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梯形地貌 | 外文名 | Terrace topography |
---|---|---|---|
名称由来 | 因为成阶梯状而得名 | 类 型 | 地貌 |
梯形地貌:Terrace topography,地形的一种,因为成阶梯状而得名。2100433B
梯形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 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 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
新建异形梁
左右两边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说明: JDGQJ-TJ型梯式桥架,适用于高低压动力电缆的敷设,户内外场合均适用,结构简单、安 装方便、散热透气性好。 序号 规格 重量 Kg/2000(A) 重量 Kg/2000(B) b h 架体 护罩 架体 护罩 JDGQJ-TJ-1 200 60 11.6 7.7 23.2 15.4 JDGQJ-TJ-2 100 15.9 31.8 JDGQJ-TJ-3 150 20.0 40.0 JDGQJ-TJ-4 300 60 12.7 11.0 25.4 22.0 JDGQJ-TJ-5 100 16.0 32.0 JDGQJ-TJ-6 150 21.4 42.8 JDGQJ-TJ-7 400 60 14.5 14.5 29.0 29.0 JDGQJ-TJ-8 100 18.4 36.8 JDGQJ-TJ-9 150 22.3 44.6 JDGQJ
砂岩地貌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形成的方山、奇峰、陡崖、赤壁、岩洞、巨石等特殊地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我国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和安徽省,在河北、四川等省也有分布。因这种地貌最早发现于广东仁化丹霞山,故以此山命名。由于受地球内外营力的作用,该地貌形成形态各异的悬壁陡崖,孤峰、峰林,馒头般的山形,浑圆的峰顶及线条流畅的岩面和岩石,同时也易被溶蚀冲刷成洞穴。因其形态类似于岩溶峰林,故有假岩溶之说,丹霞地貌景观精巧玲珑,可用"丹山碧水"概括。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名山有广东的丹霞山和金鸡岭、福建的武夷山、福建连城的冠豸山和永安的桃源洞、安徽的齐云山、江西的龙虎山、河北承德磬锤峰等都属于这种地貌。
目前,贵州省赤水丹霞地貌,湖南省崀山、万佛山。广东省丹霞山,福建省金湖,江西省龙虎山、龟峰,浙江方岩等以丹霞地貌著称的风景名胜区正在进行丹霞地貌"捆绑申遗"。
位于广东省仁化县,以赤壁丹崖为特色。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 疏密相生。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堪称"中国红石公园"。
位于福建西北武夷山市,是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名山。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 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著称,至今仍保留有古闽越族的"岩棺葬制"遗物、朱熹讲学的紫阳书院。以"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构成武夷山风景区的骨架和精华。著名景观有玉女峰、大王峰、鹰嘴岩、虎啸岩、一线天等。武夷山的茶叶"武夷岩茶"、"大红袍"饮誉中外。
湿润气候区的地貌过去被称为常态侵蚀地貌,即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而干旱区的地貌被认为是非常态的,只是气候“事变”的产物。从人类生活角度看,也认为这种气候是正常的,但从地貌角度来看,其他地区并非是非正常形态的。再者,湿润地区的地貌特征各地也很不相同;热带湿润地区和温带湿润地区不一样。温带湿润地区的大陆西岸与大陆东岸又不相同,简单笼统地把湿润地区的地貌看作流水作用产生的地貌也是恰当的。
温润气候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此带在北半球的范围远大于南半球。其主要特点是年均温度在10℃左右,年降雨量在800mm左右。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同等重要,流水作用是最主要的地貌营力。在自然状态下,地貌演变过程远比寒冷或干旱地区缓慢。因此,更新世期间形成的古地貌得以较完整地保留下来。但这只是一般情况,在这个地带内,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气候是不尽相同的,地中海式气候又有些独特之处。
①温带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
温带大陆东岸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量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河水随之猛涨猛落,因此侵蚀作用较大陆西岸要强烈得多。在植被遭到破坏以后,坡面冲刷尤其厉害,河流泥沙负荷很大,所以平原区的河流易淤善徙,辫状河道较曲流河道更为常见。在山地,暴雨季节,由于沟壑侵蚀强烈,甚至会引起泥石流的爆发。冬季严寒,冰冻可深达土层1m左右,形成季节冻土,冬季的冻融风化作用为夏季的洪流侵蚀作用提代了物质基础,为泥石流的爆发也准备了物质条件。
泥石流堆积在温带季风区的山地河流冲积层中占较大的比重,它由于无层理与无分选性,而有可能被误认为是古冰川的堆积物。
②温带大陆西岸海洋性气候区
温带大陆西岸海洋性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所以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微弱。坡面上冲沟不太发育,有的多半是沟坡很缓的浅沟。河流虽然也有洪、枯水位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河流的侵蚀与堆积都不剧烈,并且近似平衡。平原区曲流较为发育,少见多泥沙的辫状河流。
坡地上的块体运动以土壤蠕动为主,其他块体运动,如崩塌、滑坡与暴雨泥石流较罕见。
③地中海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区是夏干冬雨,但降雨强度较大。地中海区的河流洪枯水位相差较大,河槽宽而浅,旱季仅有涓涓细流。坡地的坡度一般较陡,常见岩石裸露的陡崖。但在坡脚地方,由于散流的冲刷或堆积作用,有时出现缓斜平坦的坡麓面。
④热带森林区
近赤道的热带森林地区,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化学风化作用特别活跃,岩石强烈分解,形成富含铁铝的红土风化壳,并累积很厚,一般都在10m以上,平原区最厚处可达200m左右。这种红土风化壳是岩石彻底风化的产物,母岩原有的矿物已极罕见,绝大部分是次生的粘土物质。由于粘土物质不易透水,在雨后,土层因大量充水而呈流动状态,连同其上的草皮和树木一起向下滑溜,称为热带土溜。
这种地区的典型地貌是波状起伏的缓丘,其上偶尔突起一些钟状的、塔状的岩丘。由于组成岩丘的岩石节理较稀疏,不易风化,所以抗蚀性强,遂突起为高地。那些波状起伏的缓丘都覆盖着很厚的红土风化壳,没有新鲜基岩出露。
在热带森林区,由于植被茂密,坡面冲刷很弱,典型的坡积物很少见,而残积较发育。河流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多呈分子溶液或胶体溶液,悬移质较少,故河水显得比较清澈。由于河流缺乏沙粒级以上的粗大物质,所以缺乏侵蚀工具,遇到基岩露头,下切较慢,因而形成瀑布跌水。在跌水的上游和下游是平缓的河段,河谷一般较宽展。这种瀑跌水峡谷段与缓流宽谷段交替出现的情况,是热带森林区河流地貌最突出的特征。
⑤热带稀树草原区
在热带的近回归线部分,平均雨量虽然还不算小,但已有干湿季之分。在干季,雨量稀少,而由于高温,蒸发非常强烈,土壤中原来随地下水游移的氧化铁,因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停滞不动,并与土中的氧化铝一起,或单独沉淀下来,形成一个硬盘,亦称为铁盘。
铁盘一旦形成,就不能再被溶蚀,它对流水侵蚀的抵抗很强,因此对地面起了一种装甲保护作用,使被它所覆盖的古剥蚀夷平面、河流阶地面可长期保存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热带森林区特有的波状缓丘地形不见了,而广泛出现了高原和平台。
这种地区的河流也缺乏粗大的物质作为侵蚀工具,河床上普遍覆盖着沙层,河流纵剖面也是由平缓的河段与陡急的河段交替组成。
构造地貌(structural landform)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从宏观上看,所有大地貌单元,如大陆和海洋、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均为地壳变动直接造成。但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影响的地貌,如现代火山锥和新断层崖是罕见的,绝大多数构造地貌都经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故不论从构造解释地貌,或从地貌分析构造,都必须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