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数字地图自动合并的不确定性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童小华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针对多源地图数据合并的不确定性与处理这一地理信息科学的国际前沿问题,以其不确定性产生、不确定性建模、不确定性传播、不确定性处理和质量控制理论为主线,全面、系统地研究多源地图数据合并的不确定性分析和多源地图数据合并的不确定性处理两大核心理论问题,揭示多源地图数据合并中的不确定性产生、评价、传播机制和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多源地图实体广义概率匹配模型和多源地图数据合并不确定性处理的最优模型,实现多源地图数据合并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机制,构建相对完备的多源地图数据合并不确定性与处理的理论体系和框架。研究成果为解决当今GIS应用中不同来源、不同精度的数据集成等空间分析和操作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批准号 |
40771174 |
项目名称 |
数字地图自动合并的不确定性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D0115 |
项目负责人 |
童小华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32(万元) |
招标单位应该给工程量单位的,是必须的,如果不给应该提出问题后让招标单位进行答疑。 我想应该是米吧,清单的价格是综合单价,是根据该清单的项目特征进行定额组价后实现的,定额内各子目的单位是不可能跟清单的单...
你可以在重庆公共租赁房信息网查询到公租房申请审核结果。 木耳公租房申请小贴士 哪些人可以申请公租房? 年满18周岁,在主城区工作、本市无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 大中专...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3.3.2条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1.0,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抗震设计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
本文概述了不确定性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讨论了价值工程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表现,提出了用不确定性系统理论研究价值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基于静动力特性改变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与损伤识别的确定性方法相比,损伤识别的不确定性方法能更为有效合理地处理损伤识别过程中涉及的不确定性干扰问题,并从统计意义上实现复杂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早期损伤诊断,因此已成为当前结构损伤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简要回顾了损伤识别确定性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损伤识别不确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此类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采空区处理的理论与实践》由李俊平、赵永平、王二军所著,《采空区处理的理论与实践》涉及采空区处理从理论分析、方案设计、现场实施到效果观测的整个理论和实施体系。内容结合工程实例,着重阐述了切槽放顶法、切顶与矿柱崩落法、V形切槽上盘闭合法、硐室与深孔爆破法处理采空区的理论与方法,采空区及其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采空区处理方法的智能优选。书中介绍的顶板应力状态的数值仿真理论与方法,相似模拟理论与方法,矿柱设计与评价方法,顶板冒落的空气冲击波评价理论与方法等相关知识,倡导的研究思路,对推动采矿技术及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不无裨益。
【学员问题】地基处理的对象与目的?
【解答】地基处理的对象
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中明确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特殊土地基带有地区性的特点,它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地基。
地基处理的目的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采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以改善地基条件,这些措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 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够;使结构失稳或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使临近地基产生隆起或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措施。
2. 改善压缩特性
地基的高压缩性表现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3. 改善透水特性
地基的透水性表现在堤坝、房屋等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流沙和管涌。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少其水压力的措施。
4. 改善动力特性
地基的动力特性表现在地震时粉、砂土将会产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载或打桩等原因,使邻近地基产生振动下沉。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并改善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措施。
5. 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地基处理的措施。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水与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系统论述了水处理的各种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原理、基本计算、处理工艺和技术发展。在课程内容体系上,《水与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以技术原理为主线,打破按处理对象(给水、废水)划分的传统课程体系,便于教学,避免重复。《水与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突出基本理论、技术原理和工艺发展,充分反映了水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与当前我国水污染控制任务和技术发展紧密结合。《水与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是清华大学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水处理工程》系列课程的重要教学成果,是一本高质量的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