1999-10-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01-03-01 |
主题词 |
滑坡;钻孔 |
任务来源 |
02; |
1.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砼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材料消耗少,该桥墩能节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钢模板和一些周转材料,施工安全等优点。 2.滑升模板的构造:滑模是由模板、围圈、支承杆(俗称爬杆、顶...
滑模施工是现浇混凝土工程的一项施工工艺。与常规施工方法相比,这种施工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可节省支模和搭设脚手架所需的工料、能较方便地将模板拆散和灵活组装并可重复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烟囱和圆...
水泥土桩一般用在复合地基上,它不需要考虑猫入部分,一般在破庄头后直接进行褥垫层施工即可。
以对某滑坡体的治理为例,简述了滑坡地带的地质特征及形成原因,重点归纳了抗滑桩治理滑坡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采用抗滑锚固桩治理,综合效益显著。
滑坡群抗滑桩施工技术——潮田滑坡群抗滑桩位于亚黏土地段,亚黏土成流塑状,地质条件复杂,成孔困难,开挖时经常坍塌,护壁四周的淤泥经常挤进工作面,壁后脱空,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局部护壁变形严重,不能按设计尺寸终孔。文章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总结出一套...
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前滑体达到稳定状态。根据滑体的厚薄、推力大小、防水要求及施工条件等选用木桩、钢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桩。抗滑桩埋入地层以下深度,按一般经验,软质岩层中锚固深度为设计桩长的三分之一;硬质岩中为设计桩长的四分之一;土质滑床中为设计桩长的二分之一。当土层沿基岩面滑动时,锚固深度也有采用桩径的2~5倍。抗滑桩的布置形式有相互连接的桩排,互相间隔的桩排,下部间隔、顶部连接的桩排,互相间隔的锚固桩等。桩柱间距一般取桩径的3~5倍,以保证滑动土体不在桩间滑出为原则。
【学员问题】滑坡防治工程抗滑桩施工桩孔开挖原则?
【解答】桩孔以人工开挖为主,并按下列原则进行:
一、开挖前应平整孔口,并做好施工区的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雨季施工时,孔口应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堰。
二、采用间隔方式开挖,每次间隔1~2孔。
三、按由浅至深、由两侧向中间的顺序施工。
四、松散层段原则上以人工开挖为主,孔口做锁口处理,桩身作护壁处理。基岩或坚硬孤石段可采用少药量、多炮眼的松动爆破方式,但每次剥离厚度不宜大于30cm.开挖基本成型后再人工刻凿孔壁至设计尺寸。
五、根据岩土体的自稳性、可能日生产进度和模板高度,经过计算确定一次最大开挖深度。一般自稳性较好的可塑—硬塑状粘性土、稍密以上的碎块石土或基岩中为1.0~1.2m;软弱的粘性土或松散的、易垮塌的碎石层为0.5~0.6m;垮塌严重段宜先注浆后开挖。
六、每开挖一段应及时进行岩性编录,仔细核对滑面(带)情况,综合分析研究,如实际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应将发现的异常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设计人员报告,及时变更设计。实挖桩底高程应会同设计、勘察等单位现场确定。
七、弃渣可用卷扬机吊起。吊斗的活门应有双套防开保险装置。吊出后应立即运走,不得堆放在滑坡体上,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板连式束筋微型抗滑桩群是指数根微型桩在顶部用钢筋混凝土板连接的轻型组合抗滑结构,微型桩为在直径110~150mm孔中用几根钢筋组成束筋作骨架再在其周围注入砂浆的长细比极大的细长桩体。具有施工灵活、安全快捷、低碳环保等优点,适于中小型滑坡及边坡治理。但其加固滑坡的力学机制和计算理论还未合理建立,极大限制了其广泛使用。本项目对此问题开展研究,旨在为类似的微小直径细长抗滑桩组合结构提供共性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考虑单元微型桩群中各细长桩与周围岩土体接触面的力学性质,揭示二者间力学作用机制,含桩侧法向挤压和切向摩擦作用;确定单元微型桩群中桩间岩土体的空间应力传递和扩散规律,包括沿坡体走向和滑动方向;探讨同时考虑细长桩群桩效应和滑带土应变软化效应的桩侧坡体压力作用规律;确立顶板力学作用机制,建立适于不同滑坡特征的单元微型抗滑桩群合理结构型式及计算方法。本研究应用前景广泛,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