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分布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1亿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 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亦称“土壤盐碱化”简称“盐渍(碱)化”。是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碱)土的过程。除在滨海地区,由于受海水浸渍影响而发生盐碱化外,一般的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滞留排泄不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地面蒸发作用强烈,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着土壤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地表。此外,在极干旱地区,即使地下水很深,高矿化地表径流携带的盐分,也能使土壤发生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现状
土壤盐渍化造成大面积次生盐渍化的间接原因是当时不顾条件地片面强调"以蓄为主"的方针,到处拦河搭坝蓄水或修筑平原水库,所谓"一亩地对-亩天"、"满天星"、"葡萄串",盛行一时。 ?因此各灌区多是蓄水不浅,有灌无排,或因灌废排。蓄水愈多,蓄水位愈高,影响范围愈大,土壤盐碱化、沼泽化愈严重。这就造成了人为的灾祸,许多低洼平原地区沦为泽国。例如河南省淄阳县因蓄水灌溉和发展航运,拦河梯级搭坝,壅高河道水位也抬高地下水位,县城内曾一度也要求船行走,沿岸涝碱为害,房屋倒溺,许多肥沃土地大幅度减产,甚至变为不毛之地。当时山东聊城至禹城的徒骇间塌了五道坝,河北省东风灌区的小漳河塌坝七道,黑龙港塌坝二十九道。在无排水条件下.大水漫灌,促使土壤积盐。山东的高唐、夏津本是富庶地区,素有金高唐、银夏律之称,可是在当时由于盐城危害,变成一片灰色荒野,生产力道受破坏,群众逃荒谋生,沿途所见,触目惊心。由于次生盐渍化的普通发生和迅速发展,群众对灌溉产生了顾虑,不少人有"宁叫旱死,不叫碱死"的想法。
中共中央在1962年下令引黄停灌,经过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疏通排水,灌区配套等措施,才使情况逐渐好转。到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逐渐恢复灌溉。例如鲁西北平原1956年开始引黄灌溉,1962年停灌,1967-1979年复灌。目前每年引黄河水50一60亿m3,抗旱灌溉1000-1700万亩,其中引黄灌区800一900万亩,但少范围的次生盐渍化仍有发生,不像前些年那样严重,却也很值得注意。
盐渍土是在深 1米的地表土层内,易溶盐含量大于0.3%的土地。盐渍土有滨海盐渍土与内陆盐渍土之分。前者分布于沿海一带,其生成与海水浸渍有关;后者分布于内陆,其生成多与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有关。中国盐渍...
开挖盐渍土套什么定额 可套几类土 盐渍土也是分级别的,清单规则里,一、二类、三类、四类中都有,只是等级不同,要看你工程盐渍土的情况了
我国土壤的水平分布与气候带及地带性植被相一致,气候带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在东部沿海地区,从南向北随着温度变化,相应的土壤类型是热带的砖红壤(海南、广东、广西),南亚热带是赤红壤(广东、...
土壤盐碱化过程是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逐步积累的过程,地表蒸发、入渗过程是盐分在土体中迁移运动的重要驱动力,直接控制着盐分在土体中分布、存在状态。气候环境对土壤元素的迁移、聚集、转化有重要的作用,是其路基土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干燥气候是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进程。在地温梯度影响下,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盐分随之向上迁移。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冻结深度相应减小,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是潜在盐演化的孕育期。
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从山麓到回流盆地,水盐运动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山地为下渗一水平运动型缓斜低平地多为上升、下渗一水平运动型洼地多属下渗--上升交替垂直运动型洼地边缘也可能出现逆向水平--上升型。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途中,溶解了上壤和地层中盐分,加之蒸发浓缩,溶解性总固体不断增高。因此,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同样在盆地内,由于微地形的差异,土壤盐演化程度也会出现较大不同。相对高起的微地形上,由于同时存在纵横方向的湿度差,水分由低处向高处运移,加之蒸发浓缩,积盐多。同理,在农田中,也存在盐分从沟地向埂地运移的现象。成土母土中的盐分是土壤盐渍化的源泉。
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诸如芦草、冰草、花花秧、罗布麻、盐抓抓、盐琐锁、骆驼刺和红柳等,大都具有根深根茂和特殊的杭盐生理特性,称之为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10%~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及矿质化肥改良盐渍土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有机或无机肥料、矿质化肥、亚硫酸钙、脱硫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高聚物改良剂及土壤综合改良剂等。其原理是通过酸碱中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抑制盐渍化的发生。盐碱地土壤结构差,有机肥通过分解微生物、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形成,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提升土壤缓冲能力,并和NaCO3,作用形成腐殖酸钠,从而降低土壤碱性,同时腐殖酸钠还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增强其抗盐性。腐殖质肥料中有机质分解会形成有机酸,不仅能中和土壤碱性,还能加强养分的分解,増强磷的有效性·所以,合理施用有机肥对于改良盐渍土,增强土壤肥力有着重要作用。
植物地上生长部分具有遮蔽作用,能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地表积盐速度植物吸收盐分能降低土壤盐含量植物根系穿插土壤中能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脱盐且植物根系的生化作用还能改善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同物理、化学改良措施而言,生物措施成本低,环保有效,同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颇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物理措施成效快,但工程量大,成本较高,不具有长久性,而且受水资源的限制,不易推广化学措施见效快,但若使用不当,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施用改良剂后需要大量的水冲洗,应用起来较困难且经济成本昂贵生物措施能减少土壤盐分,但不能完全解决盐渍化问题。经多年实践发现,土壤盐演化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仅用某一种防治措施并不能达到改良的最佳效果。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使用淋洗脱盐、深翻松耕及广泛栽植耐盐植物等综合治理措施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 2100433B
土壤盐渍化影响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给地下水带来诸多影响。由于地下水超采使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沿渤海、黄海的沙质和基岩裂隙海岸地带,发生海水入侵,在有咸水分布的地区出现咸水边界向淡水区移动。例如,山东沿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涞州湾形成面积为11,400km2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其中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的面积为2400km2,1988年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20m,造成涞州湾海水入侵地下水含水层,海水入侵的面积达730.7km2。山东省的烟台、威海、和青岛市也发生了海水入侵。地下水位的下降也造成辽宁省大连市、锦州、锦西、营口市,和河北秦皇岛市的海水入侵和水质恶化。1992年辽宁省海水入侵面积达434km2,秦皇岛市达55.4km2。在广西省北海市的海城区和涠州岛都曾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造成水质恶化。
由于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类型盐渍土水盐运动的规律有所不同,所以水盐运动规律的研究近几年仍是盐渍化土壤理论研究的重点。其研究趋向于分区研究水盐运动,或是采用参数模型进行区域水盐均衡计算,及利用区域水盐运动分布参数模型作区域水盐平衡与产流的模拟,建立水盐均衡方程.但目前区域水盐运移的模型成果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区域的空间变异性大,直接受作物、土壤、气候的影响,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异也很显著。目前土壤的改良方法中,水利工程改良和通过土壤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施用农家肥和植物残体等改良土壤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广泛应用.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对于化学改良来说,虽然见效快,但容易引入新的离子造成二次污染,且资金投入和技术要求都很高,对大面积的土地修复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如何降低成本,使高效的改良剂能尽快的运用到实际中是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综合现有的治理措施不难发现,植物修复是盐渍化土地恢复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且盐渍地修复最终目标也是实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有关抗盐碱植物耐盐碱基因的分离、提取、克隆已有所研究,以后还需要不断深入转基因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的结合,建立完善的植物耐盐体系,尽快运用到实际当中。建立区域水盐监测体系,寻求最佳的宏观生态调控模式和环境保护策略。开展区域水盐研究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计算机决策自动化技术基础研究,治理
实践证明,改良盐渍土是一项复杂、难度大、需时间长的工作,应视各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深度以下。前苏联科学院v.AKovda等专家认为,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为2.5~3m。采取平整土地,畦格化、田园化灌水,渠道清淤防堵等措施。?
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②垂直(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价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质好、控制调节性地下水位灵活、维修工作少,同时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竖直设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为最好。建立井沟渠结合的灌排工程系统,合理排灌。机井灌溉,淋洗土壤盐分,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地下库容,起到灌排调蓄等作用;井沟渠结合,加速水盐交换循环,使土壤脱盐淡化。
化学改良剂。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渍土上,特别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因土地类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当地的经验和资金的状况。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应用困难,而且成本高。但是,用这种方法能使土壤积水从379天降到145天,渗水从292mm升到605mm。化学改良尽管成本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看是有益的。
有机肥料。盐渍土除了盐渍危害以外,干旱、瘠薄常常制约着农作物生长,并呈现着盐化程度加重、土壤肥力愈低的趋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使用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都可收到脱盐与培肥的较好效果。
匈牙利、罗马尼亚、前苏联、泰国、中国都在大面积盐土上种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产效果。匈牙利专家通过对中欧及东欧地区盆遗土的研究提出灌溉冲洗、施用化学改良剂和种稻改良三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这一措施为当前改良盐渍化的重点措施。但这一措施要求水平排水畅通。合理轮作,深耕、伏耕、秋翻、选育抗盐作物种类品种,采用密播作物倒茬套种,利用地膜覆盖,盖草改良盐斑地等。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与土壤形成0.5cm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盐份随毛管水蒸发向表土累积,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伊拉克土壤学家研究将沥青混入表层5cm土层中,然后冲洗,可提高土温1.3-2.3℃,从而提高盐份的溶解度,增加淋洗效果。施用磷石膏等化学改良剂等进行盐碱地改良。也可使用硫磺、含钙质的水、各种酸性肥料、碳渣等改良盐碱地。应用"康地宝"节水型盐碱土壤改良剂。
咸水灌溉虽然能增加土壤中盐份,但也能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美国、突尼斯、意大利、中亚、阿拉伯和北非分别用小于1g/1或3-8g/1的咸水灌溉,印度还研究利用稀得了的海水灌溉。美国和前苏联为利用咸水灌溉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开展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对土壤盐碱化进行预测预报,为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为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奠定基础。
对天津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n=4)和荒地(n=4)土壤水溶性有机碳(SOC)和水溶性氮素组成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和荒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SOC)含量分别为26.1~46.4mg/kg和19.6~77.8mg/kg,由表层向下呈现出降低-升高-稳定的变化趋势。农田土壤具有较高溶解性总氮(TSN)、硝氮(NO-3—N)和水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分别是荒地土壤的0.8~5.9、0.8~10.5和0.9~8.7倍。NO-3—N和SON是TSN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农田土壤TSN的38%~72%和26%~60%,荒地土壤的32%~75%和16%~58%。NO-3—N、SON在农田土壤剖面中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和底层,而在荒地土壤剖面中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且在农田土壤中具有较高的淋溶风险。
通过对天津农田土壤含盐量及盐分组成的分析,研究了该区盐渍化农田盐分的组成状况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与蓟县背景对照土壤相比,东丽、津南和汉沽三区盐渍化农田的盐分组成均呈现很大的差异性;非盐渍化农田盐分呈表层累积特征,含盐量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盐渍化农田表层呈强烈的洗盐、脱盐现象,底层则呈明显的积盐现象;非盐渍化和盐渍化农田盐分的阴离子组成均以HCO3-为主,而阳离子组成则由无盐渍化农田的以Ca2+为主逐渐过渡到盐渍化农田的以Na+为主;盐渍化农田剖面盐分的空间变异性较强,Na+、Cl-与SO42-均为表层低深层高,且pH、残余碳酸钠(RSC)、钠吸附比(SAR)及碱化度(ESP)也均比非盐渍化农田高,并呈现出盐化和碱化同步发生的特征。
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棚室土壤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死棵频发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各地菜农,直接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歇棚期即将来临,如何利用好歇棚期减轻土壤盐渍化呢?山东省寿光市一位菜农的好做法值得借鉴。
以水压盐
除了减少化肥的用量,还可通过浇清水来淋洗盐分。通过大水漫灌的措施,以水压盐,把耕作层内高浓度的盐离子带走。以西红柿为例,在西红柿生长后期,每7天浇一次清水,不仅增加棚内湿度,还能促进盐分下移。拔园后再灌大水,可结合高温闷棚一并进行,即先打一遍地,而后灌大水,闭棚提温,此后连续大水漫灌3—4次,可大大缓解土壤盐离子过高的情况。
西红柿拔园后正值雨季,大雨较多,也可将棚室上的棚膜撤掉和揭起,靠雨水来淋洗盐分,减轻盐渍化。
用生物菌发酵鸡粪代替鲜鸡粪
鲜鸡粪劲大、肥效长,但是鲜鸡粪盐分含量高,而且使用过程中经常因腐熟不彻底而出现烧苗的现象,并且未完全腐熟的鲜鸡粪含有大量的病菌和寄生虫卵,施用后会导致病虫害的传播,因此可以选择使用生物菌发酵鸡粪。生物菌发酵鸡粪完全腐熟,施用后不会烧苗,让菜农省去了发酵、杀菌、杀虫等工序,而且含有大量微生物菌,具有疏松改良土壤、抗重茬、减少土传病害的的作用。
有些菜农认为生物菌发酵鸡粪成本高,其实不然。当前鲜鸡粪大概130-140元/方,一亩地至少需要10方,而且根据棚室的土壤条件还需补充部分稻壳粪,而生物菌发酵鸡粪800-1000元/吨,每亩用量1-3吨,施用了生物菌发酵鸡粪,还可减少生物菌肥的投入,这样算下来,施用鲜鸡粪并没有减少多少成本,而且还存在烧苗、引发病虫害等风险。
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及矿质化肥改良盐渍土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有机或无机肥料·矿质化肥、亚硫酸钙·脱硫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高聚物改良剂及土壤综合改良剂等。其原理是通过酸碱中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抑制盐渍化的发生。盐碱地土壤结构差,有机肥通过分解微生物、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形成,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提升土壤缓冲能力,并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从而降低土壤碱性,同时腐殖酸钠还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增强其抗盐性。腐殖质肥料中有机质分解会形成有机酸,不仅能中和土壤碱性,还能加强养分的分解,増强磷的有效性·所以,合理施用有机肥对于改良盐渍土,增强土壤肥力有着重要作用。
植物地上生长部分具有遮蔽作用,能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地表积盐速度植物吸收盐分能降低土壤盐含量植物根系穿插土壤中能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脱盐且植物根系的生化作用还能改善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同物理、化学改良措施而言,生物措施成本低,环保有效,同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颇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物理措施成效快,但工程量大,成本较高,不具有长久性,而且受水资源的限制,不易推广化学措施见效快,但若使用不当,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施用改良剂后需要大量的水冲洗,应用起来较困难且经济成本昂贵生物措施能减少土壤盐分,但不能完全解决盐渍化问题。经多年实践发现,土壤盐演化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仅用某一种防治措施并不能达到改良的最佳效果。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使用淋洗脱盐、深翻松耕及广泛栽植耐盐植物等综合治理措施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 2100433B
在一些蔬菜栽培中特别是设施栽培,由于塑料薄膜长期覆盖,土壤本身受雨水淋溶较少,加之不少菜农在设施管理当中长期大量的施用速效化学肥料,尤其是氮素化肥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中盐基不断的增多、积累,使土壤的盐碱含量不断提高,形成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后,会大大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大量死秧、植株生长发育艰难。
土壤盐渍化并非菜田的必然规律,而是因为错误的施肥方式造成的。因此预防土壤盐渍化应改变传统的大量施用化学肥料的不良习惯,实行科学施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增施有机肥料,减少速效化肥的使用量。特别要减少氮素化肥的使用量,即便是追肥也要坚持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追施稀粪、粪干、饼肥等。可搭配使用奥农乐-土壤调理剂,其由中草药、海藻、矿物质复混后,添加固氮菌、固碳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8种有益微生物,经发酵而成的中草药微生物菌肥,富含多糖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腐殖酸类、海藻素等高能量物质以及钾、钙、镁、磷、硫、铁、锌、硼、硒、硅、锰、钼等矿物元素。通过提高作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达到营养复壮、提质增产的效果,通过提高作物体内的酶活性达到提高免疫力、抗逆性的作用;多种有益微生物可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利用率,通过生物菌的固氮、固碳功能为作物补充营养。
2、土壤增施生物菌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理化性能,预防土壤的盐基累积。可使用地力旺微生物菌剂,有疏松土壤、解磷解钾、盘活地力等作用。
3、设施栽培,进入6月中下旬以后,要撤去棚膜,让自然降雨淋溶土壤,降低土壤中的盐基含量。
4、建设新温室时不要从室内取土,维持设施内土地不比室外地面地,以利雨季排水洗盐。
对于已经盐渍化的土壤,要采取雨季灌水淋碱,增施石膏、过磷酸钙、硫酸亚铁、醋糟、酒糟等酸性肥料,大量增施地力旺和奥农乐,进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