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
院徽标志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匠人营国”,象征广义的营造活动,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科门类简而言之即是“营造”——筑土为屋,架木为桥。标志形式上借鉴中国古代的“关防”(印章的一种),代表“责任”和“权威”;“土木”二字与“城”内“建筑”巧妙融合。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同济学生分会协会、同济无止桥、同济大学土木编译社、同济大学建筑结构试验技术协会、同济大学BIM菁英俱乐部、桥魂协会、同研社 、结构减灾学术社等研究性学术社团,举办了土木社团嘉年华、土木·建筑联合博思论坛、同济大学BIM高峰论坛、企业日、企业高层讲座、企业课程、I SEE YOU等文化活动。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包豪斯大学建筑学及城市规划学院、智利阿道夫·伊瓦涅斯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法国里昂应用科学学院等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交流,举办了土木工程交叉学科论坛等国际会议,参加了第三届同济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土木工程联合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开展了2016年土木工程学院台湾暑期夏令营活动、中法合作双文凭项目、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法国行等项目活动。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省部级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平台与基地类别 |
平台与基地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地震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工程结构性能演化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
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省部级研究中心 |
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土木信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创新引智基地 |
教育部创新团队 |
城市软土地下空间与工程创新团队(朱合华) |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近三年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类项目(重点项目、仪器专项、国际合作等)20项,国家先进技术项目14项,以开展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创突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近三年学院积极承担国家部委专项研发项目、重大工程技术攻关项目、企业成套技术研发项目共计3015项,单项合同额500万以上的重大工程项目13项,项目合同额近三年累计8.7亿元。近三年实现直接转化经费3392万元。承担科技规划项目与政府战略咨询项目10项。近三年,累计承担纵横向课题3666项、合同金额13.3亿元。2020年土,木工程学院承担科研经费的合同额首次突破5亿元。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 十三五以来,教师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际科技合作奖2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包括特等奖1项);主持获得上海市、教育部等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项。
奖励类别 |
获奖项目名称 |
---|---|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2017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消能-承载双功能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 |
2017年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二等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 |
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自然奖二等奖 |
工程结构抗灾可靠性设计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 |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大跨度桥梁结构和行车抗风安全的气动控制技术 |
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 |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 |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结构抗震防灾新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
学术期刊
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有:《Underground Space》、《AI in Civil Engineering》、《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Asian Architect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Geoenvironmental Disasters》。
《建筑钢结构进展》
《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创办于1999年,是由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的建筑钢结构专业学术杂志。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2014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为“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杂志入编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PD)。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5版)统计:《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在2014年影响因子(JIF)的学科排序分别为:复合影响因子14/142、期刊综合影响因子9/142,排名均在前10%之内。
《结构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学术期刊。期刊创办于1985年,栏目设置有设计方法研究、结构分析、抗震与抗风、地基基础、试验研究、结构加固与改建、工程施工和文献综述等。
《结构工程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CNK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网站全文收录。
同济的土木工程师国家重点学科。考试(初试)科目包括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808 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研究方向为,01 土木施工与信息技术02 现代施工技术03 现代施工组...
1.本科生全部在江宁九龙湖校区,研究生与博士生在四牌楼校区2..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创立于1923年的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著名专家学者茅以升、金保帧、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丁大钧、方福森、方...
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附件一: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试学期 学分 学时 上机时数 实验时数 A1 002016 形势与政策(1) 1 0.5 1 0 0 A1 03110...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和水利工程系5个系所,设有5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科试验班(土木类)、工程(土木)-法学(创新实验区)。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校聘教职员工36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3人、副高级职称10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国家四青人才21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省部级人才100多人次。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 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海帆、卢耀如、沈祖炎、吕西林、何满潮、肖绪文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Herbert A.Mang 奥地利科学院院士:Herbert A. Mang 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Herbert A. Mang 欧洲科学院院士:Dimitri E. Beskos 希腊科学院院士:Dimitri E. Beskos 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院外籍院士:李国强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吕西林、薛松涛、汪发武 |
国家级教学名师:沈祖炎 上海高校教学名师 :陈以一、李国强、顾祥林、朱慈勉、李镜培、朱合华 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杰、孙利民、顾明、吕西林、朱合华、黄宏伟、薛伟辰 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冯世进 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讲座教授:付公康、赵晓林、PolD.Spanos、韩杰、席云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顾明、李杰、薛松涛、吕西林、李国强、黄茂松、蒋明镜、肖建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赵林、冯世进、周颖、陈永贵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黄宏伟、黄茂松、朱乐东、刘国彬、肖建庄、彭芳乐、孙智、陈建兵、丁文其、王志亮、薛伟辰、程进、黄雨、陈隽、蔡永昌、冯世进、张伟平、赵林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钢结构教学团队 |
上海市级教学团队 |
钢结构教学团队 |
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 |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5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1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地质工程
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专业:土木工程
专业名称 |
立项时间 |
---|---|
土木工程 |
2012 |
地质工程 |
2013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2013 |
专业名称 |
立项时间 |
---|---|
地质工程 |
2009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钢结构、结构力学、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结构抗震、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地下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
||
国家级一流课程 |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结构概念分析与ANSYS程序实现、岩石隧道防火体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桥梁工程、建筑结构抗震 |
||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桥梁工程、土木工程施工、钢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建筑结构抗震、结构力学、工程造价管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基本原理 |
||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
地下水动力学 |
||
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
||
上海市一流课程 |
工程伦理学、波浪运动特性虚拟仿真实验 |
||
上海市重点课程 |
计算结构力学与应用软件、建筑结构抗震、建筑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河流动力学、土木工程概论、结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木结构、地下水动力学、结构力学(I)、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幕墙结构、河口治理工程、画法几何、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英)、河床演变及整治、工程制图、地质工程导论 (全英语)、结构力学 (全英语)、地下工程测试与监测、地下建筑施工 、水文地质学、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工程伦理学、AutoCAD工程制图、建筑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桥梁工程、科技与文化、建设工程法规、工程水文学、基础地质、土木工程制图(在线)、建筑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线下)、工程地下水(线下)、土木工程信息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
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课程 |
地下水动力学、航道工程学、桥梁施工与养护、桥梁工程、科技与文化、建设工程法规、围绕土木工程防灾,建设层层递进的课程思政链、工程伦理学、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工程地质、地质实习、建筑结构抗震、建筑结构抗火、建筑结构抗爆、桥梁概念设计、杰出桥梁结构与美学、桥梁结构数值分析、桥梁施工与养护、桥梁工程发展与展望、基础地质、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实验、工程地下水、土木与环境类专业导论、河流动力学、航道工程学、水信息采集与处理 |
||
上海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 |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与应用、建筑结构抗震、木结构、结构动力学、地下工程、高层建筑结构 |
||
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 |
地质工程导论、木结构、结构力学I、地下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钢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组合结构、弹性力学、土力学A、结构力学II |
||
上海市精品课程 |
土木工程施工、土力学、钢结构、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基础工程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工程地质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计算结构力学与应用软件、地下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建筑幕墙结构、地下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制图、港口水工建筑物、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河流动力学、水文地质学基础 |
||
成果名称 |
项目级别 |
---|---|
钢结构系列课程建设 |
1989年国家级优秀 |
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
1997年国家级二等 |
钢结构(教材) |
1997年国家级二等 |
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2001年国家级二等 |
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2005年年国家级一等 |
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
2009国家级一等 |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
2009年国家级二等 |
钢结构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 |
2009年国家级二等 |
20年磨一剑——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 |
2014国家级 |
全方位监控、多阶段跟踪、持续性改进、本研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 |
2014年国家级二等 |
入耳入脑入心 同向同行同频: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
2018年国家级 |
基于文化与技术整合的城乡建成遗产保护及传承特型人才培养体系 |
2018年国家级二等 |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二等 |
职业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二等 |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1个。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土木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地质工程
学位点设置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博士学位授权日期 |
硕士学位授权日期 |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1984.01 |
1981.11 |
结构工程 |
1981.11 |
1981.11 |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1984.01 |
1981.11 |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1990.10 |
1986.07 |
|
土木工程施工 |
2003.12 |
2003.12 |
|
土木工程信息技术 |
2003.12 |
2003.12 |
|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
2003.12 |
2003.12 |
|
风工程 |
2003.12 |
2003.12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质工程 |
2003.07 |
1984.01 |
水利工程 |
水文学及水资源 |
--- |
2001.01 |
水工结构工程 |
--- |
2001.01 |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
2003.07 |
|
地理学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 |
2003.07 |
学科评估
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级学科土木工程位居全国第1位,水利工程位居全国第17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位居全国第10位。
1914年11月,日本攻占青岛,取代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统治。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青岛德华高等学堂)被迫停办,该校教师德士烈、白德林等及43名学生转来上海德人开设的同济医工学堂,学堂于年秋为转来的30名土木科学生在工科内增设土木科,成为同济土木系科的开端。
1930年,国立同济大学成立工学院,土木科改为土木工程系。
1932年,学校成立高等测量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抗战八年,学校六次迁校。一迁上海市区,二迁浙江金华,三迁江西赣州,四迁广西八步,五迁云南昆明,六迁四川李庄。
1946年,学校复员返沪,工学院落住在其美路(今四平路)一个中学校内(今校本部)。
1952年,学校院系调整后,前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等11所院校的土木建筑系科并入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成为以土木建筑学科为主的学校,设立了结构系、铁路公路系、上下水道系、测量系等五个土木建筑学科的系。
1958年,学校结构系更名为建筑工程系。
1960年,学校有关各系改称建筑工程系、路桥系、勘测系,同时学校设立工程结构研究所。
1985年,学校建立地下工程系。
1980年,学校建筑工程系扩大为土建结构工程系,1982年改为结构工程系。
1987年,学校建立结构工程学院,下设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和结构工程研究所。
1996年,原上海建材学院、上海城市建设学院的建筑工程系并入建筑工程系。
1997年,学校建立土木工程学院,下设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结构工程与防灾结构所。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挂靠土木工程学院。
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土木学院建筑工程专业并入。
2006年,学校建立水利工程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研究室划出地下系,并入水利工程系。
2007年,学校土木工程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010年,学校开始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012年,学校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划出土木工程学院,成立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职务 |
姓名 |
---|---|
院党委书记 |
端木怡雯 |
副书记 |
徐培芳、陈隽、严长征 |
名誉院长 |
项海帆 |
院长 |
赵宪忠 |
副院长 |
李建中、张伟平、蒋欢军、谢雄耀 |
院长 |
任职时间 |
常委书记 |
任职时间 |
---|---|---|---|
项海帆 |
1997-1999 |
程鸿鑫 |
1997-1999 |
李永盛 |
1999-2002 |
楼梦麟 |
1999-2006 |
陈以一 |
2002-2006 |
||
朱合华 |
2006-2010.9 |
2021年9月26日,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学科大类:地下建筑工程 课题名称:新苏国际广场二期大开口逆作法基坑围护设计 课题性质(设计或论文):设计 开题学院(系):土木工程学院地下系 指导教师姓名 : 朱合华 职称:教授 张继红 职称:高级工程师 联系方式: 中山北二路 1515号石油大厦 C座 6层(上海地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 13916002694 Email:digusky@163.com 课题简介(100~300字): 新苏国际广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基坑挖深约 18m,面积约 2 万 m2,主体 结构地下三层,为了适应目前的商业地产形势发展需求, 采用大开口逆作法基坑 围护形式。大开口逆作法基坑围护形式是一种较新型的基坑围护形式, 其核心内 容是将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相结合的逆做法与扩大出土口开洞相结合, 有利于节 约工期、节省造价,该基坑目前正处于方案与施工图设计阶段。 该种围护形式在 深大基坑中具有十分广阔的推广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07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默认分类 2009-09-10 17:19 阅读 34 评论 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专业名称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方向 : 01 地理信息系统与方法 02 GIS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03 地学计算与模型模拟 04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05 土地信息学与信息系统 考试科目 -1: ①101 政治理论 考试科目 -2: ②201英语 202俄语 203日语 214德语 (任选) 考试科目 -3: ③303 数学三 ④407 地理与土地科学基础 410 测绘科学技术基础 (任选) 招生院系代码 : 020 招生院系名称 : 土木工程学院 复试科目名称 :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张超等,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2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黄杏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结构试验中心,是同济大学和土木工程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结构试验中心研究方向:
建筑结构试验技术与应用
高层结构抗震试验与分析
非结构构件试验技术与应用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移位技术与应用 2100433B
同济大学是我国“21l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是学科会聚、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肩负着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土木工程学院以“土木工程教学创新基地”为依托,以“科技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土木工程学院在迎接同济百年华诞之际,将近期的创新实践成果经整理后汇集于此。
何敏娟,教授,女,1985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工民建,1988、2001年分别获同济结构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起在同济大学钢结构教研室工作,期间分别于2002、2003年去意大利Trento大学、加拿大UBC作访问教授。现职称教授。曾任钢结构教研室主任,现任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耸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结构工程的教学、科研等,研究方向为钢结构和高耸结构,近年也研究木结构。曾获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