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索支撑单层网壳结构体系及其稳定承载力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吴明儿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结构失稳问题制约着单层网壳结构的发展和应用,而在普通单层网壳结构中引入索支撑体系形成索支撑网壳结构这一新型结构体系则可以有效地改善其稳定性能。本项目对引入索支撑体系形成的索支撑单层网壳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推导、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以考察其静力稳定性能。通过理论推导构建了其屈曲荷载的近似计算公式,从而实现了由结构参数直接估算其承载能力的简便方法。与数值分析结果的对比发现该近似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即使对于非线性屈曲荷载,该近似计算公式的最大误差也不超过20%。数值分析发现现行规范中建议的“一致缺陷模态法”可能会高估索支撑单层网壳结构的承载能力,本项目提出了可以确定对应着结构实际承载能力的初始缺陷分布的新方法,并以此方法为基础对索支撑单层网壳结构进行了一系列非线性屈曲分析。分析表明,通过布置合理的索支撑体系可以将单层网壳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至原来的3倍以上。数值分析还发现引入索支撑体系后可以降低结构对节点形式的敏感性,据此提出了索支撑单层网壳结构中可以采用施工便捷的剪铰式节点这一建议。同时,参数分析还明确了各结构参数对索支撑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这些结论可以直接用以指导工程实践。本项目首次对索支撑单层网壳结构展开了系统的模型试验研究,证实了这种结构体系在不同荷载分布作用的工况下均能有效地改善结构的稳定性能。 2100433B
单层网壳结构网格内外配置拉索可以有效提高网壳结构的稳定承载力,这种索支撑单层网壳结构拉索配置方式自由、形成的曲面适应性强,国外已有成功工程实例,但系统研究还未开展,本项目对此类结构的体系构成及稳定承载力性能开展研究。对典型单层网壳拉索可能的配置形式进行分类,推导等效刚度及利用壳体古典屈曲荷载构建线性屈曲荷载近似公式,利用数值计算统计得到考虑几何非线性及初始几何缺陷后弹性屈曲荷载的折减系数并将其应用于弹性屈曲荷载的近似计算。进行极限承载力数值分析,考虑材料弹塑性及几何非线性,研究初始几何缺陷模态和大小、荷载分布、索配置方式、索截面积及预张力、撑杆长度、节点刚性等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统计分析材料弹塑性及节点刚性对极限承载力的折减系数,研究根据屈曲模态以及变形特点进行拉索局部配置的优化设计方法。最后进行索支撑单层网壳结构模型弹性屈曲加载试验,试验研究稳定承载力。
单层网壳结构的整体优化理论——本文介绍了一个可用于单层网壳结构的优化算法,通过和已设计的工程对比及新工程设计实践对比,本文介绍的算法具有应用简单、节约用钢量和造价、加快设计速度等优点。
单层网壳结构的动力破坏指数研究——为了更加有效地反映单层网壳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了一种描述单层网壳结构动力破坏程度的新指标—— 动力破坏指数,并给出了单层Keiwitt型网壳结构对应不同破坏程度的动力破坏指数分界值.在研究地震作用下单层网壳结构各...
为了实现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多功能性,本项目基于体系约束条件Jacobian矩阵的符号运算分析开合屋盖的自由度,提出一种索支撑径向开合屋盖结构。利用向量式有限元,在研究多折角梁、拉索及剪铰节点内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同时考虑刚体位移和弹性变形的开合屋盖结构运动过程分析方法,并提出一种剪式铰中销轴和孔体间相互接触和碰撞的判断方法及其响应计算方法,从而研究剪式铰间隙对整个径向开合屋盖运动过程的影响。建立考虑摩擦的滑移索单元嵌入到有限元程序中;提出一种空间网格结构的对称性搜索和判断方法;应用群论将刚度矩阵约化为一系列不可约矩阵的组合,将结构计算时结构整体刚度矩阵的求逆过程转化为多个不可约矩阵的求逆,提高计算效率。对各种荷载作用下径向开合屋盖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设计、施工建议。本项目的完成将对我国多功能建筑、新型空间结构体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开合屋盖结构是一类可以自由地大尺度改变几何构形的结构,它们可以从闭合状态变换到开启状态。为了实现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多功能性,本项目针对开合屋盖结构的共性问题及关键技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型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多种新型开合屋盖结构的几何构成、运动过程以及受力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螺旋互易定理,利用两个连杆公共节点处约束螺旋相等,证明了Hoberman连杆机构、交叉以及非交叉成角度剪式单元的可动性。随后,利用剪式单元组成连杆机构体系,其自由度为体系约束方程Jacobian矩阵的零向量空间数量。在对由Hoberman剪式单元组成的多种径向可开启屋盖结构进行运动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体系闭合后的受力性能以及开启闭合过程中的受力性能。 提出了基于体系约束方程的可动性判别方法;通过约束方程的一阶分析确定体系为无穷小机构或者结构,从而完整地区分了有限机构、无穷小结构、结构。对有限机构进行研究,通过约束方程的求解,分析了有限机构的运动分岔现象。 利用四元数表示空间定点旋转的理论对圆管状折叠结构能否刚性展开和折叠进行判定并对非刚性可动圆管的展开和折叠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以球面四连杆机构为基本单元,提出了一种环向运动的开启屋盖体系。利用两种改进的Miura折纸模型——变角度Miura折纸模型和变长度Miura折纸模型,制作成在运动过程中具有一定曲率的折叠体系,并结合球面三角学理论对四折痕折纸单元进行研究。以动力学普遍方程和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为理论基础,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以节点坐标作为广义坐标,研究折叠板壳结构展开过程的动力特性。提出了圆柱形充气索膜结构的构形,并重点对其找形过程、展开过程以及荷载态进行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薄膜反射面结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对薄膜结构展开过程的数值模拟和空间剪式铰结构展开过程的数值模拟,并重点对其展开过程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 本项目的完成将对我国多功能建筑、新型空间结构体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100433B
混合暗支撑高阻尼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比例的聚合物以增强混凝土的抗冲击韧性与阻尼, 在墙肢中设置暗支撑以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承载能力、耗能与变形能力,在连梁中内置带抗剪钉钢板以解决钢筋暗支撑连梁的钢筋拥挤难题。增强阻尼混凝土提高了剪力墙的开裂强度与耗能能力,墙肢中的暗支撑与连梁中内置带剪力钉钢板构成的混合暗支撑起到了有效控制剪力墙合理破坏机制的作用。本课题对混合暗支撑高阻尼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完成了对50个不同配比、不同部位配置聚合物的砂浆试件的阻尼测试,得到了砂浆阻尼增强效果好且经济的聚灰比及局部添加聚合物的构件长度;完成了14组不同配比的增强阻尼混凝土的材性实验,研究了聚灰比、乳液共混及不同纤维掺入对增强阻尼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阻尼增强效果较优的掺料百分比;完成了9组共27个不同配比、不同部位配置聚合物的增强阻尼混凝土悬臂梁的阻尼测试,得到了高阻尼混凝土悬臂梁的阻尼比与变形的统计关系。(2).完成了3片带暗支撑中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得到的抗震性能指标与破坏机制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剪力墙,同时评估了高阻尼剪力墙经济性指标与抗震耗能效果的关系。(3).完成了缩比为1/4的两片不同连梁跨高比的带钢筋暗支撑的双肢高阻尼剪力墙及两片不同连梁跨高比的带钢板暗支撑的双肢高阻尼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得出此剪力墙体系能有效提高抗震能力,而经济上也能被工程界所接受。(4).以试验数据为校核基准,以ABAQUS分析软件为平台,提出了新的剪力墙宏观单元模型,建立了混合暗支撑高阻尼剪力墙结构体系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精确与实用分析方法; 提出了两种精细积分方法、减缩精细积分方法,建立了混合暗支撑高阻尼剪力墙结构体系动力非线性精细计算方法并编写了计算机程序。(5).发明了内藏钢板-钢筋暗支撑高阻尼组合低剪力墙,并对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与非线性数值模拟,总结了提高其耗能特性的参数取值范围。(6).研究了位移反应谱,完成了混合暗支撑高阻尼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非线性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归纳得到了不同剪跨比的剪力墙的恢复力模型,建立了基于位移的混合暗支撑高阻尼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7).提出了快速增量动力分析方法与结构破坏概率计算的离散格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概率性能的混合暗支撑高阻尼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