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已于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新版规范反映了近十年来我国地基基础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较2002版规范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完善,在技术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等相关规范也相继实施。
本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认可,仅第4版于2004年出版以来,已经累计印刷20次,共19.6万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并作为工程界广大读者学习新规范的参考,参照新规范有关内容对本教材进行了修订。
本教材第5版与第4版比较,主要有以下内容进行了增减:
(1) 绪论: 根据近年来国内建设领域因地基基础原因而引起的工程事故,选择了其中几个典型事例作了介绍,对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 第2章: 增加了泥炭、泥炭质土的工程定义。
(3) 第3章: 增加了回弹再压缩变形计算方法, 对新版规范计算公式作了推导,并对其中回弹变形例题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4) 第6章: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对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深度、详细勘察的任务作了补充和修改,并对勘察报告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实。
(5) 第7章: 增加了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中基坑工程的相关内容; 修订了建筑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 增加了当扩展基础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2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补充了当柱下独立基础底面长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3时,基础底板短向钢筋的布置方法; 明确了扩展基础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6) 第8章: 修订了按桩身混凝土强度计算桩的承载力; 补充了桩基础最终沉降量的计算。
(7) 第9章: 补充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设计和施工。
(8) 第10章: 根据相关规范,对湿陷性黄土的分区、物理力学性质和评价作了修改和补充; 取消了教材中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的相关内容: 补充了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稳定性计算的相关规定;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要求作了进一步细化; 对“冻土病害防治措施”作了补充。
(9) 第11章: 修订了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标准; 改进了场地土液化判别方法,并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改写。
本教材第5版由张广祥高级工程师和郭继武高级工程师修订。其中,第2、3、7、8、11章由郭继武修订,其余内容由张广祥修订,全书由郭继武统稿,在此对二位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本教材的质量。
本书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土建、铁道、交通、地质、冶金、石油、农业、林业等相关专业本科和在职工程师进修班的教材,还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
0.1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
成败实例
0.2本课程的任务和作用
0.3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要求
0.4本学科发展简介
第1章工程地质
1.1概述
1.1.1工程地质的内容与重点
1.1.2建筑场地的形成
1.1.3地质年代
1.2矿物与岩石
1.2.1主要的造岩矿物
1.2.2岩石的类型和性质
1.3第四纪沉积层
1.3.1残积层
1.3.2坡积层
1.3.3洪积层
1.3.4冲积层
1.3.5海相沉积层
1.3.6湖沼沉积层
1.4不良地质条件
1.4.1断层
1.4.2岩层节理发育的场地
1.4.3滑坡
1.4.4河床冲淤
1.4.5岸坡失稳
1.4.6河沟侧向位移
1.5地下水
1.5.1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1.5.2地下水分类
1.5.3地下水位
1.5.4地下水的运动
1.5.5地下水水质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土的生成与特性
2.1.1土的生成
2.1.2土的结构和构造
2.1.3土的工程特性
2.1.4土的生成与工程特性
的关系
2.2土的三相组成
2.2.1土的固体颗粒
2.2.2土中水
2.2.3土中气体
2.3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3.1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性质
指标
2.3.2反映土的松密程度的指标
2.3.3反映土中含水程度的指标
2.3.4特定条件下土的密度
(重度)
2.4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4.1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2.4.2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5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2.5.1岩石
2.5.2碎石土
2.5.3砂土
2.5.4粉土
2.5.5黏性土
2.5.6人工填土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3.1土的变形特性
3.1.1基本概念
3.1.2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3.2有效应力原理
3.2.1土中两种应力试验
3.2.2有效应力原理
3.2.3现场应用实例
3.3侧限条件下土的压缩性
3.3.1侧限压缩试验
3.3.2侧限压缩性指标
3.3.3土层侧限压缩变形量
3.4土的压缩性原位测试
3.4.1载荷试验
3.4.2旁压试验
3.5地基中的应力分布
3.5.1土层自重应力
3.5.2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3.5.3基础底面附加压力
3.5.4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3.6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3.6.1分层总和法
3.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推荐沉降计算法
3.6.3相邻荷载对地基沉降
的影响
3.7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3.7.1土的回弹曲线和再
压缩曲线
3.7.2正常固结、超固结和
欠固结的概念
3.7.3正常固结黏性土的
现场原始曲线
3.7.4超固结土与欠固结土的
现场原始压缩曲线
3.7.5超固结土与欠固结土
的沉降计算
3.8地基回弹和再压缩变形的
计算
3.8.1地基回弹变形的计算
3.8.2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
的计算
3.9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3.9.1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
计算目的
3.9.2饱和土的渗流固结
3.9.3单向固结理论
3.9.4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
计算
3.9.5地基沉降与时间经验
估算法
3.9.6地基瞬时沉降与次
固结沉降
3.10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
允许变形值
3.10.1地基变形特征
3.10.2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3.10.3建筑物的地基变形
允许值
3.10.4防止地基有害变形
的措施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4章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4.1概述
4.1.1地基强度的意义
4.1.2土的强度的应用
4.2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4.2.1土体中任一点的应力状态
4.2.2莫尔库仑破坏理论
4.2.3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4.3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
4.3.1直接剪切试验
4.3.2三轴压缩试验
4.3.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3.4十字板剪切试验
4.4影响抗剪强度指标的因素
4.4.1抗剪强度的来源
4.4.2影响抗剪强度指标
的各种因素
4.5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
4.5.1地基的临塑荷载
4.5.2地基的临界荷载
4.6地基的极限荷载
4.6.1地基的极限荷载概念
4.6.2太沙基(Terzaghi K)
公式
4.6.3斯凯普顿(Skempton)
公式
4.6.4汉森(Hansen J B)
公式
4.6.5影响极限荷载的因素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5章土压力与土坡稳定
5.1概述
5.1.1挡土墙的用途与类型
5.1.2土压力的种类
5.1.3影响土压力的因素
5.1.4挡土墙发生事故实例
5.2静止土压力计算
5.2.1产生条件
5.2.2计算公式
5.2.3静止土压力的应用
5.3朗肯土压力理论
5.3.1无黏性土的土压力
5.3.2黏性土的土压力
5.4库仑土压力理论
5.4.1无黏性土主动土压力
5.4.2无黏性土被动土压力
5.5几种常见情况的土压力
5.5.1黏性土应用库仑土
压力公式
5.5.2填土表面作用均布荷载
5.5.3墙后填土分层
5.5.4填土中有地下水
5.6挡土墙设计
5.6.1挡土墙型式的选择
5.6.2挡土墙初定尺寸
5.6.3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
5.6.4墙后回填土的选择
5.6.5墙后排水措施
5.7土坡稳定分析
5.7.1土坡稳定的作用
5.7.2影响土坡稳定的因素
5.7.3土坡稳定分析圆弧法
5.7.4简单土坡稳定计算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6章工程建设的岩土工程勘察
6.1概述
6.1.1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
6.1.2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6.1.3野外勘察的准备工作
6.2各阶段勘察的内容与要求
6.2.1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
勘察)
6.2.2初步勘察
6.2.3详细勘察
6.2.4施工勘察
6.3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6.3.1钻探法
6.3.2触探法
6.3.3掘探法
6.4地基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6.4.1地基土野外鉴别
6.4.2土的野外描述
6.5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
6.5.1文字部分
6.5.2图表部分
6.5.3岩土工程勘察成果
报告实例
6.6验槽
6.6.1验槽的目的
6.6.2验槽的内容
6.6.3验槽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7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7.1概述
7.1.1地基基础的重要性与
复杂性
7.1.2地基基础方案的类型
7.1.3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
计内容与步骤
7.1.4浅基础设计所需资料
7.2浅基础的类型
7.2.1浅基础的结构类型
7.2.2基础的材料
7.3基础的埋置深度
7.3.1上部结构情况
7.3.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7.3.3当地冻结深度
7.3.4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
7.4地基计算
7.4.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7.4.2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
7.4.3荷载效应不利组合与
相应抗力限值
7.4.4荷载效应不利组合
7.4.5承载力计算
7.4.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及
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7.4.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7.4.8地基变形计算
7.4.9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7.4.10地基稳定性计算
7.5基础尺寸设计
7.5.1中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尺寸
7.5.2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尺寸
7.6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7.6.1无筋扩展基础适用范围
7.6.2无筋扩展基础底面宽度
7.7扩展基础设计
7.7.1扩展基础适用范围
7.7.2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7.7.3扩展基础计算
7.8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7.8.1应用范围
7.8.2截面类型
7.8.3设计要点
7.9十字交叉基础
7.9.1应用范围
7.9.2设计要点
7.9.3三种节点荷载分配
7.10筏形基础
7.10.1应用范围
7.10.2筏形基础内力的计算及
配筋要求
7.10.3筏形基础的承载力计算
要点
7.11箱形基础简介
7.11.1概述
7.11.2箱形基础的特点
7.11.3箱形基础的适用范围
7.12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
工作的概念
7.12.1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
的关系
7.12.2基础刚度的影响
7.12.3地基软硬的影响
7.12.4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7.13地基基础方案比较与改善
的措施
7.13.1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比较
7.13.2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
的措施
7.13.3补偿性基础设计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8章桩基础与深基础
8.1概述
8.1.1桩基础与深基础适用范围
8.1.2深基础的类型
8.1.3深基础的特点
8.2桩及桩基础的分类
8.2.1按承载性状分类
8.2.2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
8.2.3按桩身材料分类
8.2.4按桩的施工方法分类
8.2.5按成桩方法分类
8.2.6按桩径大小分类
8.3桩的承载力
8.3.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的确定
8.3.2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8.3.3单桩水平承载力
8.3.4桩身材料验算
8.3.5群桩竖向承载力
8.3.6桩的负摩阻力
8.4桩基础设计
8.4.1选择桩的类型
8.4.2确定桩的规格与单桩竖向
承载力
8.4.3计算桩的数量进行平面
布置
8.4.4桩基础验算
8.4.5桩承台设计
8.5深基础
8.5.1沉井基础
8.5.2地下连续墙
8.5.3箱桩基础
8.5.4大直径桩墩基础
8.5.5深基槽护坡工程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9章软弱地基处理
9.1概述
9.1.1建筑物的地基处理目的
与意义
9.1.2地基处理的对象
9.1.3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
9.1.4地基处理施工注意事项
9.2机械压实法
9.2.1土的压实原理
9.2.2分层碾压法
9.2.3振动压实法
9.3强夯法
9.3.1概述
9.3.2强夯法的设备与施工
9.3.3强夯法设计
9.3.4强夯法的适用范围
9.3.5强夯加固地基的效果
9.3.6对强夯法的评价
9.4换填垫层法
9.4.1概述
9.4.2垫层的设计
9.4.3垫层的施工
9.4.4垫层的质量控制标准
9.4.5换土垫层的承载力
9.5预压固结法
9.5.1预压法的原理与作用
9.5.2堆载预压法
9.5.3真空预压法
9.5.4质量检验
9.5.5预压的效果
9.6挤密法
9.6.1砂石桩法
9.6.2土桩挤密法
9.6.3灰土桩挤密法
9.7振冲法
9.7.1振动水冲法
9.7.2干法振动砂石桩
9.7.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CFG桩)
9.8化学加固法
9.8.1概述
9.8.2灌浆法
9.8.3高压喷射注浆法
9.8.4深层搅拌法
9.8.5电渗硅化法
9.9托换技术
9.9.1托换技术的原理
9.9.2托换前的准备工作
9.9.3基础加固托换
9.9.4桩式托换
9.10几个常见问题的处理
9.10.1吹填土地基
9.10.2杂填土地基
9.10.3局部软土、暗沟处理
9.10.4大面积地面堆载
9.10.5局部旧结构物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特殊土地基
10.1湿陷性黄土地基
10.1.1湿陷性黄土概述
10.1.2黄土湿陷性的测定
方法
10.1.3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
10.1.4湿陷性黄土地基计算
10.1.5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10.2膨胀土地基
10.2.1膨胀土及对建筑物
的危害
10.2.2膨胀土的特征
10.2.3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10.2.4膨胀土场地与地基评价
10.2.5膨胀土地基计算
10.2.6膨胀土地区建筑工程
措施
10.3红黏土地基
10.3.1红黏土的形成条件
10.3.2红黏土的特征
10.3.3红黏土地基的评价
10.4冻土地基
10.4.1冻土地基的特点
10.4.2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0.4.3建筑物(构筑物)冻害的
防治措施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地震区的地基基础
11.1地震概述
11.1.1地震的成因类型
11.1.2地震的分布
11.1.3震源、震中与地震波
11.1.4地震震级
11.1.5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表
11.1.6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烈度
区划图
11.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
和目标
11.2.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11.2.2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
目标
11.3建筑场地类别与震害
11.3.1建筑场地及其震害
11.3.2地基液化失效
11.3.3软土地基震沉
11.3.4地震滑坡和地裂
11.4土的动力特性
11.4.1振动对土的抗剪强度
的影响
11.4.2饱和砂土与粉土的振动
液化
11.4.3黏性土的触变现象
11.4.4砂土振动压密
11.5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11.5.1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11.5.2天然地基抗震验算
11.5.3软弱黏性土地基抗震
设计
11.5.4不均匀地基抗震设计
11.5.5基础工程抗震设计
复习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2100433B
干重度=(1-0.208)×19.6KN/立方米=15.5kN/立方米;饱和重度=19.6N/立方米+(2.74-2)×9.8/2.74=22.2kN/立方米;...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
土力学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地基与基础有什么区别 谢谢
土力学主要讲述土的强度、变形、渗透、稳定等力学特性;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主要讲述土的强度、变形、渗透、稳定等力学特性,以及基础的设计施工等内容。地基:上部结构的荷载最终都是由地基土来承受的。基础:承上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作业 (一)填空 1.颗粒级配曲线越 ,不均匀系数越 ,颗粒级配越 。为获 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 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对无粘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 ,工程上用指标 、 来衡量。 3.在粘性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 。 4.粘性土的塑性指标 Ip ,液性指标 IL 。 5.工程上常用 Cu表示土的颗粒级配, Cu 时视为均匀的, Cu 时视为不均匀的。 6.土中应力按起因分为 和 ,按作用原理或传递方式可分为 和 。 7.附加应力自 起算,自重应力自 起算。 8. 应力引起土体压缩, 应力影响土体的抗剪强度。 9.土的渗透破坏形式通常为 和 。 10.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其破坏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 。 11.土的抗剪强度的两种表达式为 和 。 12.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常用测定方法有 、
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孔隙比:土的孔隙比为土中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的体积之比。 2、变形模量:指无侧限情况下单轴受压时的应力和应变之比, P80 3、液性指数:粘性土的液性指数为天然含水率与塑限的差值和液限与塑限差值之比,即 4、 静止土压力:建筑在坚硬土质地基上,断面很大的挡墙,由于墙的自重大,地基坚硬, 墙体不会产生位移和转动。此时,挡土墙背面的土体处于静止的弹性平衡状态,作用在 挡土墙墙背上的土压力即为静止土压力。产生条件:挡土墙静止不动,位移为 0,转角 为零。 5、 粘性土的稠度分类:粘性土的稠度:土的软硬程度或土对外力引起变形或破坏的抵抗能 力。粘性土的稠度反映了土颗粒之间的连接强度随着含水率高低而变化的性质。分类如 下: 粘性土的稠度 6、 含水率:土的含水率表示土中含水的数量,为土体中水的质量和固体矿物质量的比值, 用百分数表示。即 7、超固结土:超
《土木工程教材精选:土力学地基基础(第5版)》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土建、铁道、交通、地质、冶金、石油、农业、林业等相关专业本科和在职工程师进修班的教材,还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为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指导书。全书共分10章,包括绪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渗透性、土中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及地基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土的动力特性、地基承载力、浅基础设计。各章均分为内容提示、知识要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典型例题及解析、模拟练习题及答案等几部分。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指导书,也可作为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还可作为全国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应试人员的复习备考资料。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19970270[08409] |
项目名称 |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建设及新发展 |
第一完成单位 |
长春科技大学环境学院 |
主要完成人 |
张喜发、栾作田、张文殊、李广杰、王常明 |
研究起始日期 |
1978-01-01 |
研究终止日期 |
1996-01-01 |
主题词 |
土力学;地基;基础;地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