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水资源管理基础 | 作 者 | 李宗尧、王德胜、王强 |
---|---|---|---|
出版社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ISBN | 9787550912564 |
前言
第一篇 水资源基本知识
第一章 水资源概述
第一节 水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 世界水资源
第三节 中国水资源
第四节 水资源的特点和问题
第五节 安徽省水资源概况
第二章 水资源的形成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二节 水循环要素
第三节 水量平衡
第三章 水资源计算和评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资源区划
第三节 地表水资源计算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计算
第五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六节 安徽省水资源评价成果
第四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
第二节 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节 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水资源规划
第一节 水资源规划总体原则
第二节 水资源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水资源规划内容和成果的要求
第二篇 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第六章 水资源管理体系和方法
第一节 我国水资源管理体系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目标与原则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内容
第四节 水资源管理方法
第七章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第一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背景
第二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
第三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解读
第四节 “三条红线”与“四项制度”
第五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第三篇 取用水管理
第八章 取水管理的基本规定
第一节 取水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取水许可程序
第三节 取水许可的范围与分级管理
第九章 水资源论证
第一节 规划水资源论证
第二节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第三节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
第十章 取水许可
第一节 取水许可申请和受理
第二节 取水许可审查和批复
第三节 取水工程验收与许可证发放
第四节 取水许可延续评估与监督管理
第五节 安徽省取水许可证系统与应用
第十一章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
第一节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的内涵
第二节 沿革与进展
第三节 用水总量控制与用水效率目标
第四节 实施与管理
第十二章 计划用水
第一节 计划用水制度
第二节 计划用水管理
第十三章 水资源有偿使用
第一节 水资源费征收规定
第二节 水资源费标准
第三节 水资源费征收及管理
第十四章 取用水计量与管理
第一节 取用水计量要求
第二节 计量管理
第三节 用水监管
第四节 取用水监控系统建设
第十五章 水资源统计与公报
第一节 统计基本知识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统计
第三节 用水总量统计
第四节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通报
第五节 水资源公报
第四篇 节 约用水
第十六章 节 约用水的形势与要求
第一节 节 约用水的形势
第二节 节 约用水的内涵
第三节 节 约用水的政策要求
第十七章 节 水措施
第一节 工程措施
第二节 非工程措施
第十八章 水平衡测试
第一节 水平衡测试概述
第二节 水平衡测试方法
第十九章 用水水平评估
第一节 评估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企业用水水平评价
第二十章 节 水型社会建设
第一节 节 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
第二节 节 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
第三节 绩效评估
第二十一章 国内外先进节 水经验
第五篇 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
第二十二章 水功能区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功能区划体系
第三节 水功能区划划分
第四节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计算
第五节 水功能区限排
第二十三章 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
第一节 地表水监测与评价
第二节 水功能区监测
第三节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
第二十四章 水源地保护
第一节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第二节 水源地保护措施
第三节 重要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第二十五章 入河排污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第三节 人河排污口的申请与审批
第二十六章 地下水保护
第一节 地下水保护目标
第二节 地下水监测与评价
第三节 地下水超采治理
第四节 地下水保护措施
第二十七章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第一节 河湖健康评估
第二节 生态脆弱性评价
第三节 水生态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2100433B
《水资源管理基础》为安徽省水利职工教育省级规划教材。《水资源管理基础》共分5篇27章,主要讲述水资源基础知识、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资源监管、行政许可、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水资源管理基础》一方面较好地阐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突出了可操作性,注重培养水政水资源管理技术人员解决工程终于到问题的能力。
《水资源管理基础》为基层水资源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等相关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是一本比较使用的工具书。
二建的环境工程水处理方面的专业应该可以
水资源缺乏是全球的大灾难,务必全球规划各国统一规定制度;
水资源属于自然资源,其存在不是完全依照人们需求的方式,强降水、洪涝、山体滑坡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区域内的水资源的使用有调节作用,可以使水资源延续,使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要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思路,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保证水资源最优化配置和可持续性使用的关键途径。构建节水型社会,需要国家、社会和公众的一致努力。本文针对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1.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资源学是多门交叉的学科,目前该学科尚处于发展时期,还没有完全定型。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并制定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规划,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经验的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有一定的交叉性,交叉点是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水资源管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在水资源管理基础上渐渐发育起来的。
2.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科学,其目的就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人的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研究内容。水资源管理学中的管理对象是水资源,而管理学中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但管理是要靠人的智慧。因此,管理学的原理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为管理学延伸提供新的增长极。
3.水资源管理学与水文学的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时空分布与运动规律并应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作为水利科学的一部分,水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观测、评估与预测,并为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水资源管理学需要水文学的支持,水文学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基础数据,水资源的管理就是以水文学提供的各种数据为依据进行调控管理水资源,水资源管理学的基础是水文学,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但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比水文学研究的范围更广泛。 2100433B
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供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为水的管理,水资源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水资源管理学管理的核心。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部门管理学。
《水资源管理知识丛书》是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为水资源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各级水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信息,本套丛书共分6个分册,林洪孝主编的《水资源管理与实践》为分册之一。本册共分8章,主要包括水资源及可持续利用观,水资源管理概述,国外水资源管理现状厦发展趋势,我国木资源管理现状,水资源管理的现行制度,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展望,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以及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部分范例。
《水资源管理与实践》可供基层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者学习和在工作中参考,也可作为各级水利、水资源、水文、环境等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