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数字电路设计·仿真·测试 | 作 者 | 佘新平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8月1日 |
页 数 | 221 页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60963587 |
1 实验基础知识
1.1 数字集成电路简介
1.1.1 概述
1.1.2 TTL集成电路
1.1.3 CMOS集成电路
1.2 数字集成电路型号命名规则
1.2.1 国内TTL、CMOS集成电路型号命名规则
1.2.2 国际TTL、CMOS集成电路型号命名规则
1.3 数字集成电路主要性能参数
1.3.1 直流电源电压
1.3.2 输入/输出逻辑电平
1.3.3 传输延时时间
1.3.4 输入/输出电流
1.3.5 功耗
1.4 数字集成电路使用注意事项
1.5 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2 Proteus仿真软件快速入门
2.1 Proteus概述
2.2 电路原理图编辑
2.2.1 ProteusISIS编辑环境
2.2.2 ProteusISIS原理图输人
2.2.3 电路原理图编辑实例
2.3 ProteusISIS的库元件
2.3.1 库元件的分类
2.3.2 各子类介绍
2.4 Proteus中常用仪器简介
2.4.1 激励源
2.4.2 虚拟仪器
2.4.3 图表仿真工具
2.5 Proteus电路仿真方法
2.5.1 ProteusISIS实时仿真
2.5.2 实时仿真中的电路测量
2.5.3 基于数字图表的电路分析
3 数字电路基础实验
3.1 常用集成门电路实验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3.1.3 预习要求
3.1.4 实验原理
3.1.5 基础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1.6 设计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1.7 思考题
3.2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一)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3.2.3 预习要求
3.2.4 实验原理
3.2.5 基础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2.6 设计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2.7 思考题
3.3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二)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3.3.3 预习要求
3.3.4 实验原理
3.3.5 基础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3.6 设计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3.7 思考题
3.4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一)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3.4.3 预习要求
3.4.4 实验原理
3.4.5 基础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4.6 设计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4.7 思考题
3.5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二)
3.5.1 实验目的
3.5.2 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3.5.3 预习要求
3.5.4 实验原理
3.5.5 基础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5.6 设计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5.7 思考题
3.6 555定时器实验
3.6.1 实验目的
3.6.2 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3.6.3 预习要求
3.6.4 实验原理
3.6.5 基础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6.6 设计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6.7 思考题
3.7 D/A转换器实验_
3.7.1 实验目的
3.7.2 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3.7.3 预习要求¨
3.7.4 实验原理
3.7.5 基础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7.6 设计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7.7 思考题
3.8 A/D转换器实验
3.8.1 实验目的
3.8.2 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3.8.3 预习要求
3.8.4 实验原理
3.8.5 基础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8.6 设计性实验任务及要求
3.8.7 思考题
4 数字电路综合设计实验
4.1 数字密码锁设计
4.1.1 设计任务与要求
4.1.2 课题分析及设计思路
4.1.3 集成电路及元器件选择
4.1.4 原理图绘制与电路仿真
4.1.5 电路安装与调试
4.1.6 设计、仿真及实验问题研究
4.2 十进制数的动态显示电路设计
4.2.1 设计任务与要求
4.2.2 课题分析及设计思路
4.2.3 集成电路及元器件选择
4.2.4 原理图绘制与电路仿真
4.2.5 电路安装与调试
4.2.6 设计、仿真及实验问题研究
4.3 模M的十进制加/减可逆计数器设计
4.3.1 设计任务与要求
4.3.2 课题分析及设计思路
4.3.3 集成电路及元器件选择
4.3.4 原理图绘制与电路仿真
4.3.5 电路安装与调试
4.3.6 设计、仿真及实验问题研究
4.4 多功能数字钟设计
4.4.1 设计任务与要求
4.4.2 课题分析及设计思路
4.4.3 集成电路及元器件选择
4.4.4 原理图绘制与电路仿真
4.4.5 电路安装与调试
4.4.6 设计、仿真及实验问题研究
4.5 多路抢答器设计
4.5.1 设计任务与要求
4.5.2 课题分析及设计思路
……
5 VHDL语言基础
6 数字电路的CPLD/FPGA实现
附录
《数字电路设计·仿真·测试》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全书分为6章。按照学生的能力培养层次编排了8个基础实验项目和9个综合设计性课题.并将电路的软件仿真与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到具体的实验中。主要内容包括第l章“实验基础知识”、第2章"Proteus仿真软件快速入门”、第3章“数字电路基础实验”、第4章“数字电路综合设计实验”、第5章“VHDL语言基础”、第6章“数字电路的CPLD/FPGA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可按照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EDA实验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教学要求,选择相关内容组织教学。
《数字电路设计·仿真·测试》内容丰富,编排体系结构新颖,基础实验项目均含有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以设计、仿真、测试为主线,保证了从基础到应用和综合,再到设计与创新的全过程训练。
《数字电路设计·仿真·测试》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实验教材.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学时的数字电路实验或课程设计,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把N个带有反相输出端(D非)的D触发器串联起来,每个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接到自己的D输入端,前一级的输出作为后级的时钟输入信号,就构成N位二进制异步计数器。
数字电路4017可以做十路流水灯用NE555做脉冲发生器可以随意调节速度。
这个要根据学的电路的方向而定。。。要是偏硬件的,就是需要制作实物出来,需要焊接电路板或者PCB仿真的话我觉得Protel就已经可以了。90或者99的版本虽然很老但是很实用。要是偏数字方向的。尤其是数字...
现在我国电子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前进,集成电路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数字电路之中,数字集成电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数字集成电路存在很大的优势,比如说具有极强的抗干扰性,同时其噪声容限也相对较强,但是其也和其他电路类型相同,容易被数字电路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同时若是在使用阶段不能够科学装配,则可能会造成数字电路因受到过大的干扰,造成其不能够正常运行.所以一定要使用有效的抑制干扰办法,从而使干扰的影响可以减少到最低.本文主要探究了在数字电路设计环节,抗干扰技术的主要应用.
文章结合实际设计经验,对数字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作了详细论述,为提高数字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提供参考。
射频信号在穿越大气时因受到空气和环境条件的损害 ( 包括多径散射效应 ) 而产生失真。采用信道仿真的新型数字实现方案可以降低一些难度太大和成本超高的测试试验的难度和成本。
在基站发射机和移动 ( 或固定 ) 接收机之间的通信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信号传播信道的总体质量。由于空气吸收作用以及建筑物和树木的反射作用,信号在传播中的幅度和相位都将产生量值不定的波动。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衰落 (fading),有时称为多径衰落 ( 一种特殊类型的衰落 ) ,或者更一般地称为信道损害 (impairment)。
由于反射、衍射和局部散射效应,从基站发出的信号可能经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机,因而产生了多径衰落。不同的路径具有不同的长度,这使得接收机将在不同的到达时间“看到”该信号幅度不一的多个副本。还有,当被局部实体反射或散射的时候,这个信号会产生相位偏移。随着接收机的天线在空间中移动,当这些干涉小波在接收机端相互加强或减弱时,接收机将感受到信号强度的高峰和低谷。
无线设备设计人员必须在真实信道条件下对其设计进行测试。信道损害可以依靠模仿衰落信道响应的数学模型模拟出来。这些模型使用统计方法来表达当电磁波遇到物理障碍时将发生的变化,包括瑞利衰落、 Rician 衰落和铃木衰落。瑞利衰落是一个用来描述信道传播规律的数学分布,适用于在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之间没有强视距 (line-of-sight ) 路径的情况。这个分布可以表达在一个繁忙的城市街道上看到的信道条件,这种情况下基站被隐藏在几个街区之外的建筑物背后。在乡村环境中,多径衰落模型由几个反射路径与一个强视距路径组合而成,其频谱功率遵循 Rician分布。直接射束和多径射束的能量之比被称为 K 系数。如果在频域观察这个效应,会看到一个功率毛刺,其幅度由K系数决定。铃木衰落把来自多路径的小幅度衰落叠加在反射和散射造成的大幅度衰落之上。大幅度衰落遵循对数正态分布,小幅度衰落遵循瑞利分布。虽然来自遮蔽和大幅度反射的平均路径损失呈正态 ( 高斯 ) 分布,信号衰减的典型值为 6-10 dB ,但在非视距小幅度衰落的最坏情况下,多径各部分完全反相而发生最深度衰落,此时的信号衰减将达到 20-30dB 。
对于设备设计者而言,这意味着在链接预算中必须提供足够的“衰落裕度”。为了能够承受 40-50dB 以上的深度衰落,系统必须具有足够高的信号发射功率或者足够高的接收机灵敏度。
信道仿真方法是在射频输入、射频输出的基础上或在模拟 I/Q 输入、射频输出的基础上运行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对将被衰落的信号进行下行转换或数字化,或两者都进行。然后把衰落仿真信号加入到数字信号中,再把其结果上行转换回射频信号。这样,就加入了附带噪声的白色高斯噪声 (AWGN)。由于 AWGN 独立于任何一个多径信道响应,故噪声必须同衰落仿真信号分开。
对于刚刚进入高速数字电路设计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而言,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所涉及的信号完整性(SI)、电源完整性(PI)、电磁完整性(EMI)的内容和问题实在太多,需要面对复杂的理论推导、建模和仿真分析,以及名目繁多的高速现象,大量的、甚至矛盾的经验法则和设计原则。
本书是为从事高速数字电路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写的一本介绍高速数字电路设计基本知识、设计要求与方法的参考书。本书没有大量的理论介绍、公式推导和仿真分析,而是从工程设计要求出发,通过介绍大量的设计实例,图文并茂地来说明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工程性和实用性。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电阻元件,介绍了电阻元件的基本特性,以及高速数字电路中的电阻器的阻抗频率特性,单位长度、互连线、方块电阻的特性。
第2章电容元件,介绍了电容元件的基本特性,电容器的阻抗频率特性和衰减频率特性,电容器的ESR和ESL特性,片状电容器的使用与PCB设计,低ESL电容器的结构和阻抗频率特性,片状三端子电容器的频率特性与PCB设计,X2Y?电容器特性与PCB设计,可藏于PCB基板内的电容器,PCB的平行板、导线、过孔电容和互容,埋入式电容特性与应用,以及IC的封装电容。
第3章电感元件,介绍了电感元件的基本特性,电感器的阻抗频率特性和Q值频率特性,电感器的电感值DC(直流)电流特性,电感器的选择,互感,局部电感,回路电感,PCB的导线、过孔电感和互感,IC封装的电感,电感引起的"地弹"与控制,以及LC串联/并联电路的阻抗特性。
第4章铁氧体元件,介绍了铁氧体和铁氧体磁珠的基本特性,信号线用、电源线用片式铁氧体磁珠特性、选择与应用,EMC(电磁兼容)用铁氧体类型和阻抗频率特性。
第5章高速数字电路的PDN设计,介绍了PDN与SI、PI和EMI的关系,PDN的拓扑结构,VRM与高速数字系统的供电要求,去耦电容器,PCB电源/地平面的功能和设计的一般原则,多层电源/地平面的设计,电源/地平面的主要缺点和负作用,封装电源/地平面和芯片电源分配网络,目标阻抗的定义,基于目标阻抗的PDN设计,利用目标阻抗计算去耦电容器的电容量,基于功率传输的PDN设计方法,以及利用电源驱动的负载计算电容量方法。
第6章高速数字电路的去耦电路设计,介绍了高速数字电路去耦电路的结构与特性,去耦电路的插入损耗测量,电容器、电感器和铁氧体磁珠的插入损耗特性,影响电容器噪声抑制效果的因素,LC滤波器(去耦电路),使用去耦电容抑制电源电压波动的方法,使用去耦电容降低IC的电源阻抗方法,PDN中的去耦电容和去耦电容器的容量计算。
第7章FPGA的PDN设计,介绍了FPGA的PDN模型,FPGA PDN对去耦电容器的要求,PCB 电流通路电感,PCB 叠层和层序, VirtexTM-5 FPGA的PDN设计例,FPGA PDN设计和验证,以及仿真工具。
第8章高速数字电路的信号完整性,介绍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特性,信号的时域与频域的相关概念,脉冲(数字)信号的参数,上升时间与带宽(频宽)的关系,电路的全波、离散、集总电性等效模型,传输线的定义,PCB传输线结构与特性,反射的产生,传输线的反射,反弹图,反射现象的改善方法,电容耦合产生的串扰(容性串扰),电感耦合产生的串扰(感性串扰),减小PCB上串扰的一些措施,SSN(同时开关噪声)成因以及降低SSN的一些措施,抖动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产生抖动和噪声的根源,时钟抖动的基本特性时钟的相位抖动、周期抖动和周期间抖动,时钟抖动对同步系统和异步系统的影响,时钟电路的PCB设计,眼图的构成、参数和特性以及应用。
第9章高速数字电路的EMI抑制,介绍了抑制EMI噪声(降噪)的基本原理,高速数字电路的差模辐射模型与控制,高速数字电路的共模辐射模型与控制,数字电路板中的IC电源线、PCB布局、电缆的辐射噪声与控制,数字系统中的LCD面板、DC电源线、机箱、总线、GND、USB线、外部插卡、DC电源输入端、接口电缆端口、LVDS电缆连接部分、时钟线的辐射噪声与控制,AC电源线上的差模噪声与共模噪声,AC电源线降噪处理用的共模扼流线圈和混合扼流线圈特性与应用,开关电源的AC电源线降噪处理措施。
第10章高速信令标准,介绍了高速信令标准GTL系列标准、LVDS标准、HSTL标准、SSTL标准、ECL标准、CML标准的规范要求与特性,以及LVDS PCB布线的一般原则,不同高速信令标准之间的DC耦合,不同高速信令标准之间的AC耦合。
《测试技术与虚拟仿真实验教程》是综合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虚拟仪器实验教学平台(NIELVIS)的实验教学项目编写而成的。《测试技术与虚拟仿真实验教程》反映了虚拟仪器技术在测试技术类课程实验教学上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实验的基础理论、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测试技术与虚拟仿真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学校动力机械类专业测试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的实验教材或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