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供应现状
2012年,天然气产销运行平稳。1-11月天然气产量9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8%,进口约合381亿立方米,增长36.7%。随着国内用气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部分地区大范围实施汽车“油改气”、锅炉“煤改气”工程,天然气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同时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北方供暖型城市峰谷差较大。入冬后,我国出现较大范围雨雪低温天气,部分地区进入用气高峰期,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大幅攀升。受天然气管输能力限制和储气调峰能力严重滞后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太原、石家庄、济南等地相继出现供应紧张状况 。
为保障天然气正常供应,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有关成员单位及时采取多种措施,增加资源有效供应;各地有关部门按照天然气利用政策,调整用气结构,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优先确保民生需要。现就进一步做好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一、保持高度重视,全面落实要求。各有关方面要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从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关切利益出发,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天然气供应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全国天然气工作会议具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密切协调配合,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
二、加强监测预警,把握运行动态。各有关方面要更加重视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天然气供应状况,特别要重点关注“西气东输”、“陕京系统”等沿线地区的运行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管理,稳定天然气供应。
三、加强资源组织,增加有效供给。各有关企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保持高负荷生产,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压减企业自用,尽最大可能提高商品量,科学调用储气资源,积极落实进口资源,努力增加天然气资源供应。
四、加强综合协调,确保安全运行。各有关方面要统筹资源平衡和产销衔接,搞好科学调度,强化针对性调节,密切上下游协作,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天然气产销储运设施平稳运行。
五、促进能源节约,保障重点需求。各地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促进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在迎峰度冬期间要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采取压减可中断用户、推广错峰避峰、合理控制供暖温度等措施,有效削减高峰用量;按照新修订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保供序列,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放在首位。如出现供气紧张,应按顺序压缩其它行业用气,优先保证群众生活、公共设施、公共交通等重点领域用气。 02100433B
管输天然气供应(pipeline tronsportation of natural gas)是使用管道将天然气(包括煤制气)从开采地或处理厂输送到城市配气中心或工业企业用户。
天然气供应管道按其用途分为:集气管道、干线输气管道(简称输气管道)和配气管道3种。
1、集气管道:从气田井口装置经集气站到气体处理厂或起点压气站之间的联接管道和设施。主要用于收集从地层中开采出来的未经处理的天然气并输送到处理厂。经处理厂脱硫、脱水、脱液态烃和其他杂质等处理后, 供应到用户。
2、输气管道:从气源的处理厂或附近的起点压气站到各大城市的配气中心、干线的终点计量站(又称门站)、大型储气库或用户之间的管道。管径大于集气管道和配气管道,输送距离多在数十km到数千km, 输送压力多在4.0一10.OMPa之间。是整个管道输送天然气系统的主体部分。
3、配气管道:是从城市调压计量站经配气干线到用户支线的管道。其特点是输送压力低,一般1MPa以下,管径小于200mm,分支多,形成稠密的管网,除大量使用钢管外,低压用户支线趋向使用工程塑料管道。0
非管输天然气供应是针对管输供气技术而言,是将天然气从气源地采用非管道运输的方式,送至用气点。例如车运、船运等,运送到用气地。在中国现阶段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非管输供应天然气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管输天然气包括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两种:
压缩天然气(CNG)
CNG为常温高压存储(20MPa),是一种理想的车用替代能源,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无污染、使用安全便捷等优点。CNG的生产输送过程是将低压天然气增压至20-25MPa,再通过高压气瓶组车通过公路运输,在使用地的减压站将高压天然气经1-2级减压至1.6MPa,最后进入储罐或进一步减压进入城市管网。
液化天然气(LNG)
LNG的生产供应过程是将气态天然气经过“三脱”(脱水、脱硫、脱酸性气体等)处理后,再经液化处理成为液态,一般采用丙烷预冷的混合制冷液化技术。由于净化、液化工艺复杂,设备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LNG液化站一般应建在气井处,好处是气源充足,气价低,LNG产量大,便于回收投资。LNG采用低温储罐车通来运输、供应,到达目的地后,LNG经罐车自增压系统增压,进入LNG储罐,储罐中的LNG再自增压系统压入气化器中气化,经调压计量送入城市管网。0
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全球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都加剧了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很多国家都将天然气列为首选燃料,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迅速增加。液化天然气正以每年约12%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
在中国,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环境,国家正在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西气东输”、“俄气南供”及“LNG引进”等项目的计划和实施,为北京、广州、上海天然气供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城市天然气的优势:
1、方便居 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改善城市大气污染,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整体水平;
3、扭转城市燃气公司亏损的局面。0
LNG这个产业,从它在国内的诞生之日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调峰、补充和替代,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就目前这个能源结构,因为它的高能耗,它的主要功能还是不会改变。 1.LNG将成为汽、柴油的替代能...
煤制天然气最关键的技术是煤气化。国内普遍主张在煤制甲烷的流程中采用鲁奇气化技术,该技术气化出口的甲烷含量比较高,可降低甲烷合成工序的负荷和氧气的消耗量,同时投资比较低,可使用褐煤作原料。但该技术副产物...
煤制天然气的发展前景最为看好:1)天然气是清洁能源,煤制气能量效率高,是煤炭利用最有效的途径。2)据十二五规划,至2015年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2012年的4%提高到8%;煤制气有助于缓...
天然气长输管线的自动化现状及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单位 GDP的碳排放比,天然气 作为清洁型能源在国家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中国已经向世界做出承诺, 2020 年单位 GDP的碳排放比 2005 年降低 40-45%。 根据正在编制的国家“十二五”油气规划,天然气在国家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 4%提高到 8%左右。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天然气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 1 输气管线工程现状 1.1 已建管线 我们国家已建天然气管线有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管道工程、陕京线、 广 东 LNG、福建 LNG等大中型输气管道工程。 西气东输一线: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始建于 2002 年 7 月,2004 年 10 月建成投产。 这是我国自 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国务院决策的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当前我国天然气生产量小于需求量的趋势已经凸现,为了解决天然气资源利用问题,我国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开始布局液化天然气(LNG)接受站,从国外输入LNG。中国已在上海市建造14.7万m3的LNG船,并积极开展新一代大型LNG船的研发工作。LNG产业是具有链系的新兴产业,包括天然气液化、LNG贸易、LNG运输以及LNG船舶制造业等的组合。对LNG产业链接模式以及我国LNG产业进入国际行列进行了分析,并讨论我国沿海LNG项目的接收终端、LNG船舶制造、LNG运输的布局和今后发展等问题。
《液化天然气供应技术》系统地讲述了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供应的工艺技术;结合现场生产情况,详细介绍了LNG工厂、LNG接收终端、LNG储备库、LNG气化站和加气站的主要设备和操作规程,并阐述了主要设备相关故障的处理措施和LNC的安全管理。
《液化天然气供应技术》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内容翔实,简明实用。
《液化天然气供应技术》适用于高职高专油气储运技术和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等专业,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学习的参考资料。
国内动态
1
如东-崇明输气管道顺利投产
2017年10月,如东-海门-崇明岛输气管道顺利投产,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成功进入崇明岛,崇明岛从此结束没有外来管输天然气的历史。这条管道为上海燃气“6+1”多气源保障供应格局中的重要战略通道之一,管道线路全长约88.77公里,设计输量18.4亿立方米/年。
2
陕京四线天然
气管道(北京段)全线贯通
2017年10月29日,陕京四线天然气管道(北京段)干线工程顺利贯通。北京市天然气多源、多向、多通道格局全面形成。
陕京四线干线起自陕西靖边首站,途经陕西、内蒙古、河北、北京4省市区,终点为北京高丽营末站,线路全长1098公里,设计输气能力250亿立方米/年。陕京四线气源主要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输送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口天然气,辅助气源为大唐国际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
3
湖南省第一条国家天然气干线管道即将开工
中国石化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湖南段预计在今年12月全面开工,届时“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5市的管道建设都将启动”。
项目北起湖北省潜江,南至广东省韶关,途经湖北、湖南、广东3省8市,管道全长856公里,设计最大输气能力为每年168亿立方米。它是湖南省第一条国家天然气干线管道,也是“十三五”期间湖南省主要的新增气源。
4
长沙至浏阳天然气管道投产
11月1日,长沙至浏阳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投产,标志着浏阳正式进入管道天然气时代,项目于2016年9月8日开工建设,全长62.4公里,设计压力4兆帕,设计年输量2.6亿立方米,途经长沙市和浏阳市,沿线用户包括工业、分布式能源、城乡居民等,将为长沙市和浏阳市加强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5
西南管道今年向贵州输气超5亿立方米
截至11月1日,西南管道今年已向贵州省输送天然气突破5亿立方米,达到5.64亿立方米,较去年增长72.3%。目前,管输天然气已经覆盖至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都匀市、六盘水市、贵安新区、仁怀市、清镇市等主要地区,遵义仁怀酒厂、贵州中油铝厂等19家下游客户分别从各输气站、支线管道下载管道天然气。
6
新疆塔里木油田为西气东输新增气源
进入10月下旬,随着塔里木油田克深907井、克深905井放喷阀门缓缓开启,塔里木油田克深9号气藏投产成功,其所在的克深气田日产气能力突破1900万立方米,成为西气东输工程新生的主力气源地。
塔里木油田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被认为是世界上油气勘探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塔里木油田向西气东输供气主力气田已增至7个,具备年250亿立方米供气能力,每小时约300万立方米的气量源源不断地输入下游管网。
国外动态
1
中亚天然气管道向华输气新突破
作为我国西北方向能源战略通道之一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自2009年12月投产输气以来,已安全平稳运行超过2900天,预计至11月底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量将突破2000亿立方米,与全国一年的天然气消费总量持平。惠及国内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5亿多人口。,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首条进口境外天然气的管道,每年从中亚国家输送到国内的天然气,约占全国同期消费总量的15%以上。
2
哈萨克斯坦开始对华出口天然气
2017年10月,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日前签署了一份天然气出口协议,哈萨克斯坦每年将向中国出口50亿立方米天然气。出口的天然气将由哈天然气运输公司地下储气库和哈西部的储气库提供,经由霍尔果斯口岸运至中国。
来源:本文由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汇总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章 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构筑的依据
第一节 天然气供应链风险与特殊性需要加强集约化管理
一、天然气供应链特征分析
二、天然气供应链风险要素分析
第二节 天然气供应链运行现状严峻,急需建立安全保障系统
一、天然气资源保障面临诸多困难
二、管道安全与运营管理形势严峻
三、天然气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调峰难度加大
四、天然气调度与应急管理难度较大
第三节 国外油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经验
一、主要经验
二、认识与启示
第二章 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框架模式构筑
第一节 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集约化管理模式设计思路
一、实施集约化管理思路
二、应用复杂系统动力学理论
第二节 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集约化管理模式设计
一、构建原则与目标
二、基本框架
三、框架结构简述
第三章 天然气供应安全物流(产、输、销)保障系统研究
第一节 天然气资源多元化保障系统研究
一、引导川渝地区天然气战略大气区的规划建设,强化资源供应基础与战略储备能力
二、实施国外管道引进工程,保障天然气资源供应多元化
三、加快规划和建设多元化储气系统,提高战略储备与调峰能力
第二节 天然气输送网络化保障系统研究
一、建立管网运行优化模型,优化管网的运营方案
二、坚持加强环形管网规划与建设
三、建立管网安全保护长效机制,有效确保管道的本质安全
第三节 天然气市场节 约化保障系统研究
一、依据市场经济景气度,科学制定营销计划
二、研究用户用气规律,科学进行移峰填谷
三、搞好需求侧管理研究,创新用户管理制度
四、依据HSE管理体系,确保安全平稳销售天然气
五、研究市场战略储备策略,开拓培育天然气市场
六、研究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天然气营销水平
第四章 天然气供应安全管理(信息、预警与应急)保障系统研究
第一节 天然气供应链信息化保障系统研究
一、天然气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二、天然气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三、信息通道系统和SCADA系统
第二节 天然气供应安全预警科学化保障系统研究
一、建立天然气供应安全预警机制
二、用指标法评估天然气供应安全风险
第三节 天然气供应安全应急管理一体化保障系统研究
一、政府、企业、用户三方应急管理一体化框架
二、川渝地区天然气供应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体框架
三、天然气应急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第五章 川渝地区天然气供应安全责任社会化(企业、用户和政府)保障系统研究
第一节 天然气供应安全责任社会化保障系统概述
一、天然气供应安全责任社会化系统构建意义
二、天然气供应安全责任社会化体系内容
三、天然气供应安全责任社会化系统模型
第二节 油气田公司的责任体系
一、油气田公司社会责任体系构建依据
二、油气田公司社会责任体系
第三节 天然气用户的责任体系
一、用户责任体系构建依据
二、用户的责任体系
第四节 政府的社会责任体系
一、政府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依据
二、政府的社会责任体系
第六章 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应用绩效
第一节 天然气供应安全物流(产、输、销)保障系统 实现了川渝地区天然气供应链的协调发展
一、建成可持续供应的天然气资源多元化保障系统
二、建成国际独特的天然气输送网络化保障系统
三、建成国内最成熟的天然气市场节 约化保障系统
第二节 川渝地区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边研究边实践,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计算公式
二、川渝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第三节 川渝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经受住了冬春季调峰、冰雪和"5·12"大地震灾害的严峻考验
一、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系统在冬春季应急调峰中的应用
二、川渝地区冰雪灾害期间天然气供应安全集约化管理效果
三、"5·12"特大地震灾害后天然气供应安全集约化管理效果
第四节 经评估川渝地区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度较高
一、评估步骤
二、评估结果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