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土地退化防治监测与评价 | 作 者 | 江泽慧 |
---|---|---|---|
ISBN | 978-7-5038-5753-9 | 定 价 | 80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1 |
●1 内蒙古基于牧区生存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1概述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区的选择及概况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研究结果与分析
●1.6结论
●2陕西省土地退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监测技术研究
●2.1表征土地退化的评价体系立
●2.2黄土高原典型土壤退化区研究
●2.3植被变化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特征
●2.4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动态变化特征
●2.5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
●2.6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动态变化特征
●2.7土壤肥力与细菌多样性关系
●2.8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指标相互关系分析
●2.9土壤质量评价
●3新疆土地退化监测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
●3.1概述
●3.2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部分目录 2100433B
《土地退化防治监测与评价》内容共分为九章,着重回答了谁需要分析、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等基本问题;分别对财务报表的结构及重点项目进行了解读;介绍了如何对企业整体状况及其综合业绩表现进行总体评价等内容。
有点操蛋吧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极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定义...
土地整理是相对耕地区而言的,专指对耕地的整理,而土地整治是相对于所有的土地项目而言的,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村庄整理等,范围要广一点。
中英文献综合统计,土地退化评价应用频次较高的指标有植被盖度、坡度、经济收入水平、有机质含量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壤侵蚀应用频次较高的有植被因子、坡度、地貌类型、有机质含量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沙化有植被覆盖度、沙地占地率、土地利用类型、有机质含量、人口数量等。土地退化、土壤侵蚀和沙化遥感监测指标也集中在植被盖度、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指标。
土壤碳库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巨大,而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是引起土壤碳固持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不同类型土地退化对土壤碳固持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综述了荒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养分流失和土壤贫瘠化等不同类型土地退化对于土壤碳固持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指出各种类型的土地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向大气中释放CO~2的速率,使得土壤碳源功能增加,碳汇功能减弱。但土地退化对于土壤碳储量的影响过程是可能逆转的,未来应加强不同类型土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碳固持动态变化和深层土壤碳库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土地退化中土壤碳循环的效应研究和增强土壤的碳汇功能。
本书阐述了有关能量与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监测技术、能源有效利用的分析方法、能源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及能源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以及能源系统工程等。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能源监测与评价》详细地阐述了有关能量与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监测技术、能源有效利用的分析方法、能源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及能源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以及能源系统工程等。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高耗能企业的节能监测,包括冶金、建材、炼油、化工、电力、机械加工等诸多领域,取材新颖、内容丰富。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能源监测与评价》可作为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项目开展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体系、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面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深入研究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及其变化信息的提取方法,以及基于多光谱和高光谱的土地退化信息提取方法等,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典型地区耕地质量定量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对耕地退化的影响。 项目形成了基于遥感数据的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体系和土地退化监测指标体系,以及信息提取方法,在环北京地区、陕西榆林地区进行成功应用,较大提高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形成的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价方法体系,不仅提供给资源,环境、社会发展各行业应用,而且在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工程中和即将开展的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建设中应用。提出的土地退化与耕地质量定量评价模型直接应用于陕西榆林地区,开展了不同尺度的土地退化评价与耕地质量评价。提出了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公共性、基础性综合信息和综合分析结果与政策建议。
前言
第一章能源概论
第一节能量与能源
第二节能源与环境
第二章能源监测技术
第一节热工监测技术
第二节燃料与燃烧的监测技术
第三节电工监测技术
第三章能源有效利用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能源有效利用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热平衡分析法
第三节〓分析法
第四节热经济学分析法
第五节总能系统分析
第四章高耗能企业的节能监测
第一节节能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二节冶金工业的节能监测
第三节建材企业的节能监测
第四节石油化工企业的节能监测
第五节电力企业的节能监测
第六节轻纺企业的节能监测
第七节机械加工企业的节能监测
第八节产品能耗的节能监测
第五章能源建设的不确定性及能源技术方案的评价
第一节能源建设项目
第二节能源建设项目的评价和分析
第三节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第四节能源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
第六章能源系统工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能源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能源系统的预测和规划
第四节能源管理及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