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铁路编组站改编能力计算方法 (三级三场) | 外文名 | Calculated methods of sorting capacity for railway marshalling station (3-stage/3-yard) |
---|---|---|---|
标准号 | GB/T 9654-1988 | 标准类别 | 方法 |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 2100433B
1988年7月1日,《铁路编组站改编能力计算方法(三级三场)》发布。
1989年1月1日,《铁路编组站改编能力计算方法(三级三场)》实施。
铁路集装箱运费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常规计算法,由运费、杂费、装卸作业费和铁道部规定的其他费用组成;另一种是为适应集装箱需要而制定的集装箱一口价计算方法。(1)常规计算法。集装箱运费中基本运费、铁路集装...
这个计算方法很简单,但是你买复式的时候要根据之前的历史记录参考的,选择出一些比较热门的数字的; 12个号码=三中三有220组(三个一组复式号码) 列式计算: 12*11*10/3/2/1=220 你以...
如果缸的内径是100毫米的话,每条缸的力量是14137公斤。六条缸是:14137*6=84822公斤与面积没有关系,只能说在1350*4000的面积下承受84822公斤压力。在其他面积下也是84822...
既有文献在研究编组站布局优化问题时大多采用备选方案枚举和比较的方法,但是在解决大规模问题时,备选方案的有效性难以验证。针对此问题,本文分别设计编组站解编能力和调车线能力扩充决策变量,构建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并提出模型的改进策略。在对约束条件进行松弛变换的同时,明确了优先部署直达去向分布、再推导车流改编方案的求解策略,计算不可行流的损失费用,采用3种启发式算法完成模型的求解。通过算例研究发现,粒子群算法与充分条件的结合效果最为理想,模型能够精准确定编组站改编能力的扩充方案。根据生成的车流组织方案评价各编组站的负荷状态,对不合理的现象提出调整建议。
铁路干线通过能力的确定,是铁路运输部门合理利用线路、通道和路网能力,铁路规划部门合理规划和改造路网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我国铁路干线通过能力缺乏清晰合理定义,且尚未形成统一的干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这一现状,本文从点线能力协调以及干线运输设备和运输任务之间相协调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提出铁路干线通过能力的定义,建立干线通过能力的公式和算法,通过算例演示该计算方法的计算过程,表明基于运量结构的干线通过能力是反映整条线路所有设备、人员及运输任务之间的综合协调的结果。
1991年10月31日,《铁路编组站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三级三场)》发布。
1992年7月1日,《铁路编组站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三级三场)》实施。
主要起草单位:北方交通大学 。 2100433B
内 容 简 介
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我国铁路编组站的设备与作业;编组站系统设计优化的理论基础;到达――解体子系统设计优化;编组子系统设计优化;出发子系统设计优化;编组站系统设计综合优化;编组站布置图型设计优化;驼峰设计优化;编组站分阶段发展设计优化。本书可供铁路运营、站场设计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