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驿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系岷江上游河段(灌县-汶川)规划中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距成都市约97km。电站装机容量26万kW(4×6.5),保证出力10.5万kW,年平均发电量15.3亿kW·h,供电四川省。
中文名称 | 太平驿水电站 | 位置 | 四川省汶川县境内 |
---|---|---|---|
电站装机容量 | 26万kW(4×6.5) | 年平均发电量 | 15.3亿kW·h |
太平驿水电站工程结构
首部枢纽包括拦河闸坝、漂木道、取水口及引渠闸等建筑物。取水口布置在左岸,设4个宽12m、高4m的底孔;紧靠取水口的下游侧布置1孔宽12m的开敞式冲沙闸;冲沙闸以左布置1孔宽12m的漂木道;冲沙闸右侧布置4孔宽12m的开敞式溢洪闸,闸顶高程1082.5m,闸底板高程1065m。电站取水口后分设引渠闸和引水隧洞进水口。引水建筑物包括引水隧洞、压力室和压力管道等。隧洞衬砌内径9m,长度约10.6km,采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多种衬砌型式。调压室为地下差动式布置型式,室内设两个升管,外井为圆筒形,内径25.6m,井高76m。每个升管下游各接1条内径为6m的压力管道,其进口处各设6m×4.5m(高×宽)事故检修平板闸门,压力管道倾角为45°,在下平段时对称分岔为两条内径4m的支管进入厂房。主厂房设于靠山里侧,副厂房位于靠岸坡侧,呈"一"字形排列,总长约112m,高约40m,宽约19.7m。主厂房安装4台单机容量6.5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每台机组的尾水管后各接1条断面形状相同的尾水连接洞进入尾水闸门室,再接1条支洞汇入高13.5m、宽8.5m的无压尾水洞与原河流衔接。
该电站初步设计时曾设计了沉沙池,后经过优化设计的详细论证,取消了沉沙池,在引水隧洞首段增设了明流沉砾段;但为今后留有余地,预留了沉沙池的位置。施工导流设计流量标准按5年一遇设计,相应洪水流量为2080立方米/秒。拦河闸施工导流方案采用右岸隧洞导流、断流围堰全年施工的方案。
主体工程量:土石方明挖57万立方米;石方洞112万立方米;混凝土47万立方米,钢筋16450t;钢板1385t;回填灌浆11万㎡;固结灌浆4万米。
岷江上游河段年雨量为1000~1600mm,多年平均流量为363立方米/秒,相应年径流量为114.48亿立方米。洪水由暴雨形成,最大洪水多出现在6~9月,坝址处最大历史洪水流量为3870立方米/秒。坝址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642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576kg/立方米;推移质输沙量为65万t。泥沙硬矿物(莫氏硬度大于7)占总沙量的30%~40%。
本电站为低闸引水。闸址位于彻底关附近,河床覆盖层最深约86m,两岸滑坡基岩裸露,卸荷带深约50~60m,透水性好,均需进行防渗处理。引水隧洞位于岷江右岸,其围岩主要由坚硬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隧洞引线由几条支沟切割,长年有水,其中箩筐沟覆盖层深达40~70m。地下厂房位于岷江左岸太平驿沟上游侧,厂区地质处于第三、四两期侵入的呈混染状的角砾岩、网状花岗闪长岩。
水库总库容75万立方米,回水长度约1km,淹没耕地34亩,迁移人口73人。
常规水电站 需要人员不间断的巡视维护 。自动化水电站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综合自动化;使水电站逐步实现少人值班,最终达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
在同一条洞子里,作这样的区分是为了适应不同地质条件的。
龙滩水电站计划分两期开发,主体工程之一的拦河重力坝也将分两期施工:初期建设时,正常蓄水位375米,坝顶高程382米,最大坝高192 米,坝顶长735.5米,后期正常蓄水位400米,坝顶高程406.5米...
说明了太平驿水电站设计曾推荐设常规沉沙池及最后推荐不建常规沉沙池的缘由,分析论证了不建常规沉沙池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太平驿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是岷江上游梯级规划中继映秀湾水电站之后开发的第二座迳流引水式电站,是紧接映秀湾电站的上一个梯级。该电站由能源部水利部成都勘测设计院设计,由华能、四川省阿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