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土壤入渗率 | 外文名 | Soil infiltration rate |
---|---|---|---|
又 称 | 土壤入渗速率,或土壤渗透速率 | 应用学科 | 土壤学 |
1、量纲
土壤入渗率的量纲是Ls/L2.T= LT-1,如毫米/秒,毫米或厘米/分、厘米/时、厘米/日等。
2、常用指标
在土壤水工作中,为说明和研究土壤的入渗过程,常使用三个指标:最初入渗率、最后入渗率以及入渗开始后经单位时间的入渗率。
(1)最初入渗率
指入渗开始时较短时间内的入渗率。在一定的土壤和供水一定的情况下,它主要是由温润程度决定的,如果开始入渗的土壤较为湿润,在湿润前锋的吸力梯度小,最初入渗速率较低,随后渗吸速率降低也比较缓慢。如开始渗吸时土壤干燥,吸力梯度大,最初入渗率较高,以后随时间延长入渗率降低得也快,但无论开始时土壤的干湿情况如何,最后都降低到相同的最后入渗度。
(2)最后入渗率
这是指随着时间进展而变成为稳定和较固定的入渗率,(实际上与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相等或接近,视水头而定)。显然它的数值是由土壤性质决定的。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状况,与质地、结构、土壤有无裂缝、表土有无紧实结壳等有密切关系。一般土壤达到最后渗透速率所需时间不过2-3个小时。
(3)入渗开始后经单位时间的入渗率
通常取入渗开始后一小时的入渗率。它也常作为土壤入渗能力的指标,如大于500毫米/小时者是入渗过强的土壤,易发生淋溶作用,500-100毫米/小时之间是入渗良好的;100-70毫米/小时是中等的;70-30毫米/小时是入渗性弱的;小于30毫米/小时是入渗不良的土壤。显然,最初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这个数值有极大的影响,因而它也只有参考意义。
3、特征
在一般常见条件下最初土壤的入渗率都较快,随着时间和入渗的进展,入渗率逐渐缓慢下来,最后降低到一个比较固定的水平。
土壤入渗过程决定着降水或灌溉水进入土壤的量。不仅关系到对当季作物的供水量,而且还关系到供水以后或来年作物利用的深层水的贮量。在山区、丘陵和坡地,入渗过程还决定着地表径流和渗入土内水分两者间的数量分配。北方农民称这个过程为收埔或蓄墒。地表径流是引起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因此,土壤人渗研究对于降雨径流调控、水土保持、水资源评价管理、农田灌溉技术参数确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2100433B
土壤入渗是降雨、灌溉等水分经山地表进入土壤,在重力势、基质势等作用下运移、存储变为土壤水的动态过程,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消耗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坡面产汇流的重要因素。土壤对水的入渗能力,简称入渗能力。
土壤入渗率是土壤入渗能力的定量表示,它是指在土面上保持有在大气压下的水层、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
土壤的含水率48.3%几乎就是流动状态的淤泥土,是不能用作回填的,只能是全部运出现场,回填时重新外购含水率15.8%以内的好土回填。土壤的含水率是土中水的重量比土颗粒重量。湿密度为1.3g/cm3,干...
土壤的含水率48.3%几乎就是流动状态的淤泥土,是不能用作回填的,只能是全部运出现场,回填时重新外购含水率15.8%以内的好土回填。土壤的含水率是土中水的重量比土颗粒重量。湿密度为1.3g/cm3,干...
容重一般用常用的是环刀法,计算的公式是 d=g•100/[V•(100+W)] 式中:d—土壤容重(g/cm3) g—环刀...
以大量的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农业生产周期内耕作土壤一维垂直入渗过程的类型、特性及各自的成因,并对照实际生产过程分析了各类型入渗过程对应的土壤条件。结果表明,在以年为周期的农业生产期间,大田土壤入渗过程大致分为3种类型,即:肥胖型、渐变型和扁平型;不同类型的入渗过程与不同的农业生产阶段和土壤理化条件相对应。在不同的农业生产阶段,表层土壤结构、大孔隙数量、通透性等引起其水力传导度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入渗过程和类型的不同。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单元之一,城市土壤入渗能力的提升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从城市绿地土壤结构改良、入渗功能提升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借助人工措施、动物资源以及植物根系,构建土壤大孔隙优先流网络体系,促进降雨高效入渗、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为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提供新的思路。
稳定入渗率大小顺序为:果园>农地>灌木>草地>林地。灌木地的导水率是农地的 1.5倍,是林地的3倍多;草地和果园的土壤导水率是农地的1.2倍,是林地的2.8倍。两种方法测定的入渗率结果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说明圆盘入渗仪法适合于黄土丘陵区各种利用类型土壤的入渗测定。
通常,在相同的土壤和供水情况下,最初入渗率主要由土壤湿润程度决定,如果开始入深时土壤较为湿润,在湿润前锋的吸力梯度小,最初入渗速率较低,随后入渗速率降低也较缓慢。如开始入渗的土壤干燥,吸力梯度大,则最初入渗速率较高,以后随时间延长入渗速率降低也快。草地的初始含水量较高,所以其最初入渗速率较低。此外,由于草地表面有一层较细较干的有机物,透水性较差,影响最初入渗,导致最初入渗速率偏低。随着入渗的进行,草地和林地最先接近稳定入渗,至30min时,各利用方式土壤基本达到稳定入渗。稳定入渗率大小顺序为:果园>农地>灌木>草地>林地。
本书在介绍不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评价优先流对传统环式入渗仪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而提出产流积水、产流排水、点源和线源等测量入渗的新方法;阐述各方法的测量原理、过程、计算方法、精度计算方法等;介绍点源和线源自动测量系统、操作使用方法、数据计算与存储;介绍新的测量方法的应用示例:研究降雨强度和初始含水量对土壤入渗的影响,耕层-犁底层入渗连续测量,不同土地利用、季节交替、坡向、坡位和土壤容重对入渗的影响,水质对盐碱土入渗的影响,矿区排土场入渗特征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