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99年以来,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为依托,连续开展了以全国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国家级开发区等重点地区为对象的土地利用遥感分类与土地利用变更监测。
土地利用变更监测
项目案例:广东省土地变更调查
项目内容:遥感监测、实地调查、各级数据库更新
包括土地质量动态监测、土地资源经济信息动态监测、耕地肥力动态监测、监测点分布示意图等。
其中土地利用监测包括:
①区域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测来反映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土地利用方向的变化进行控制和引导。监测重点是耕地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展。
②土地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监测。土地监测是获取土地信息和反馈土地政策、检验土地管理措施执行结果的主渠道。
③土地生产力监测。监测重点是土壤属性、地形、水文、气候、土地的投入产出水平等指标。
④土地环境条件监测。重点是考察环境条件的变化、环境污染等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此外还要监测环境破坏。土地监测是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农作物产量预测,自然灾害防治及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与保护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土地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交通、城市用地等各类生产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对土地利用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随遥感遥测技术的日益发展,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所获得的数据,已成为开展土地利用监测的一种最为迅速可靠和理想有效的手段,受到各国的广泛注意和重视。土地监测档案材料一般应定期归档,永久或长期保存。
每个省份都有广联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卸载软件,重装一下!!!
水土保持监测系统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要求为依据,以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以地面定点观测为基础、抽样调查为补充
滑坡、地裂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人们由于过度砍伐树木、 开辟矿场、 修路等活动会破坏生态, 影响土地结构。没有了树 木植被, 山坡土壤就像失去了胶水一样变得更加松散, 更容易瓦解。 国内部分地区山体滑坡 事故频发,共发育有大型滑坡 140 余处,较大滑坡 2212 处以上。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会有雨季发生, 大量的雨水渗透到了土壤内部, 它不仅会减少土 壤与下方岩石之间的摩擦力, 而且饱含雨水的土壤会变得更重, 这场雨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 最后一根稻草。 大块薄弱的土壤就会顺着山坡这个 “滑梯”滑下去, 掩埋山坡下方的房屋和 道路,甚至阻塞河流。 降雨量如果特别大还有可能会形成泥石流, 那时泥土就不是成块地脱 落,而是变成混杂着泥土的洪流。 山体滑坡一旦发生, 不仅造成滑坡体上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而且泥石流将危及一定范 围内的房屋、交通、人员安全,针对山体滑坡存在预防难、救援
( Word to PDF Converter - Unregistered ) http://www. Word-to-PDF-Converter.net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 发证解决方案 (仅供学习交流) ( Word to PDF Converter - Unregistered ) http://www. Word-to-PDF-Converter.net 目 录 1 建设背景 1 2 国内形势 2 3 技术路线 3 4 农村地繍踃查工作准备 5 4.1 数学基础 5 4.1.1 统一数学基础 5 4.1.2 其他数学基础 6 4.1.3 踃查手段 6 5 方案设计 7 5.1 工作底图确定 7 5.2 农村地繍踃查 8 5.2.1 权幞踃查 8 5.2.2 地繍测量 9 5.3 质量检查 12 5.3.1 权幞踃查检查 12 5.3.2 地繍测量检查 12 5.3.3
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是指用一定的标准方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土地的微观特性,观测和分析在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地质量的变化趋势或退化形式。
一般包括一下内容:
1,土壤特性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土壤pH值。土地养分含量、土壤结构、土壤污染等。
2,气候特性的变化,主要包括光照、气温、降水等。
3,环境及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如大气组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一般需要通过建立基本点来进行监测,其主要步骤为:
1,选择基准点
2,建立本底或参照数据库
3,定期在基准点进行观测,或采样分析。..
建立基准点及对土地质量进行监测的目地是对土地管理时间进行评价,评价当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是否持续的。持续性评价的内容应主要集中在土地的生产力和生产稳定性方面,包括: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的变化;土壤有无污染及其污染程度的变化;可用于灌溉的淡水资源量的变化等。如果这些方面的回答是正面的,那么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就是持续的,否则就是非持续的。
由于对土地退化概念的理解不同,学者们在指标的选取上也各有不同,在土地退化等级的划分标准与级别有所差异。国外早期提出的土地退化评价体系大致有三种,是目前较完整的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2100433B
1.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信息
包括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和数量等信息,特别是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变化以及闲置土地等。我国已经建立对全国重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展和耕地变化情况的监测体系,分析全国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和全国年度土地利用平衡面积估计,有重点地核查地方上报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真实程度。
2.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情况
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宏伟目标,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为保证这些土地管理措施的正确实施及经费的合理利用,必须准确地掌握区域以及全国耕地变化的情况。
3.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情况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反映土地利用用途的变化,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可为土地利用用途关管制及农用地的管理服务。
4.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国家为保证粮食安全而划定的一定数量的优质耕地,规定长期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包括征地占用管理、地力补偿、占一补一等。
在监测报告中,一般要对监测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1.地类变更分析
主要对土地总面积变化的分析,耕地、园地等各类土地面积变动的分析。具体的指标为,各地类在变更中,变更涉及的增减面积,实际增减面积(及减去同地类之间变化的面积),净增减面积,变化量占同地类总面积的比重等。
2.权属变更分析
该分析也具体落实到地类的变化,但其前提是权属性质的变化。包括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变化,土地纠纷调解情况。
3.耕地变化动态分析
耕地动态变化分析不仅要较详细地反映耕地减少的原因和耕地增加的来源,而且要分析减少原因的合理性和增加耕地的力度。这些分析不能单独从数量上作比较分析,应根据地区特点做出分析,为以后土地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4.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反映土地资源在人类利用行为干预下,土地利用发展趋势。依据地域差异规律,选择好当地土地资源利用方向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研究的重要问题。结构变化分析的重要指标是各类用地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气候动态监测为开端,大批的地学。生物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学者投入对全球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工作中。随着研究的进展,作为引起全球变化的两大基本人类因素之一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在全球变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对其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已经采用了多种模拟方法。许多土地利用模拟模型选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空间数据,如在CLUE模型和GEOMOD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栅格空间数据,这些方法是把研究区细分为许多栅格单元,用一系列自然和社会经济变量来描述,通过回归分析选取一系列变量来定量地描述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这些变量就是所谓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交通、城市用地等各类生产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对土地利用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等的分析。随遥感遥测技术的日益发展,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图象和数据,已成为开展土地利用监测的一种最为迅速可靠和理想有效的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和重视。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