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调水工程水文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 作 者 | 赵勇等 |
---|---|---|---|
类 别 | 图书>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4年02月 | 定 价 | ¥56.00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17017219 |
前言
第1章 水文风险管理概论
1.1 风险管理概述
1.1.1 风险的定义及内涵
1.1.2 风险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1.1.3 风险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领域的应用
1.2 水文风险概述
1.2.1 水文风险的定义及内涵
1.2.2 水文风险的分类
1.2.3 水文风险的特性
1.3 水文风险管理概述
1.3.1 水文风险管理基本内涵
1.3.2 水文风险管理内容
1.3.3 水文风险关键控制技术
1.3.4 水文风险控制实施路径
1.4 水文风险防控措施
1.4.1 水文风险防控预案的制定原则
1.4.2 水文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
1.4.3 水文风险防控预案体系
1.4.4 水文风险防控预案实施流程
第2章 水文风险识别
2.1 水文风险识别概述
2.1.1 水文风险识别的目的和意义
2.1.2 水文风险识别的原则
2.1.3 水文风险识别的基本思路
2.2 水文风险识别方法
2.2.1 故障树分析法
2.2.2 贝叶斯网络分析法
2.2.3 德尔菲法
2.2.4 情景分析法
2.2.5 SWOT分析法
第3章 水文风险分析与评价
3.1 概述
3.1.1 水文风险分析概述
3.1.2 水文风险评价概述
3.2 水文风险分析
3.2.1 水文风险分析基本程序
3.2.2 水文风险变量筛选
3.2.3 水文风险分析计算方法
3.3 水文风险评价
3.3.1 水文风险评价基本框架
3.3.2 水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3.3 水文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3.3.4 水文风险评价方法
第4章 调水工程水文风险因子识别
4.1 调水工程水文风险概念界定
4.1.1 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
4.1.2 受水区需水水文风险
4.1.3 水源区与受水区供需协调风险
4.1.4 输水沿线暴雨洪水风险
4.2 调水工程水文风险因子作用机理
4.2.1 供水水文风险因子作用机理
4.2.2 需水水文风险因子作用机理
4.2.3 供需协调风险因子作用机理
4.2.4 暴雨洪水风险因子作用机理
4.3 南水北调工程水文风险因子识别
4.3.1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4.3.2 供水水文风险因子识别
4.3.3 需水水文风险因子识别
4.3.4 供需协调水文风险因子识别
4.3.5 输水沿线暴雨洪水水文风险因子识别
第5章 调水工程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评估
5.1 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因子分析
5.1.1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概况
5.1.2 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因子变化分析
5.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概率
5.2.1 供水水文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
5.2.2 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概率分析
5.3 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多情景模拟分析
5.3.1 SWAT模型概述
5.3.2 中线水源区SWAT模型构建
5.3.3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5.3.4 供水水文风险多情景模拟
5.4 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综合评价
5.4.1 供水水文风险评价因子
5.4.2 供水水文风险综合评价
5.5 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应急防控
5.5.1 指挥体系及职责
5.5.2 风险预警
5.5.3 风险应急响应
5.5.4 后期处置
5.5.5 保障措施
第6章 调水工程受水区需水水文风险分析
6.1 需水计算方法
6.1.1 农业需水计算方法
6.1.2 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
6.2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需水水文风险分析
6.2.1 中线规划需水
6.2.2 中线需水水文风险分析
6.2.3 中线需水水文风险评价
6.3 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需水水文风险分析
6.3.1 东线规划需水
6.3.2 东线需水水文风险分析
6.3.3 东线需水水文风险评价
第7章 调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丰枯遭遇风险分析
7.1 丰枯遭遇分析方法
7.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与受水区丰枯遭遇分析
7.2.1 资料及研究分区
7.2.2 旱涝变化分析
7.2.3 旱涝遭遇分析
7.2.4 径流丰枯遭遇分析
7.2.5 丰枯遭遇风险评价
7.3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与受水区丰枯遭遇分析
7.3.1 资料及研究分区
7.3.2 旱涝变化分析
7.3.3 旱涝遭遇分析
7.3.4 径流丰枯遭遇分析
7.3.5 丰枯遭遇风险评价
7.4 受水区连旱风险应急防控
7.4.1 指挥体系
7.4.2 风险预警
7.4.3 风险应急响应
7.4.4 后期处置
7.4.5 保障措施
第8章 调水工程输水沿线暴雨洪水风险分析
8.1 暴雨洪水风险的产生及影响
8.1.1 暴雨的形成及特性
8.1.2 洪水的形成及特性
8.1.3 暴雨洪水对中线工程的影响
8.2 交叉建筑物暴雨洪水风险分析
8.2.1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暴雨洪水风险模型
8.2.2 “63·8”特大暴雨洪水风险分析
8.2.3 “75·8”特大暴雨洪水风险分析
8.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暴雨洪水风险评估
8.3.1 风险评价因子
8.3.2 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
8.3.3 暴雨洪水风险综合评价
8.4 输水沿线暴雨洪水风险应急防控
8.4.1 指挥体系及职责
8.4.2 风险预警
8.4.3 风险应急响应
8.4.4 后期处置
8.4.5 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2100433B
《调水工程水文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阐述了我国水文风险管理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水文风险管理理论、识别、评价和管理体系,反映了我国水文风险研究的*成果。针对南水北调这一大型调水系统工程,本书分析了工程潜在的水文风险特点,探讨了水文风险因子的识别、分析、评价和应急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从供水水文风险、需水水文风险、暴雨洪水风险、丰枯遭遇风险四个方面对东线、中线工程的水文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并结合典型水文风险制订了详细的水文风险应急管理预案。
《调水工程水文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可供从事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水文水资源等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在风险管理程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单选题)
最为重要的环节是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书上定义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风险管理技术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1.风险意识淡薄。 2.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3.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脱离。 企...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对现代企业而言十分重要。风险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应对能...
房地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房地产企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本国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企业持续创新及重大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国内外房地产企业持续创新风险管理这一主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深入分析,以期对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与网络安全技术 作者:管理员 | 访问: 26 | 发布日期: 2010-12-31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业务已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 联结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企业复杂的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全球互联网 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在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网络信息的 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本文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 了分析,并探讨了针对计算机安全隐患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 网络安全 防火墙( firewall ) 入侵检测系统 病毒防御与查杀 过去两个世纪来对工业技术的控制,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今天,对信息技术的控 制将是领导 21 世纪的关键。 有人说, 信息安全就像茫茫宇宙中闪烁的星星一样无序,看得见摸不着,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著的《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精)》对黄河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和六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对重要的技术问题如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模式、黄河下游协调的水沙关系及调控临界指标体系、协调水沙关系的塑造技术、利用异重流延长小浪底水库拦沙期寿命的减淤技术、调水调沙中的水文监测和预报技术等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总结了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和生产运行的主要成果。本书可供从事水利工作的管理、规划设计、科研等人员,以及广大关心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参考。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调水调沙治河思想
第一节 黄河水沙不协调与调水调沙
第二节 调水调沙理论和指导思想
第二章 调水调沙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下游河道输沙规律
第二节 小浪底水库泥沙输移规律
第三节 黄河下游协调水沙关系及指标体系
第四节 协调水沙关系的塑造技术
第五节 塑造和利用异重流延长小浪底水库拦沙期寿命的减淤技术
第六节 调水调沙中的水文监测和预报技术
第三章 调水调沙试验
第一节 调水调沙试验模式
第二节 不同模式实施效果预测
第三节 基于小浪底水库单库调节为主的原型试验
第四节 基于空间尺度水沙对接的原型试验
第五节 基于十流水库群联合调度、人工异重流塑造和泥沙扰动的原型试验
第四章 调水调沙生产运行
第一节 2005年调水调沙
第二节 2006年调水调沙
第三节 2007年汛前调水调沙
第四节 2007年汛期调水调沙
第五节 2008年调水调沙
第六节 2009年调水调沙
第五章 调水调沙效果分析
第一节 下游河道主槽冲刷效果
第二节 河道行洪能力变化
第三节 水库淤积部位和形态调整及排沙效果
第四节 河口三角洲生态调度效果
第六章 主要认识及科技创新
第一节 检验和丰富了调水调沙相关技术
第二节 深化了黄河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
第三节 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第四节 异重流塑造与洪峰增值分析
第五节 主要科技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水资源短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在继承和发展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首都圈(京、津地区)为例,综合运用水文水资源、风险分析理论、系统工程、概率论、模糊数学、计算数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短缺风险识别、水资源短缺风险分析、水资源短缺风险经济损失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水资源短缺风险处理与调控、水资源短缺风险决策,以及水资源短缺风险控制标准初步研究等。
《水资源短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特色在于对风险分析理论的系统化、实用化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