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是“数字建筑”的三大典型特征。其中数字化是基础,围绕建筑本体实现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解构的过程。在线化是关键,通过泛在连接、实时在线、数据驱动,实现虚实有效融合的数字孪生的链接与交互。智能化是核心,通过全面感知、深度认知、智能交互,基于数据和算法逻辑无限扩展,实现以虚控实,虚实结合进行决策与执行的智能化革命。
数字建筑,是虚实映射的“数字孪生”,是驱动建筑产业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升级的行业战略,是为产业链上下游各方赋能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也是实现建筑产业多方共赢、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
数字建筑将是虚实结合的“数字孪生”,通过基于“人、事、物”的HCPS(信息物理系统)的泛在链接和实时在线,让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都以“数字孪生”的形态出现,形成虚实映射与实时交互的融合机制。
数字建筑作为“数字孪生”,无论是建筑产品、工艺流程、生产要素、管理过程、各方主体都将以“数字孪生”的形态出现,最终交付的也是两个建筑:实体建筑和虚体建筑。
数字建筑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和系统,而是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的新的生产力,它必将驱动建筑产业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升级,建立全新的生产关系。
新的项目生产要素产生,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和云算法成为新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并且近乎零的边际成本。
新的项目生产过程产生,实体建造与虚拟建造相互融合,通过BIM等各类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整体应用,将生产对象,以及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各类终端进行链接和实时在线,并对项目全过程加以优化。
新的生产关系产生,数字建筑孪生让各参与方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产生新的链接界面、节点以及协作关系,工作交互方式、交易、生产、建造等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与时间,更多的连接界面和节点使得新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生态圈形成。
数字建筑可以更好的为产业赋能,并且相互协同进化,形成群体智能。
数字建筑通过平台化方式实现“垂直整合、横向融合”,联通直接产业,形成共聚的产业生态圈。
数字建筑 是数字技术驱动的行业业务战略,这个过程不止关注技术和数据,同时集成了人员、业务系统、数据,以及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流程,包括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参与方的数字化。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1、屋顶:我国...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
广义的现代建筑指折中主义之后出现的以新结构、新材料、新形式为核心的建筑1、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
数字建筑作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其对建筑业的影响必然是链的渗透与融合,通过数字建筑驱动建筑产品升级,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
通过数字建筑打造的全新数字化生产线,让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发生新的改变,未来的全过程中将在实体建筑建造之前,衍生纯数字化虚拟建造的过程,在实体建造阶段和运维的阶段将会是虚实融合的过程。
新设计:即全数字化样品阶段。也就是在实体项目建设开工之前,集成各参与方与生产要素,通过全数字化打样,消除各种工程风险,实现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和运维方案的优化、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优化,保障大规模定制生产和施工建造的可实施性。
新建造:即工业化建造。通过数字建筑实现现场工业化和工厂工业化,工序工法标准化。
新运维:即智慧化运维。通过数字建筑把建筑升级为可感知、可分析、自动控制,乃至自适应的智慧化系统和生命体。 2100433B
肋环形球面网壳、施威德勒型球面网壳、联方型球面网壳、凯威特型球面网壳、短程线球面网壳等是目前大跨度空间穹顶网格结构的常用结构形式。球壳的结构拓扑不同,故结构的受力特点也不相同。而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特征是圆球面,曲面上任何一点的曲率相等且为正高斯曲率,球面上任何一个节点均满足方程:x2+y2+z2=r2。这些经典的球面穹顶网格结构形式经过了国内外近百年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的工程实践,证明这些结构形式是可靠的、合理的。然而,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球面网壳,从建筑外部形态上看,它们都无法摆脱圆球面特征。本文在总结了传统的穹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用CAD技术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空间网格穹顶结构———瓣形穹顶,同样是圆形平面,瓣形穹顶却可变化出各种造型极为丰富的空间形态。文章对瓣形穹顶的几何特征、建筑形态与构成、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结构布置方案作了系统的研究,这种穹顶结构既可以用于中小跨度结构,也可应用于大跨度的空间穹顶结构。
《数字建筑的崛起》主要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数字建筑崛起的社会、文化和城市背景,并解释了数字建筑形态的具体发展现状与生成机制,试图让读者认识数字时代如何从世界观历史观层面,从人类知觉层面促使建筑师重新认识世界,推动新建筑的崛起。
中国数字建筑年度峰会(2019)2019年06月28日在青岛开幕。作为第十届建筑行业年度峰会,此次大会重点聚焦转型实践,以“数字建筑·行启未来”为主题,吸引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0余名嘉宾参加,在共商、共建、共创、共享思想的指引下,论道转型,“数”说未来。
此次峰会除主论坛外,还设有主题沙龙、5场专题论坛及3个项目观摩,共有100余家企业就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主题分享,120余项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参与数字建筑生态展示。
虞刚,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1部。,这些写作大多是关于当代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特别是数字建筑及其理论领域。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曾参与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