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钡晶体是由无数钛酸钡晶胞组成的。当立方钛酸钡晶体冷却到居里点Tc时,将开始产生自发极化,并同时进行立方相向四方相的转变。在发生自发极化的时候,其中一部分相互临近的晶胞都沿着原来立方晶胞的某个晶轴产生自发极化,而另一部分相互临近的晶胞可能沿原立方晶胞的另一个晶轴产生自发极化。这样当钛酸钡转变成四方相后,晶体就出现了沿不同方向自发极化的晶胞小单元,我们称之为电畴。也就是说,通过降低温度,晶体从顺电相转变为铁电相时,由于自发极化,引起表面静电相互作用变化,产生电畴结构。
电畴的类型、畴壁的取向,除了主要由晶体的结构对称性决定外,同时还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 晶格形变的连续性:电畴形成的结果,使得沿畴壁而切割晶体所产生的两个表面上的晶格连续并相匹配。 ② 自发极化分量的连续性:两相邻电畴的自发极化强度在垂直于畴壁方向上的分量相等。 因此,在四方钛酸钡单晶中,相邻电畴的自发极化方向只能相交成180°或90°,即只存在180°畴和90°畴。在单斜晶系钛酸钡中,由于自发极化沿原立方晶胞的面对角线,因此除了180°和90°畴外,还存在60°和120°畴。而在三斜晶系钛酸钡中,除了存在180°畴外,还存在60°和109°畴。
钛酸钡是一种典型的铁电体,所以提到钛酸钡,就一定要提到它的自发极化 。一般来讲,电介质的电极化过程(方式)有三种,即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和固有电矩转向极化。对于钛酸钡而言,经过物理学家的严格推算,钛酸钡的自发极化的贡献主要来自于Ti的离子位移极化和氧八面体其中一个O的电子位移极化。具体的推算过程过程比较简单,但内容冗长,这里不予叙述,请读者参考有关书籍。
钛酸钡物理性质
中文名称:钛酸钡
英文别名:Bariumtitanatesinteredlumpmmwhitepieces;
barium titanium trioxide; Bariumtitanatewhitepowder;
Barium titanate; BARIUM TITANATE, 99%; Barium titanium oxide;
barium(+2) cation; oxygen(-2) anion; titanium(+4) cation;
barium dioxido(oxo)titanium; dibarium tetraoxidotitanium
CAS号:12047-27-7
EINECS:234-975-0
风险术语:R20/22:;
安全术语:S28A:;
性状:白色粉末。
熔点 :1625℃
相对密度:6.017 g/cm
溶解性:溶于浓硫酸、盐酸及氢氟酸,不溶于热的稀硝酸、水和碱。
钛酸钡是一致性熔融化合物,其熔点为1618℃。在此温度以下,1460℃以上结晶出 来的钛酸钡属于非铁电的六方晶系6/mmm点群。此时,六方晶系是稳定的。在1460~130℃之间钛酸钡转变为立方钙钛矿型结构。在此结构中Ti(钛离子)居于O(氧离子)构成的氧八面体中央,Ba(钡离子)则处于八个氧八面体围成的空隙中(见右图)。此时的钛酸钡晶体结构对称性极高,因此无偶极矩产生,晶体无铁电性,也无压电性。
随着温度下降,晶体的对称性下降。当温度下降到130℃时,钛酸钡发生顺电-铁电相变。在130~5℃的温区内,钛酸钡为四方晶系4mm点群,具有显著地铁电性,其自发极化强度沿c轴方向,即[001]方向。钛酸钡从立方晶系转变为四方晶系时,结构变化较小。从晶胞来看,只是晶胞沿原立方晶系的一轴(c轴)拉长,而沿另两轴缩短。
当温度下降到5℃以下,在5~-90℃温区内,钛酸钡晶体转变成正交晶系mm2点群,此时晶体仍具有铁电性,其自发极化强度沿原立方晶胞的面对角线[011]方向。为了方便起见,通常采用单斜晶系的参数来描述正交晶系的单胞。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使我们很容易地从单胞中看出自发极化的情况。钛酸钡从四方晶系转变为正交晶系,其结构变化也不大。从晶胞来看,相当于原立方晶系的一根面对角线伸长了,另一根面对角线缩短了,c轴不变。
当温度继续下降到-90℃以下时,晶体由正交晶系转变为三方晶系3m点群,此时晶体仍具有铁电性,其自发极化强度方向与原立方晶胞的体对角线[111]方向平行。钛酸钡从正交晶系转变成三方晶系,其结构变化也不大。从晶胞来看,相当于原立方晶胞的一根体对角线伸长了,另一根体对角线缩短了。
综上所述,在整个温区(<1618℃),钛酸钡共有五种晶体结构,即六方、立方、四方、正交、三方,随着温度的降低,晶体的对称性越来越低。在130℃(即居里点)以上,钛酸钡晶体呈现顺电性,在130℃以下呈现铁电性。
以钛酸钡(BaTiO3)或其固溶体为主晶相的陶瓷材料。 纯钛酸钡陶瓷的居里温度约为120℃,介电常数较高。但其温度系数差,常需引入改性添加物。如经人工极化处理,其机电耦合系数可达0.36,机械品质因素...
是的
钡难溶于水,但钡属于强电解质 (钡)BaSO4虽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且BaSO4在熔化状态下也能完全电离,故BaSO4是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钛酸钡是一种强介电化合物材料,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是电子陶瓷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
钛酸钡介电性质
这里所说的钛酸钡的介电性质主要指的是钛酸钡陶瓷的介电性质 。 钛酸钡陶瓷的介电性能基本上和钛酸钡单晶的相似。但由于陶瓷是多晶结构,存在晶粒和晶界。晶粒的大小和无序取向,晶界中玻璃相及杂质的存在,均直接影响其介电特性,使其与单晶的有所不同。
纯钛酸钡陶瓷的ε在a轴和c轴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右图下。它与单晶的ε和tanδ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右图上)比较,在Tc附近的ε的特性相差不大,但在5℃和-90℃两相变温度附近却没有单晶那样变 化 显著。
另外,钛酸钡陶瓷的晶粒的大小也会影响ε和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下图)。右图可以看出,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在Tc以下ε增大,而在Tc附近ε峰值降低。
钛酸钡是一种强介电材料,是电子陶瓷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关于钛酸钡的研究实在太多太多。国内外许多的学者对钛酸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掺杂改性,已经得到了大量的新材料,尤其是在MLCC方面的应用。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期待我们的加入。
主要用于电子陶瓷、PTC热敏电阻、电容器等多种电子元器件的配制以及一些复合材料的增强。
研究了乙炔黑/钛酸钡复合材料的烧结条件和介电性能.利用XRD、SEM和介电性能测试仪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进行了观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在空气中烧结时,其乙炔黑极易氧化挥发,难以形成钛酸钡/乙炔黑复相体系,但在烧结过程中,乙炔黑的分解挥发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液相的出现,促进陶瓷的烧结;在氮气保护下,乙炔黑可以完好地分布于钛酸钡陶瓷体中,获得结构致密的钛酸钡/乙炔黑复相陶瓷.较好的烧结温度范围为1200-1250℃.在渗流阈值附近,钛酸钡/乙炔黑复相材料介电常数值大大提高,当乙炔黑含量在0.8-2.0wt%范围内时,其介电常数达到35000以上,比纯钛酸钡提高约12倍,介电损耗可以控制在0.2-0.7之间,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为了提高吸波剂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包覆有一定厚度的炭黑(carbonblack,CB)薄膜的钛酸钡(BaTiO3,BT)复合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分析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导电性能、电磁参数以及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BT颗粒直径在60~100nm之间,包覆层厚度约为20nm。包覆工艺显著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能并提高了介电常数,而且随着CB粒子在吸波材料基体中含量的不同,它对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不同:当吸收材料中CB质量分数达到或超过20%时,复合粒子明显改善了吸收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
钛酸钡陶瓷是以钛酸钡或其固溶体为主晶相的 陶瓷。具有ABO3钙钛矿型结构,是典 型的铁电材料,分子式为BaTiO3。以 BaCO3、TiO2为主要原料预先合成后 经1280~1400℃烧结而成。或以化学 法制备的高纯超细钛酸钡粉料成型后 直接烧成。经人工高压极化具有压电 性,其机电耦合系数(Kp) 0.36,品 质因数(Qm) 300,压电常数d31和d33分别达-80×10-12C/N和190× 10-12C/N,居里温度120℃,用于制作 压电器件。可通过添加移峰剂或压峰 剂进行改性。利用强制还原法或施主 掺杂法可制备钛酸钡半导体陶瓷,用 于制造铁电电容器、正温度系数 (PTC)热敏元件、表面层电容器和各 种压电器件。
自20世纪40年代年发现钛酸钡陶瓷的压电性以来,压电陶瓷的发展已有60余年。压电陶瓷作为一类重要的、国际竞争极为激烈的功能材料,其应用已遍及人类生产及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传统的压电陶瓷大多是含铅陶瓷,其中氧化铅(或四氧化三铅)约占原料总质量的70%左右,在制备、使用及废弃处理过程中,都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危害。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来看,压电陶瓷的无铅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BaTiO3(BT)是最早发现的无铅压电陶瓷,也是最先获得应用的压电陶瓷材料。
钛酸钡晶体有一般压电材料的共有特性:当它受压力而改变形状的时候,会产生电流,一通电又会改变形状。于是,人们把钛酸钡放在超声波中,它受压便产生电流,由它所产生的电流的大小可以测知超声波的强弱。相反,用高频电流通过它,则可以产生超声波。现在,几乎所有的超声波仪器中,都要用到钛酸钡。除此之外,钛酸钡还有许多用途。例如:铁路,工人把它放在铁轨下面,来测量火车通过时候的压力;医生用它制成脉搏记录器。用钛酸钡做的水底探测器,是锐利的水下眼睛,它不只能够看到鱼群,而且还可以看到水底下的暗礁、冰山和敌人的潜水艇等。 2100433B
作为著名的铁电和压电材料,BaTIO3早在1942年就已经为美、苏学者所发现,是迄今为止研究得最为透彻的物质之一,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BaTIO3基压电陶瓷的优异电性能和低污染性是其再次受到人们重视的重要因素,因此BaTIO3也是目前制备无铅压电陶瓷的重要候选材料。现阶段对BaTIO3压电陶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BT为基的二元或多元陶瓷体系。
BaTiO3属于ABO3型钙钦矿结构(如图1所示),随着温度的变化,BaTIO3经历以下的相变过程:立方顺电相~120℃一四方相~5℃一正交相~一80℃一三方相。在室温时,它有很强的压电铁电性,表现出较强的沿c轴自发极化的铁电性,自发极化值为26×10-12 C/cm2。当温度高于120℃时,BaTIO3晶体属于立方晶系,压电铁电性能消失。
BaTIO3陶瓷是研究与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其具有高的介电常数、较大的机电藕合系数和压电常数,中等的机械品质因数和较小的介电损耗。但其居里温度较低(Tc=120℃),工作温区狭窄,且在室温附近存在相变,即BaTIO3陶瓷在5℃附近,要发生铁电四方相(4mm)到铁电正交相(Zmm)的转变,使用不方便,不能用于大功率的换能器。同时该陶瓷压电性能的温度和时间稳定性欠佳,烧结困难(烧结一般在1300℃一1350℃),难以通过掺杂改性大幅度提高其性能来满足不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