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水资源保护规划 | 外文名 | Planning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
---|---|---|---|
目 的 | 保护水质 | 分 类 | 流域规划、区域规划 |
应用学科 | 环境监测 | 分类依据 | 不同层次、不同水体 |
可持续发展原则
水资源保护规划应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并根据规划水体的环境承受能力。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以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维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将水系内干流、支流、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作为一个大系统,充分考虑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省(区)际间、市际间,湖泊、水库的不同水域,以及远、近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兼顾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于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重点问题,在规划中应体现优先保护的原则。
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水质与水量是水资源的两个主要属性。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水质保护与水量密切相关。将水质与水量统一考虑,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辩证统一关系的体现。
在水资源保护规划中应从水污染的季节性变化、地域分布的差异、设计流量的确定、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等方面反映水质和水量的规划成果。还应考虑涵养水源,防止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因素。
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规划原则
应注意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为水资源的全面统一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突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原则。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规划方案应实用可行,操作性强,行之有效,侧重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以利于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实施。
在进行水资源保护规划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妥善解决在国际上曾出现过的一些问题。例如,地表水和地下水本是同一种资源的两种形式,却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和研究;人为地将水量和水质管理分开;对某些用水户没有拟定合理的水价和有效的计取水费办法;用水户不关心节约用水等。这些都是有待解决和并不难解决的问题。
2、根据目前和将来对水环境的用途,严格划分保护区,要首先保证饮用水源的水量和水质。目前,许多水域的水质从总体上来评价往往是好的,但是,在人们活动最频繁的水域却污染得很严重。
3、流域的用地与人口增长对水量、水质的改变和水环境的污染是紧密相关的。工业形成点污染,农业形成面污染。城市化一方面使用水量加大,排污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城市铺盖面积增加使径流水量加大,洪水集中变快,洪峰提前出现。这些对下游水环境的影响都值得注意的问题。
4、要把流域及其水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在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上既要统一考虑人类社会活动的用水要求,也要考虑自然安全用水,使生态系统得以协调发展。这一点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5、我国雨洪危害最大,减免洪水灾害常常是要考虑的问题。必须从流域出发统筹考虑防洪、治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在水资源的配置上,既要考虑水、土资源的平衡,也要考虑上、下游的分配比例,并注意水量的先用后耗,一水多用。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最大综合效益 。
水资源保护规划包括水质控制规划和水资源利用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如下:
1、分析并提出水质、水量、水资源利用等水环境方面的问题,并明确问题的根源。
2、确定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考虑客观条件,从水质与水量两方面拟定水环境目标,做出水环境功能分区。
3、拟定措施,提出实施方案。主要在调整经济结构与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污水处理等方面拟定措施,并在评价、优化的基础上,将各种措施综合起来,提出供决策选用的方案。
现代意义下的水资源规划是水利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流域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中进行水资源多种服务功能的协调,为适应各类用水需要的水量科学分配,水的供需分析及解决途径,水质保护及污染防治规划等方面的总...
水为万物之源,万物之本,人们生活的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正是因为有了水,人类才会生存,世界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地球上的水资源似乎取之不尽,其实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水...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编制工作。2.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科学处理遗产保护与社会综合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3.协调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城市...
1、通过调查及评价水体的现状和功能,明确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2、对水体功能进行区划,拟定水质目标和设计条件。
3、按规划的不同水平进行污染预测。
4、根据水体自净特性、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技术经济比指标,拟订比较方案。
5、优选方案。
6、拟定分期实施程序并计算分期效益。
水资源保护规划按其范围和内容,可分为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和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1、流域规划是对整个流域范围内的干流、支流、湖泊等水体做出统一而协调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流域规则是从流域出发,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情况,确定河流各区段水体功能、水质控制目标、各集中排污口允许排放量的分配、流域内水污染重点治理措施,并提出实施计划。
2、区域规划是对区域范围内主要的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做出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是区域规划的重要部分,区域规划的目的是估价各种控制水质的方案,并提出管理部门的执行计划。区域规划的任务是在满足区域内河流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对该区域的各种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加以筛选,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或是规定的水质目标。
3、污水处理设施规划是为维持和改善河流水质做出的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经济选择和方案进行比较。在规划中,调查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和估算各种废、污水处理和处置方案,再根据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因素,选择一个费用最小、效益最大的方案。
从防治水体污染的种类出发。水资源保护规划可分为以下几类:
1、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即以河流为规划整体对全河流提出分段水资源保护规划。
2、河段水资源保护规划,即对河流中污染最严重或有特殊要求的河段,在河流保护规划指导下提出河段水资源保护规划。
3、湖泊水资源保护规划,即根据湖泊水体现状和对水体功能要求,对湖泊分区功能提出的水资源保护规划。
4、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即根据水库任务、分区功能及污染现状等条件,提出控制全库水质及分区功能水质的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平衡、反复协调的决策过程。整个规划过程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可概括为确定规划目标、建立模型、模拟优化和评价决策。
(2012年8月22日) 经水利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这是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正式部署和启动这项工作。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和完善等阶段。总结分析了规划编制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介绍了不同阶段的典型规划。针对目前规划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要重视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不断丰富和完善规划内容,要把\"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作为规划工作的主线,努力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更加重视规划管理等建议。
本书全面系统地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本书系统总结了以往水资源保护规划、评价、管理及科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吸收了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和技术经验,从理论方法、实践案例、法规标准依据等三方面,对水资源保护规划中涉及的诸多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研究。为今后全面、合理、科学地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为国家对水资源保护科学决策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持。
本书是作者在从事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及水环境评价、技术管理及科学研究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有关理论成果和技术经验,参考有关资料文献,并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最新进展编著而成的。本书全面阐述了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程序、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技术方法、纳污能力和总量控制计算方法、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吸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技术大纲、细则,全国七大流域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技术思路和国内外水资源保护技术经验,为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开展、保护地表及地下水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永续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环境规划与评价、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和水利、环保、市政、农业等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师、学生使用和参考。
本书是在作者从事水资源保护教学、科研工作成果基础上,结合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具体要求,同时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实践编著而成的。以水资源保护规划核心内容为主线,融汇系统分析、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总量控制等观点、方法及实用现状,较全面地阐述了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全书共16章,包括总论、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三个部分。系统介绍了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框架、水功能区划、现状调查及预测评价、总量控制及其分配、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及规划方案的优化或优选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为保护水资源并促进其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保护规划、评价、管理及科研工作者和水利、环保、市政、农业等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水文水资源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教师、学生使用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