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土地开发强度 | 关 系 | 土地开发强度与经济效益成正比 |
---|---|---|---|
影 响 | 人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影响 | 做 法 | 优先保障民生项目用地 |
昨天,无锡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无锡的土地利用逼近生态临界点,主管部门现已起草了集约节约用地的实施意见。
土地开发强度接近30%
无锡市土地总面积在4600平方公里左右,到2013年为止建设用地总量达到行政区域面积的30%,即土地开发强度30%。按照国际惯例,30%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国土开发强度的极限,超过该限度,人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影响,无锡土地开发强度已经接近国际警戒线。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样发达的香港土地开发强度仅为19%。如果无锡城市以当前每年3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延伸,加之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储备量最多可用10年。据悉,无锡市国土资源局已经起草了一个集约节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将在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该意见总的来说是盘活存量土地,尽量少新增建设用地。
优先保障民生项目用地
建设用地向保障性住房倾斜,是2013年土地利用的一大亮点。保障房的建设涉及两块,一个是土地拍卖资金,国土资源部已经安排了大量的计划指标来解决这个问题。2013年市区已经安排了能够完成2013年保障房任务的土地。其中,市区2013年专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的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为860亩。解决民生方面,对民生项目也是优先安排用地指标。2100433B
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地区国土开发强度达到30%已经是警戒线,超过该强度,人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影响。
你的内容不是很详细,应该用市政“人工铺装碎石底层”计价是可以的吧。
土地开发整理施工组织设计 应该 是 施工单位 技术人员的工作,不是 预算造价人员的 工作哦。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基于交通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土地利用强度阈值判别的定量方法:在总结国内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增量平衡的土地利用强度阈值判别方法.并且以西安市某仪器厂土地为例计算出该土地的最大开发强度。
土地开发协议 甲方: 乙方:民乐县洪水镇乐民村一组克家庄路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 为明确土地开发的相关责任,本着诚实守信、公平合理的原则,特 签订本协议,共同恪守。 第一条 开发项目及地址 1.民乐县洪水镇乐民村一组克家庄路北城中村改造工程; 2.用地范围:民乐县洪水镇乐民村一组克家庄路北, 开发规划区 在县城东至民乐四中,西至洪水榨油厂、南至北环路,北至世纪嘉 园。 第二条 项目用地性质 1.建设用地按实际测量面积核算相应经济及数量指标, 全部为甲 方开发用地。 2.乙方土地性质现为集体土地, 由乙方负责协助甲方办理土地出 让手续,费用由甲方承担,土地使用权为甲方。 3.甲方必须根据城市规划及红线进行建设。 第三条 合作方式 1.乙方提供建设用地,甲方修建。 2.项目建成后,甲方给洪水镇乐民村一组克家庄路北 84户农户。 经双方协议,每户补偿标准为
本书介绍深圳市的历史、行政区划、自然资源、城市发展等基本情况,阐述全市土地调查分类体系与工作历程,说明土地资源利用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从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土地开发强度、耕地资源保护等角度对深圳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演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思路建议。
衔接周边城市交通,合理组织内部交通及地块出入口;对设计范围内的交通需求、出行特征进行预测分析,核算交通承载能力与土地开发强度的关系;为实现“以人为本”和“增强轨道吸引力”的规划设想,提出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方案;合理组织区域各类交通流线,重视塑造宜人连续的步行环境,拓展轨道交通站点服务范围;通过测算,合理安排轨道交通与其它地面交通一体化换乘设施规模和布局,在空间上进行整合,以减少换乘距离,提高换乘效率。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涉及面广,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采取综合对策。总体上看,应根据问题的范围和目的,从如下三个层次上,采取系统的措施。其一是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角度,避免城市人口,城市功能过度集中,造成交通总需求超过城市的交通容量极限,避免城市商务区等局部土地开发强度过大而使城市交通问题无法解决,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通过对人、车、路、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支撑和促进工业、商业、居住、文化设施以及人口分布的合理布局;其二是从交通结构角度,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任务和要求,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系统,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交通设施;其三是通过提高路网容量,采取城市交通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等措施,使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构成更加合理,形成更加安全、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以最短的距离,最少的时间和费用,在完成预定运输任务的同时获得最优的交通运输效果,从而使有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最大作用。
全书共分10章,第1章绪论介绍本书编著的目的、体系设计以及特点;第2章到第10章分别为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常规公共交通规划、城乡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出租汽车交通发展规划、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城市自行车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组织与交通工程设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各章按技术指引和案例分析两部分进行组织,技术指引主要介绍各专项规划的规划目标与原则、主要规划内容、工作流程、成果体现形式、关键技术方法,案例分析主要以代表性项目进行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