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拉丁文名:Vaniot Houtt),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其原种来自南非好望角,经多次种间杂交而成,栽培品种广布世界各地。花茎高出叶上,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花色有红、黄色、紫、白色、蓝等单色或复色品种。
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主要生产国为美国、荷兰、以色列及日本等。唐菖蒲为重要的鲜切花,可作花篮、花束、瓶插等。可布置花境及专类花坛。矮生品种可盆栽观赏。它与切花月季、康乃馨和扶郎花被誉为“世界四大切花”。品种有忧郁唐菖蒲、甘德唐菖蒲等。另茎叶可提取维生素C。
中文学名 | 唐菖蒲 | 亚种 | 无 |
---|---|---|---|
亚目 | 百合亚目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种 | 唐菖蒲 |
二名法 | Gladiolus gandavensis | 目 | 百合目 |
科 | 鸢尾科 | 拉丁学名 | 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iot Houtt |
英文名 | Gladiolus | 别称 | 菖兰、剑兰、扁竹莲、十样锦、十三太保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属 | 唐菖蒲属 |
花色 | 红、粉、黄、紫 | 使用方法 | 花坛、切花 |
高度 | 15cm~1m | 花朵大小 | 3~10cm |
花期 | 切花4~5月份,球根9~10月份(秋季开花品种),4~5月份(夏季开花品种) | 名称由来 | 取自拉丁语“小刀”一词,源自其叶形 |
当前价: 0.8 元/棵
唐菖蒲种植时间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在4~5月、地温在10C左右时种植,若要周年生产,则应根据不同供花期来确定。在温度、光照有保证的条件下,要求元旦前上市的应在9月初下种,春节期间上市的可在9月末下种,早春...
1、忧郁唐菖蒲又名园叶唐菖蒲,球茎呈中型的球形,株高45CM,叶稍呈圆筒形,花序较疏,着花3-4朵2,侧向一方开放,花黄白色,具紫色或褐色毛刷状细纹和斑点。花被片反卷,有香味。 2、绯红唐菖蒲:...
采用DPPH·自由基分析法研究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因子对唐菖蒲鲜花花瓣中抗氧化物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或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作溶剂、70℃条件下、提取60min 后,花瓣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较高;不同颜色的唐菖蒲花瓣相比,深红色花瓣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最高;不同发育时期的唐菖蒲花瓣,其枯萎时期对DPPH·清除率最高。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恢复不仅面临长期淹水逆境,还面临高水位落差、反季节消落等环境因素的胁迫。菖蒲和石菖蒲是库区常见的两种湿生植物,探讨它们在泥沙水体中的生长发育,有利于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别配置浊度为30、60和90NTU的浑浊水体,8月将菖蒲(Acorus calamus L.)和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植株分别种植于上述水体中,翌年4月统计植株的萌发数、叶长、叶宽、叶片数,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叶片的快速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浊度组植株的萌发率与对照组相同,30NTU组石菖蒲和菖蒲的植株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石菖蒲的植株数随水体浊度增加呈增多趋势,而菖蒲的植株数呈相反趋势。石菖蒲和菖蒲30NTU组植株的叶长、叶宽以及总叶片数、总叶长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石菖蒲60NTU组和90NTU组植株的叶长、叶宽和总叶长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菖蒲60NTU组的叶长、叶宽和叶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90NTU组植株的叶长、叶宽和叶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菖蒲60NTU组和90NTU组植株的总叶片数和总叶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快速光响应曲线可知,在较高光强照射下各浊度组植株的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均显著降低,但在低光下各浊度组植株的qP、qN和rET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菖蒲对低光的耐受范围大于石菖蒲。因而,菖蒲和石菖蒲均能长期生长于浅(0.9m)的悬浮泥沙水体中,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
四大切花(4)唐菖蒲
又名菖兰、剑兰、扁竹莲、十样锦、十三太保,为园艺杂交种,世界各地园艺品种非常多,我国 约有数百个品种。唐菖蒲多为夏秋开花的大花种,但通过栽培,也可在冬春供应市场。
唐菖蒲叶片似剑且挺拔,花序穗状,通常排成两列,但侧向一边,每花序着花12-24朵。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单花直径8-12厘米 ,花色有白、黄、粉红、红、紫及五彩。其花色鲜艳、多彩,穗状花序刚正大方,开花自花序基部逐渐向上,水养观赏期长。花语--高雅、长寿、康宁
生产上以栽种球茎为主,春季按球茎大小分级,并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或多菌灵1000倍液与克菌丹1500倍液混合浸泡30分钟,然后在20~25℃条件下催芽,1周左右即可栽植。病毒侵染严重,退化明显的品种,可采用茎尖脱毒使植株复壮。
唐菖蒲的常规栽培系指自然条件下的栽培,一般选择直径2.5厘米以上的种球。种植方式有垄栽和畦栽两种,栽深5~10厘米。唐菖蒲在抽生第2片叶时,正是花芽分化的时候,对环境因素特别敏感,如遇低温和弱光,则"盲花"数量增多。
一般在整地时,每亩施入氮6~9公斤、磷6~12公斤、钾7~12公斤。整个生长季节需追肥3次,即在抽生2~3片叶时,花序从叶中抽出时和开花15天后各追肥1次。
唐菖蒲促成栽培,需先打破种球休眠。种球收获后,在自然条件下,从晚秋到初冬,经过低温影响,才能打破休眠。促成栽培必须人工打破休眠,即种球收获后,先用35℃高温处理15~20天,再用2~3℃的低温处理20天,然后定植,即可正常萌发生长。如要求1~2月份供花,则于10~11月份定植;若12月份定植,则3~5月份开花。即从定植到开花,需历时100~120天。促成栽培的株行距为15厘米×15厘米或25厘米×7厘米,每平方米种植种球40~60个。定植后白天气温应保持20~25℃,夜间15℃左右。
亦可用延后栽培。种球收获后贮于3~5℃干燥冷库中,翌年7~8月份再种植于温室中,管理工作与促成栽培相同。
生物特性 唐菖蒲原产非洲热带与地中海地区。喜凉爽的气候条件,畏酷暑和严寒。要求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
具体习性蝎尾状伞形花序,着花8~24朵,花朵硕大。唐菖蒲喜凉爽、不耐寒、畏酷热,要求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最适温度白天20~25℃,夜晚10~15℃。唐菖蒲为长日照植物,以每天16小时光照最为适宜。
唐菖蒲地下部分具球茎、须状根和收缩根。球茎为休眠器官。春天栽种一粒母球,秋天可收得一个或若干个2cm以上的新球茎。球茎扁圆形或卵圆形,球茎的外部包有4-6层褐色膜被,对球茎起保护作用,球茎上有芽眼3-6个,成直线排列,中间的为主芽,旁边的为侧芽。主芽、侧芽均可形成新的植株,侧芽形成的植株亦可抽穗开花。球茎的底盘周围布满根原基,萌动后形成须根。当植株生长具3片叶时,
在母球茎上开始形成新的球茎,在新球茎上又长出多条新根--收缩根。随着新球茎和收缩根的形成,母球与须状根逐渐萎缩、干枯,新的球茎长成后,在新球茎和收缩根之间着生仔球。由于种球大小和品种不同,仔球着生量也不一样,大红袍品种着生仔球可达50一70粒,而紫气祥云品种只有4-8粒。仔球多数为卵圆形或桃形。庸菖蒲的花茎从叶丛中抽出,穗状花序,长30-75cm,每个花穗着花8-24朵,通常侧向一边,排成两列,花冠直径8一16cm花冠由下向上渐小,花朵由下向上渐次开放。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喇叭形,钟形等,稍向上弯曲。
多年生草本植物球根植物
地下器官(包括根和地下茎)膨大成块状、根状、球状的一类。都具有地下贮存器官,这些器官可以存活多年。
鳞茎类:水仙、风信子、石蒜、百合等
球茎类:唐菖蒲、小苍兰等
块茎类:仙客来、大岩桐、球根秋海棠等
根茎类:美人蕉等
块根类:大丽花等
长日照花卉这类植物要求较长时间的光照才能成花。否则在较短的日照下,便不能开花或延迟开花。长日照花卉在秋冬时用光 照处理,可以延长花期。由营养生长期进入生殖生长期,一般要求每天有14-16小时的日照。多是一些温带花卉,如唐菖蒲、瓜叶菊、水仙、鸢尾、凤仙花等。
长日照花卉每天日照时间要在12个小时以上,如果不满足这一特定要求,漂亮的八仙花就不会现蕾开花。如唐菖蒲、瓜叶菊等。
短日照花卉每天需要12个小时以内的日照,经过一段时间后,就能现蕾开花,如果日照时间过长,就不会现蕾开花。如菊花、一串红等。
中性花卉对每天日照的时间长短并不敏感,不论是长日照或短日照,都会正常现蕾开花。如天竺葵、石竹花、四季海棠、月季花等。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