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木建筑基本信息

作    者 洪育成 / 蕭瑞綺 出版社 木馬
出版时间 2005年03月04日 定    价 NT$ 350
ISBN 9789867475428

洪育成

成功大学建筑学士、美国密西根大学建筑硕士、美国国家建筑师考试及格、美国密西根州注册建筑师和美国建筑师公会(AIA)会员。专长为木构造建筑设计、绿建筑、生态景观设计、旧建筑再利用。现为「考工记工程顾问公司」负责人和台中技术学院室内设计系讲师,已发表作品散见於各建筑专业期刊。

萧瑞绮

1976年生,成功大学建筑学士、东海大学建筑硕士。曾任《建筑师》杂志采访编辑,现为「禾怡国际文化」专案。参与采访、编辑《2050创意台湾v.1》(远流文化即将出版)、《桁间巧师──李重耀的建筑人生》(重耀建筑出版)。

2100433B

台湾的木建筑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台湾 胸径22-23cm,高度7.0-8.0m,冠幅4.0-5.0m,容器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瀚艺

13%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台湾 胸径17-18cm,高度5.0-7.0m,冠幅3.5-4.5m,容器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瀚艺

13%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台湾 胸径13-15cm,高度4.0-5.0,冠幅3.0-4.0m,容器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瀚艺

13%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台湾罗汉松 地径8-10m,高度1.5-1.8m,冠幅1.5-1.8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瀚艺

13%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台湾 胸径17-18cm,高度5.0-7.0m,冠幅3.5-4.5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南宁市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台湾 胸径13-15cm,高度4.0-5.0,冠幅3.0-4.0m,容器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南宁市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台湾 胸径22-23cm,高度7.0-8.0m,冠幅4.0-5.0m,容器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瀚艺

13%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台湾 胸径22-23cm,高度7.0-8.0m,冠幅4.0-5.0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南宁市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电动打磨机 木工用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06年1月信息价
电动打磨机 木工用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04年3季度信息价
电动打磨机 木工用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04年1季度信息价
电动打磨机 木工用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05年4季度信息价
电动打磨机 木工用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05年2季度信息价
电动打磨机 木工用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04年2季度信息价
电动打磨机 木工用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06年3月信息价
电动打磨机 木工用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06年2月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台湾 台湾草|1m² 1 查看价格 广东揭阳三兴苗木场 广东  阳江市 2021-05-25
台湾草综合 台湾草综合|2705.524m² 1 查看价格 广州花都腾龙园艺 广东   2018-10-17
台湾 台湾草|1500m² 1 查看价格 深圳市鑫淼森园林草坪有限公司 广东  汕头市 2010-09-19
台湾 台湾草|1m² 3 查看价格 广东易尚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22-05-12
台湾 台湾草|29820m² 3 查看价格 广州玖卉园艺发展有限公司 广西   2021-08-13
台湾 台湾草|4838m² 4 查看价格 中山市东升镇东土园林 广东  中山市 2015-07-08
台湾 台湾草|6794m² 4 查看价格 普宁市南景园艺花木场 广东  揭阳市 2015-04-18
台湾 台湾草|10m² 1 查看价格 广东  广州市 2012-10-10

京都议定书下的台湾建筑新思维-绿建筑、木构造,环保新设计防震、防潮、防火的木建筑,新世纪最符合人体健康的新居所!第一本介绍台湾木建筑的专书,包括针对一般读者而设计的「木建筑常见Q&A」、名词解释,并提供相关书籍、机构、网站资料。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须较1990年水准减低5.2%。岛内建筑和营建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约占全台湾的30%,台当局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内政部”建筑研究所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正积极推动「绿建筑」政策。

2004年夏天,六种不同型态的实验木屋在南投鹿谷的「凤凰茶园」精采落成。这群表情丰富、肌理多样、混以省产台桧、台湾杉、柳杉、相思木及北美进口材的小木屋,在台湾山林里恣意地伸展、呼吸,象徵著从森林到住屋,一种祥和宁静的生态系统循环、人与自然曼妙共处的地景重现,以及绿色健康建筑的理想实践。

台湾的木建筑常见问题

  • 台湾桧木

    桧木林为台湾最古老生态系,与银杏、水杉等等同为世界顶级的古老珍宝。红桧为台湾主要的造林树种,其木材色淡而红,质地细而结实,内含许多油脂,略香而无辛味,耐朽力高故不易腐朽。生长于山区海拔1700公尺至3...

  • 台湾桧木的味道?

    台湾桧木和台湾红桧都可称为台桧。台桧分为两种:一种为扁柏 (又称黄桧)(称为Hinoki)一种为红桧(称为Meliki)两者香味如下但稍有差异!扁柏气味独特清香,提振心神;红桧气味浓郁木头香味。

  • 台湾桧木有哪些特点?

    红桧与扁柏合称桧木,桧木的生存仅见于北美、日本及台湾阿里山区。为台湾最古老生态系,与银杏、水杉等等同为世界顶级的古老珍宝。红桧为台湾主要的造林树种,其木材色淡而红,质地细而结实,内含许多油脂,略香而无...

台湾的木建筑文献

台湾建筑概况——近40多年台湾建筑业演进简介 台湾建筑概况——近40多年台湾建筑业演进简介

格式:pdf

大小:139KB

页数: 未知

评分: 4.6

台湾自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即行光复,1947年正式接受迄今已47年,我们要了解台湾近40多年建筑业演变概况,首先应就台湾地理、经济与建技业条件有一基本了解,因为这三种条件直接影响到建筑业的发展、规划与设计: (A)地理条件: (1)台湾是一海岛位于亚热带终年湿度高,

立即下载
台湾的绿色建筑 台湾的绿色建筑

格式:pdf

大小:139KB

页数: 5页

评分: 4.6

使建筑融入自然与地域的气候环境 ——浅析台湾地区的绿色建筑 摘要:本文从自然、 地域气候环境角度出发, 主要阐述了台湾地区的绿色建筑,介绍其与自 然、地域气候的关系, 提出了使建筑融入自然与地域的气候环境的建筑设计理念, 为东南亚 热带气候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然与地域气候环境 台湾地区 绿色建筑 前言 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 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 建筑设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 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 同样要受到各种自 然与地域气候环境的制约。 因此,可以说建筑风格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自然、 地域建筑 气候环境的特异性早就的。 1台湾地区绿色建筑综述 台湾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区,在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中属于 IVA 区(如下图)。该区 气候对建筑的基本要求是: ( 1)建筑必须充分满足防热、通风、防雨的要求,冬季可不考虑

立即下载

水资源供给情势 根据台湾地区水资源开发纲领计画,预估台湾地区未来在2001到2021年之前用水需求将增加二十亿吨。农业方面将从一二○亿吨␘0年(2001年使用量为一三五亿吨)增加至一三六亿吨␘0年,民生用水将自二十九亿吨␘0年(2001年使用量为二十九亿吨)增加到三十五亿吨␘0年,工业用水将自十九亿吨␘0年(2001年使用量为十六亿吨)增加到二十九亿吨␘0年,最终将达到二○○亿吨␘0年之用水量。在各区域的水资源使用成长方面,中部区域的工业用水成长为最高,而生活用水则是以南部区域为最高,总和方面则是以中部地区用水成长为最高。

水保育水资源供给情势

台湾之区域性水资源调配分成北、中、南、东等四个区域。其中枯水季与丰水季径流量比在北部区域大约为一:三‧五,在中部区域约为一:七,在南部区域约为一:十,东部地区约为一:四。区域性供水量的不足与枯、丰水季之流量比差异大,是造成季节性(枯水季)缺水的主因,必须依赖水库蓄水调节供应。

(一)北部区域

北部区域在平水年整体供水上可以满足用水需求到2021年,表一所示为北部区域水资源供需比较,其中2001年供水不足出现于新竹地区。此区域之宝山第二水库于2005年六月完工将提供日供给量二十八万吨之用水,及板新供水改善工程于2006年完工增供四十七万吨☈5日,共计增加七十五万吨,使整体供水达到六一五万吨☈5日,将可以满足北部区域到2016年(平水年)用水无虞。但新竹地区如宝山第二水库尚未完工供水前,2002年到2006年间遇到较枯旱的现象时,虽然以北水(翡翠水库)南送及南水(永和山水库)北送支援新竹地区,仍将产生二十七万吨☈5日的供水缺口,若再加上新竹县璞玉计画、竹科三期、高铁产业专区等新兴计画的用水量三十万吨/日,最大可产生五十七万吨/日的用水缺口。

表一北部区域水资源供需单位:万吨/日

 (资料来源:2000、2001年台湾地区水资源开发纲领计画年及本会研究整理)

**-含海水淡化10万吨☈5日;

***-不含曾文越域引水64万吨☈5日

****-兴建美浓水库,不含吉洋人工湖、曾文越域引水计画

(资料来源:2000、2001年台湾地区水资源开发纲领计画年及本会研究整理)

(四)东部区域

东部地区包括花莲及台东等二区域,整体来说,花东纵谷是本区域最大地下水蕴藏区。本区因为受地形之影响,水源规模皆属于小型,且零散分布;对于区域性可以满足水资源资需求,但是无法达到区域联合运用的目的,尚须规划区域联合运用为长程目标。

总而言之,2001年台湾地区之实际安全年供水量共约为一五七亿吨,其中地面水约为一一七亿吨,地下水入渗量约为四○亿吨。但该年之实际之总用水量约为一八○亿吨,远超过年安全供水量,其中生活用水二十九亿吨,占用水量的十六‧一%;工业用水十六亿吨,占用水量的八‧八%;农业用水一三五亿吨,占用水量的七十五‧一%。此外,因为历年来年实际用水量均超过安全供水量,都是以抽取超额的地下水的来弥补不足的供水,2001年超抽量达二十三亿吨,因此导致部份沿海地区已衍生出地下水位下降、地层下陷、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问题,使得可作为紧急备水的地下水逐渐失去功能。在台湾特有的水资源特性下,丰水季充足的河川水流或可满足当季的水资源需求,但当枯水季来临河川水量不足、水质不佳时,仅靠区域内水库的供应是不行的,除开源节流外,应该重视地下水、地面水、水库个别的功能,并加以保育、保护,让各种水资源能联合运用。

水资源推动缺失 台湾水资源天然条件不佳,但在长年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水资源政策受外在环境影响,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待改进,兹以五项分述之。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源水质保护、河川水质保护、污水下水道及地下水资源之保育管理等五项。

水保育水资源推动缺失

ㄧ、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一)虽然水资源开发日益困难,但已核定重大水资源开发工程未能如期完成或推动。

(二)未落实受益付费原则,及未注重生态保育。

(三)既有水资源设施未能合理有效使用,水资源利用效率不足。

(四)地下水之开发规则及其紧急备水之功能未加以建立。

(五)海水淡化、废水再生利用等替代水源开发技术尚无法稳定使用。

(六)水利单位虽已经整合,但是水之事权尚未统合。

(七)农业、工业与民生等三大用水管理事权分散,各事业用水量标准尚未订定完成。

(八)水资源相关法规应通盘检讨修订,并建立水法作为水资源的宪法。

(九)合理水价制度未建立,节约用水政策推行窒碍。

(十)加入WTO后农业用水减少,但移用机制尚未法制化,或调整水权,无法将农业用水妥为利用,提高供水能力。

(十一)尚未建立水资源预警制度,缺水危机持续存在。

(十二)未制订缺水管理之制度,枯水季的缺水管理仍停留在「农业用水移用」的非法制化的管理模式。

(十三)未建立以流域为主体的管理机制,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受到限制。高屏溪流域管理局的功能仅有巡察,不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及调配的能力。

(十四)河川水资源开发程度低,有将近八十二%的降雨皆回归大自然,尤其属本国第二大流域之高屏溪流域,开发程度仅十二%,远低于平均开发度十八%。

二、水源水质保护

水资源保护除水量涵养外,水质保护亦十分重要,由于近年民众愈来愈关心饮用水品质之问题,水源集水区管理问题亦日益受到重视。下列数点应再加强。

(一)水源水质很容易被污染,水质保护程度不足。

(二)水源保护区之集水区治理待加强。

(三)许多集水区的滥垦与不当使用,超限利用坡地,造成水土流失,减少水源涵养与地下水补注量,危急民众安全。

(四)水土林不同管理单位,水源保护目的未尽其功。

水源保护区中之国有林班地由林务局代管,农场地属退辅会管理,水库保护带地由台电代管,林班解除地与未登录地、公有原野地由各县市政府管理,另有国有财产局直接管理的国有土地,实验林地属各林业试验所管辖,河川地则由水利署与县市政府管理,国家公园用地则为国家公园管理处负责。

(五)未有效执行相关法令,遏止对水源水质之破坏。

(六)未重新检讨水质水量保护区之划设是否合宜。

(七)未根据水资源开发回馈法令,对于水源保护区进行报偿,以奖励其对水源之保育工作。

(八)为建立通用水质处理之标准,高雄地区水质持续不佳,水质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缓慢。

三、河川水质保护

台湾地区河川由于受到人口集中、工商发展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各种污染来源包括家庭污水、工业废水、畜牧废水、垃圾渗出水及非点源污染持续存在,待改进事项如下:

(一)河川流域未能整体规划,治理与管理之范围与权责未明确划分。

(二)河川流域管理法规未配合研订,以致规划治理之执行标准不一、河川土地管理不彰、河道景观人工化而致亲水性不足。

(三)未依据流域性来规划水资源之经营与管理,无法促进区域性水资源合理调配与利用。

四、污水下水道发展

家庭污水已成为我国河川最大的污染来源,防救之道为加速台湾地区污水下水道建设,且在城市竞争力或是国家竞争力评比时总是最低得分,影响国家或城市之整体形象。台湾省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仅有8%左右,台北市约为五十七%,高雄市约为十七%,尚低于马来西亚、菲律宾,且年成长率仅零‧五%,建设速度过于缓慢。此外,下水道法之修正也尚未通过,对于未来污水处理的推动产生影响。

五、地下水资源之保育与管理

台湾地区近年来因人口增加,经济快速成长,导致地下水超量开发利用,造成地盘下陷,衍生国土资源损害及其他社会问题,政策缺失如下。

(一)未落实地下水资源分区及总量管制,地下水超抽情形仍严重存在。

(二)未对于地下水之抽用建立管理规则,造成超抽是时仍存在。

(三)地下水管理与运用,缺乏研拟具体有效管理策略。

(四)地下水人工补注之效用因缺水地下水抽用管理策略,其成效有限。

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之水资源政策现况与缺失,兹提出下列建议。

水保育政策建议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一)建立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水资源政策,并订定阶段性量化目标,以落实推动节约用水,并提升节水科技。

(二)水源开发以地面水为主,兼顾河川生态之基流量,另以地下水开发为辅,并增辟其他水源。水源开发以地面水源为主,但应兼顾河川生态之基流量,而地下水开发以辅助性水源及救旱供水为主,并以多元化与配合整体生态环境为开发原则。

(三)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以地面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俾充分运用地表水,并合理使用地下水。

(四)健全水权管理以促进水资源合理分配,并以「国家所有」、「综合调配」、「科学管理」、「积极主动」等精神利用水资源。

(五)区域性调配水资源,加强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及统筹调配水资源,并统筹调配干旱期水源,以紧急因应供水需求。

(六)参酌油、电价调整模式,厘订合理水价结构,适度反应水源开发成本,并采区段递增费率,以价制量,杜绝浪费,以适时调整自来水水价,合理反应成本,促进自来水事业健全发展。

(七)适当调整农业用水结构,政府应积极研修水利相关法规,推动农业用水之调配、移用交易制度,及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合理分配水量及水权。

(八)制定各标的用水紧急应变计画,建立干旱缺水预警系统,并增加各水源供给管道,建立多元化水源。

(九)充分且稳定供应工业用水,并提高工业用水效率,降低用水成本;减少地下水使用量,减缓地盘下陷,以及防治工业废水污染,保护河川水质。

(十)全国总用水量每年不超过二百亿立方公尺,以建立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加强水资源开发之规划,满足各目标年用水需求,并配合水库等蓄水设施,兴建拦河堰,以提高丰水期地面水源之利用。

(十一)合理回馈水源开发,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原则,回馈水源区居民,以利水资源开发工作之推动。

(十二)加强全球变迁对水资源之影响,研究其因应策略。

(十三)北部地区水资源尚充足,惟竹科扩厂的水源必须藉由宝二水库及分散式的小型水资源设施来满足此区域之用水需求;中部地区尚须兴建一水库(湖山水库除外)方可支持中部地区之发展;南部地区亦须兴建一水库,并以曾文-乌山头系统配合三年一作之农业用水政策,方可支持南科、路科及高雄地区之发展用水。

二、水源水质保护

(一)加强污染源管制、排放削减、推动排放许可制度及实施污染总量管制,降低水库优养化的程度,保护湖泊水库水质。

(二)推动经济诱困之管制策略,并加入民众参与之机制。

(三)以流域整体性整治为目标,规划水资源之永续利用。达成水体水质目标,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四)维护水体环境永续发展。健全山坡地管理制度,鼓励山坡地造林保林,加强治山防洪工作,以增进水土资源之涵养,延长水库寿命。

(五)提升自来水普及率及处理效率,确保饮水安全。

(六)加强办理水库防淤,提升清淤及淤沙再利用之技术。加强办理水库集水区整体治理工程,并兼顾生态保育与开发利用,以涵养水土资源。

(七)加强集水区治理、保育,以期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并维护水系自然生态机能,建立完善之水库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水库安全检查评估及安全监测设备自动化,改善水库集水区管理体系与法规制度,落实水库集水区经营与管理。

三、河川水质保护水资源开发与保育并重

(一)推动河川流域整体规划,各级水利主管机关应整合建立河川流域水、土、林、海各项资源整合规划及协调分工之机制,解决水资源、国土资源及环境保育等三者执行介面间之问题。

(二)迁移改善河川行水区垃圾弃置场,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之保护。严加取缔河川行水区内倾倒垃圾、废弃物、盗滥采砂石等违法行为,以维持河道排洪功能。。

(三)加速下水道兴建、接管及规划推动中水道系统,回收废水再利用。

(四)对部分河段或流域实施总量管制,以流域整体性整治与管理,增加流域之可用水量,确保河川自净能力,改善河川水质。

(五)整体规划开采河川砂石,推动砂石采取法之立法,改进河川砂石采取方法,并配合河川疏浚计画,以维持河道稳定。

(六)畜牧业强制离牧,以保护河川水源地之水质。并依各河川水体最佳用途、涵容能力及水质特性,订定水体分类及水质标准。

(七)采以地易地方式解决河川内私有地征收问题,以减少私有地征收经费,并借以加速整治及绿化河川。

(八)临近都市河川高滩地,宜规划建设亲水公园、生态保育等设施,提供民众游憩空间,保护河川生态,塑造新的水文化。

(九)对部份河段或流域实施污染总量管制。加强非点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最佳管理作业,保护湖泊水库水质。

四、污水下水道发展

(一)推动针对主要河川水源保护区聚落及都会区优先建设污水处理厂,并在下水道未接管前先作初期截流处理。

(二)协助新建社区推动下水道接管作业与处理厂工程。偏远地区及农村聚落推广采用合并式净化槽方式,减轻水体污染。

(三)健全下水道组织体系,并订定水源保护区回馈金制度。

(四)加速下水道系统整体规划,每年至少应有三%之成长率。

(五)自来水水源水质水量保护区内的污水下水道系统,应优先兴建。

(六)加速推动下水道后续建设计画,采经济诱因并评鉴地方政府推动绩效。

(七)结合建筑管理,加速用户接管工作。

五、地下水资源之保育与管理

(一)加强地下水管制与地层下陷防治,以防止地下水超量使用及舒缓地层下陷。

(二)建立水文、地质、水位及水质资料库,预防及追踪受污染之地下水,以落实地下水保育与管理。

(三)配合水资源开发及调配运用,统筹规划工业专用供水系统,以降低工业界对地下水依赖之程度。

(四)加强地下水源保护区土地保育措施,以涵养地下水之水质、水量。

(五)加高田堤高度,并于丰水期引灌河川多余水量于休耕之稻田,以补注地下水源及维持水田之生态机能。

(六)配合农地释出,采发展许可制,变更地层下陷区土地使用,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创造经济诱因。

(七)健全地下水保护制度、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及整治改善。

六、健全水利行政管理机关组织与功能

(一)设置管理专责机,整合跨省市之重要流域流域内水资源涵养、开发利用、水害防治及水资源保护。

(二)强化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服务品质,加速完成国家重大水资源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加强维护管理各类既建水利设施。

七、修订水利法及相关法规

(一)明定各标的用水之应征收水权费,专款专用,以符合使用者付费原则。

(二)明定水道治理计画、堤防用地范围公告及水道变更之程序,以厘清权责。

(三)明定水利事业之范围,以避免与其他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权责混淆。

(四)提高罚则条文之罚锾额度及刑度,增加吓阻作用,以利法令之推行。

(五)研讨水利事业民营化之可行性及所需法律规范。

八、短期应尽速采用水源调拨及节约用水措施,以因应枯水时期的需要,增加供水的边际效益。中期势需加强水资源开发与保育工作,奖励节水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产业采用节水制程,建立工业专业用水的制度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长期则宜因应气候变化之现象,建立早期预警应变系统与标准因应程序,即时发出供水紧缩讯号,立即推行储水减供措施,以利于各界调整因应之。

九、水库操作规线应尽速根据现行水资源供给量进行调整,以保障最低安全出水量。

十、高屏溪流域开发度仅为十二%,低于台湾地区平均河川水资源利用率十八%,亦远低于南部区域曾文溪流域之水资源利用率之六十四%,应积极开发高屏溪流域之水资源。

十一、尽速建立水资源供需之预警制度与缺水管理(枯水季)的水资源管理。

十二、以生态工法(近自然工法)取代工程工法进行水资源开发或河川整治。

十三、区域间联络管线的兴建,促进水资源之互补功能。

十四、现有输配水设施之维护及老旧管线之汰旧换新,以提升输水效率减少损失。2100433B

这座两层半的小屋位于台湾屏东县,内部带有一层夹层,是一座典型的台湾早期居住建筑。HAO Design 对这座建筑的内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再获新生。

设计师在设计时没有按照普通的做法将夹层拆除,而是将其巧妙利用了起来。首先拆除掉夹层两侧的隔墙,使得房间内部明亮起来。在夹层下方设置成一处精致小巧的厨房,餐厅位于大取景窗前,窗台变成了一排坐位。夹层上方作为工作空间以及上楼的过度平台。 楼梯被安排在房子后方的位置,几块方形木块刚好成为楼梯,与整个房间的木质格调十分相配。楼梯间的上方采用了半透明材料屋顶,能够让光线柔和地洒进来。

注:本文转载自木友课堂,ID:muyouketang,十分感谢小编的悉心整理,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当代视角下的木建筑解读、思考与创作》从环保节能的角度介绍了木建筑体系的历史演进,当代木建筑的结构、材料、构造和处理技术的全方位解析,以及国内外木建筑实例的实地体验。同时,还详细介绍了作者参与完成的十余个木建筑设计案例。对我国当代木建筑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台湾的木建筑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