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属全世界有4种,分布于欧洲中部及南部、亚洲东部及北美东部。我国有2种,其中“山茱萸”为我国著名的中药材 。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常对生。叶纸质,对生,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柄绿色。花序伞形,常在发叶前开放,有总花梗;总苞片4,芽鳞状,革质或纸质,两轮排列,外轮2枚较大,内轮2枚稍小,开花后随即脱落;花两性,花萼管陀螺形,上部有4枚齿状裂片;花瓣4,黄色,近于披针形,镊合状排列;雄蕊4,花丝钻形,花药长圆形,2室;花盘垫状,明显;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1枚胚珠;花柱短,圆柱形;柱头截形。核果长椭圆形;核骨质。
本属由Cornus属内分出,它的特点为花黄色,排成伞形花序,有脱落的苞片,核果长椭圆形,彼此分离。
川鄂山茱萸
山茱萸2100433B
山茱萸科植物为落叶乔木或灌本,稀常绿或草木。单叶对生,稀互生或近于轮生,通常叶脉羽状,稀为掌状叶脉,边缘全缘或有锯齿。主要问哦被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半球的温带至热带高山地区,北半球寒带...
1、选地-育苗地宜选择背风向阳、光照良好、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或平地。土壤应为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近水源、灌溉方便的地方,土壤酸碱度应为中性或微酸性。不宜连作。栽植林地以中性和偏酸...
山茱萸果核无毒,但是山茱萸皮和山茱萸果核的药效相反,所以不能同用。按照咱们国家最新修订的药典,山茱萸在药用中是不能含核的。 作用:补益,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绿色植物在景观构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自然及人文景观中起到立体构图效果,使景观产生时空的变化;二是美化和净化生态环境。山茱萸由于其花期早,枝叶繁茂,果实色彩鲜艳,而成为造景植物的上佳之选。同时,由于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及独特的文化价值,而成为景观树木开发的新宠。
湖北省新州县大别山下阳逻镇双子叶植物硅化木系列报道之二,在前文里我们描述了樟科一种化石木。本文增加二科进行描述,它们是橄榄科植物化石新种小节橄榄木和山茱萸科植物化石新种湖北山茱萸木。这些木化石的解剖学特征都显示了大别山地区在第三纪时气候更倾温暖湿润。
山茱萸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在民间,关于山茱萸的名称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战国时期赵王有颈椎病,颈痛难忍,一位姓朱的御医用一种干果煎汤给赵王内服用,很快使赵王解除病痛。而后赵王问朱御医用了什么灵丹妙药,朱御医回答是山萸果,如若坚持服用,不但可治愈颈椎疼痛,还可安神健脑、清热明目。赵王听后大喜,令人大种山萸。为了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后来人们将山朱萸写成现在的山茱萸,并逐渐流传了下来。2100433B
产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高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在中国四川有引种栽培。
山茱萸为暖温带阳性树种,生长适温为20-30℃,超过35℃则生长不良。抗寒性强,可耐短暂的-18℃低温,生长良好,山茱萸较耐阴但又喜充足的光照,通常在山坡中下部地段,阴坡、阳坡、谷地以及河两岸等地均生长良好,一般分布在海拔400-1800米的区域,其中600-1300米比较适宜。山茱萸宜栽于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肥沃的沙壤土中。黏土要混入适量河沙,增加排水及透气性能。
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主治血压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月经过多等症。
山茱萸的成熟干燥果实,去核后即为名贵药材山芋肉。果药入药,为收敛性补血剂及强壮剂;可健胃、补肝肾、治贫血、腰痛、神经及心脏衰弱等症。其性味酸涩、入肝、肾经。酸涩收敛,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眩晕耳鸣之症。
茱萸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医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把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明目和强身之药。
以山茱萸为原料的绿色保健食品开发,可加工成饮料、果酱、蜜饯及罐头等多种食品。
山茱萸先开花后萌叶,秋季红果累累,绯红欲滴,艳丽悦目,为秋冬季观果佳品,应用于园林绿化很受欢迎,可在庭园、花坛内单植或片植,景观效果十分美丽。盆栽观果可达3个月之久,在花卉市场十分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