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双转子活塞式高功率密度发动机力学特性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潘存云 | 依托单位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项目首次提出并研究了气缸动态扩容和倍频做功的创新设计思想,通过改变气缸布置形式来改善机构的力矩转换特性,本项目研究成果将为设计新型高功率密度发动机提供力学设计理论依据。 项目研制期间主要完成了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功率密度的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功率传输机构,研究了气缸、活塞结构形状与做功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气缸容积动态扩容原理以及气缸不同布置形式的传力特性。研究了转子活塞结构形式与力矩转换特性,分别对于几种活塞的力矩传递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深入的特性研究。对多种功率传输机构的传力特性作了定量分析,分别建立了凸轮式功率传输机构、内、外摆线功率传输机构、周摆线功率传输机构以及摆盘的功率传输机构的传力特性研究模型,研究了传动角的大小和变化规律,为确定功率传输机构的最优选型提供依据。 建立了功率传输机构运动学模型,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项目建立了功率传输机构的运动模型,对于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内燃机气缸容积变化规律与燃烧爆炸做功过程的关系,综合考虑气缸容积变化规律与功率传输机构的运动过程的关系,分析了各构件运动所产生惯性力大小和方向变化规律, 设计了新型高功率密度转子活塞发动机,研究了旋转惯性力矩自平衡结构形式,研究了运动构件的旋转惯性力矩,设计了反向同步运动的结构形式,研究了转子活塞组件惯性力矩大小及变化规律,研究了功率传输机构中各运动构件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变化规律;确定了变速旋转运动构件反向对转同步运动构件结构形式,分析了总体惯性力系大小及变化。 完成了新型功率传输机构运动原理样机的动力特性测试及验证。项目研制新型功率传输机构运动原理样机,搭建了动力特性测试环境,对于新型功率传输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特性测试。 项目研究对于创新功率传输机构结构、优化部件设计以及拓展新型功率传输机构构型夯实了理论基础。 2100433B
提高发动机能量转换效率以及发动机的功率密度是发动机设计人员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基于曲柄滑块式功率传输机构的发动机,其潜力挖掘已经接近极限,唯有创新设计新的功率传输机构才可能取得突破。本项目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环形串联气缸双转子活塞发动机,围绕该发动机的若干关键技术开展以下工作;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功率密度的方法研究、转子活塞结构形式与力矩转换特性研究、功率传输机构的传力特性研究、功率传输机构的运动学建模与动力学分析、旋转惯性力矩自平衡结构形式研究、新型功率传输机构运动原理样机的动力特性测试验证等工作。本项目首次提出气缸动态扩容和倍频做功的创新设计思想,为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密度指明了方向,提出的通过改变气缸布置型式来改善机构的力矩转换特性,从而提高发动机能量转换效率之目的,工程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项目研究成果将为设计新型高功率密度发动机提供力学设计理论依据,意义重大。
就看全新的rx9已经在东京亮像并不是没有着落
转子发动机也叫汪克尔转子发动机,所以能看出它的发明人是汪克尔。转子发动机区别于普通发动机的地方是它是靠一个三角形"转子"在一个类似椭圆形的空间内转动带动中间的轴转动,有别于活塞发动...
转子发动机又称为米勒循环发动机.它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与传统的活塞往复式发动机的直线运动迥然不同.这种发动机由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尔发明,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了一些关键技...
本文仿真了一种双活塞式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大流量快速响应电磁阀。根据电磁阀工作原理,通过液力仿真软件设计了计算碰撞过程的模型,计算出相应的电磁力,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液力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
在活塞式发动机中,电嘴故障在点火系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大部分是电嘴本身的故障,也有一些是其他机件(如高压线、磁电机)的故障在电嘴上表现出来。本文对活塞式发动机电嘴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旋转活塞式发动机是指燃烧室内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旋转以产生动力的内燃机。又叫做转子发动机,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
通常简称为转子引擎,又称为三角旋转活塞发动机,是四行程内燃机的一种,由德国工程师菲力·汪克尔(Felix Wankel)在1959年时发明,因此又称为汪克尔引擎。与传统的往复式活塞引擎不同的是,转子引擎的运转元件(称为转子,Rotor,其断面造型类似一个三角形)是与输出轴同样采轴向运转,而不需利用杠杆与凸轮结构将输出的力量转向,因而减少了运转时能量的耗损。
转子引擎的动力轴每旋转一圈就作功一次,与一般的四冲程发动机每旋转两圈才作功一次相比,具有高马力容积比(引擎容积较小就能输出较多动力)的优点。另外,由于转子引擎的轴向运转特性,它不需要精密的曲轴平衡就能达到较高的运转转速。整个发动机只有两个转动部件,与一般的四冲程发动机具有进、排气活门等二十多个活动部件相比结构大大简化,故障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除了以上的优点外,转子引擎的优点亦包括体积较小、重量轻、低重心等。
相对地,由于转子引擎的三个燃烧室并非完全隔离,因此在引擎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容易因为油封材料磨损而造成漏气问题,大幅增加油耗与污染。其独特的机械结构也造成这类引擎较难维修。
虽然转子引擎具有以小排气量、利用高转速而产生高输出的特性,但由于运转特性与往复式引擎的不同,世界各国在制订与引擎排气量相关的税则时,皆是以转子引擎的实际排气量乘以二来作为与往复式引擎之间的比较基准。举例来说,日本马自达(Mazda)旗下搭载了转子引擎的RX-8跑车,其实际排气量虽然只有1308立方厘米,但在日本国内却是以2616立方厘米的排气量来作为税级计算的基准。
转子发动机(Wankel Engine、Rotary Engine)是由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尔(Felix Wankel,1902-1988)所发明,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转子发动机。转子发动机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与传统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直线运动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