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土重度 | 外文名 | unit weight of soil |
---|---|---|---|
学 科 | 工程地质学 | 曾 称 | 土容重 |
计算公式 | γ= ρg |
unit weight of soil
土重度曾称土容重,是单位体积土受的重力。按土孔隙中充水程度和土所处的位置,又可分为天然重度、干重度、饱和重度(
工程地质学
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Kg/m3; 重度则表示单位体积物质的重量,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N/m3; 重...
挡土墙墙后的填土重度不知道,其他相关条件都已知怎么求主动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如朗肯土压力的计算肯定要用到填土重度的。如果你是做计算题的话,应该是条件不全,或者还有一种情况是没有明确告诉你土的重度,但是告诉了你相应土的类型,可从对应的资料上可以查到各类土的一般计算重...
重度是指体积重量,与墙厚无关吧。粘土实心砖一般取18~20KN/m³
土重度γ
高华喜、闻敏杰主编的《工程地质学》 以编者多年从事工程地质学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根据工程建设应用实际,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现行规范和新规定相衔接,并适当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工程地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水平。以必备和实用为原则,借鉴、吸取了其他相关教材的优点,力求概念准确,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知识结构系统全面。 《工程地质学》可作为高等学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及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科书,也可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参阅。2100433B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宽修正计算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工程实践应用中,基底土重度的取值不同,会影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计算结果,进一步影响地基基础的设计。根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概念及对其进行修正的必要性,分析基底土重度的取值方法。
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管道工程位于重度盐渍土地区,地质环境复杂成为施工难点和问题产生点。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液化区域岩土参数、土承载力特征值、有害离子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结果为工程选择合理地基处理方案,并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由土体重力引起的应力称为土的自重应力,对于半无限体地基土,其值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土重度与深度的乘积,若按均质土层,σz=γ·h;有效自重应力为土自重应力中能引起土体固结变形的那部分应力,一般用σ’z表示,有效自重应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各种情况,关于土的自重应力和有效应力一直都是争论的话题,很多时候,这2个概念容易被混淆和误解。
1.室外地面活荷载:一般可取10kN/m2,荷载较小时也可取5.0kN/m2
2.土侧压力系数:
(1)一般可取静止土压力系数0.5;
(2)考虑到支座处可认为无侧向位移,为静止土压力,跨中部分随着侧向位移的增大,逐渐趋向于主动土压力,我院综合取0.4,
(3)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时可取0.33。
3.覆土重度:以前习惯取18,现在习惯取20,也有的院取19。
4.砼强度:宜取C30,有利于控制裂缝。
5.外侧保护层:《全国民用建筑人防技术措施》3.6.2 注4上规定保护层厚度:“地下室外墙迎
水面有外防水层取30mm;
《防水规范》规定取50是直接取用前苏联的规定,不适用于一般的地下室结构。
6.裂缝限值:有外防水时取0.3mm,无外防水时取0.2mm。
7.调幅系数:不宜调幅太大,最多0.9,建议0.95。
8.考虑室内填土的有利作用:当基础埋深低于室内地坪较深时(>2m时),可考虑室内填土的有利作用,此时,应要求回填时先回填室内后回填室外(此项作用不大)。
9.配筋:地下室外墙为控制收缩及温度裂缝,水平筋间距不应大于150,配筋率宜取0.4%~0.5%(内外两侧均计入),有扶壁柱处应另增设直径8mm短钢筋,长度为柱宽加两侧各800mm,间距150mm(在原有水平分布筋之间加此短筋)。
10.其他:
(1)无上部结构柱相连的地下室外墙,支撑顶板梁处不宜设扶壁柱,扶壁柱使得此处墙为变截面,易产生收缩裂缝,不设扶壁柱顶板梁在墙上按铰接考虑,此处墙无需设暗柱。
(2)地下室内外墙除了上部为框剪结构或外框架-内核心筒结构的剪力墙延伸者外,在楼层不需要设置暗梁,所有剪力墙在基础底板处均不需要设置暗梁。
(3)单层或多层地下室外墙,均可按单向板或连续单向板计算,最上层地下室楼层板处按铰支座,基础底板处按固端。
(4)窗井外侧墙顶部敞开无顶板相连,其计算简图可根据窗井深度按三边连续一边自由,或水平多跨连续板计算,如按多跨连续板计算时,因为荷载上下差别大,可上下分段计算弯矩确定配筋。
(5)实际工程的地下室外墙截面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通常不考虑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墙的配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土体渗透破坏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对比深入到机制研究。根据渗透破坏的机制,将破坏形式分为流土、管涌、接触流失和接触冲刷四种形式,称为土的渗透破坏的四种模式。其中,前两种式发生在单一土层中,后两种模式发生在成层土中。
1.流土
在上升流的作用下,当动水压力超过土重度时,土体的表面隆起、浮动或某一颗粒群的同时起动而流失的现象称为流土。流土主要发生在渗流出口无任何保护的部位。流土可使土体完全丧失强度,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2.管涌
在渗流的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流失的现象称为管涌。管涌主要发生在内部结构不稳定的砂砾石层中。
3.接触流失
在土层分层较分明且渗透系数差别很大的两个土层中,当渗流垂直于层面运动时,将细粒层(渗透系数较小层)的细颗粒带入粗粒层(渗透系数较大层)的现象称为接触流失。接触流失包括接触流土和接触管涌两种类型。
4.接触冲刷
渗流沿着两种不同粒径组成的土层层面发生带走细颗粒的现象称为接触冲刷。在自然界中,沿两种介质界面,如建筑物与地基、土坝与涵管等接触面流动促成的冲刷均属于此破坏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