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及作用:全国第三届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作 者 | 周孝德(作者),沈冰(作者) |
---|---|---|---|
ISBN | 7508434196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5年12月1日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开 |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进展与述评
治水的哲学思考 李佩成
论设计洪水及其计算途径 王国安
论21世纪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陆海空协同系统 陈守煜
论现行水文频率计算的局限性和游程分析的实践意义 马秀峰
未来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思考 陈进 黄薇
关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及科学研究问题的几点讨论 夏军
中国的PUB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 杨大文 刘志雨 张建云 刘苏峡 夏 军
可变模糊集理论 ”陈守煜
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环境演变趋势预测 李占斌 魏 霞
渭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怀恩 胥彦玲 蔡明
渭河下游防洪减灾“长城工程”的建议 毕慈芬 王富贵 王敏捷 李 欣
第二部分 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分析
变化条件下的水资源研究综述 王加虎 郝振纯 李 丽
基于趋势分析的非一致性年径流序列频率计算方法 谢 平 陈广才 夏 军
小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在岔巴沟流域的应用 刘卓颖倪广恒 雷志栋 王玲
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径流还原计算方法 乔云峰 夏 军 纪昌明 王晓红
和田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变化特征 黄领梅 沈冰 关东海 宋孝玉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 李国芳 夏自强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岔巴沟产汇流特性变化研究 池宸星 郝振纯 王玲 胡健伟
渭河流域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徐宗学 和宛琳 王会让
近半个世纪来和田地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与周期分析 孟彩侠 黄领梅 赵长森
利用SCE—UA算法率定月水量平衡模型的参数 王纲胜 夏军
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李 淼 宋孝玉 孟彩侠
……
第三部分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四部分 水旱灾害预测与防治
第五部分 生态水探讨
第六部分 城市水研究
第七部分 水污染防治
第八部分 调度管理与节水
第九部分 其他水问题2100433B
本书探讨了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及作用,内容涉及:研究进展与述评、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分析、水资源与经济发展、水旱灾害预测与防治、生态水探讨、城市水研究、水污染防治、调度管理与节水等方面内容。适合于水利专家、学者、大中专院校师生、广大水利工作者。
当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水资源规划相冲突时,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保证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是必须要实现的重点,因此铁路的发展之于国家来说有着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是发展高速铁路可以解决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铁路网的规模和...
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既然是挑战就有失败的可能。社会保障就是给挑战失败提供最低的保险,这样人们就能更勇于挑战,及时挑战失败也不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说社会保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是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水资源稀缺会直接对工农业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各地区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应当对水资源短缺的程度进行分析,并按照本地区的情况制定发展策略。一、水资源简介水资源一般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主要包括经过人们的开发能够直接供给养殖以及灌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还有江河湖泊等。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就水利建设对我国各行各业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的促进水利建设,更好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
《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合作主办了这次“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对当今中国的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展开学术研讨。会议内容围绕“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社会需要与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与建筑实践”以及“设计论文”四个主题展开。《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此次会议研究成果的论文集结,以供更大的读者群体之了解。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第3届全国水电站水库运行调度研讨会论文54篇,分为邀请论文、洪水预报与洪水调度、电力调度与联合运行、水电站运行与管理、流域管理与开发、大坝开发与生态环境影响、水情测报与调度自动化7个部分,全国反映我国近年来在水电站水库运行调度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本书适于从事水电站水库运行调度管理和实际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为2017年7月中旬在大连召开的全国水利类专业认证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容包括(1)有关认证方面的总论,对水利类专业认证10年来工作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与探索;(2)认证与专业建设方面,包括以认证为 yin 领的所开展的专业建设;(3)认证与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涉及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4)认证理念与实践,主要涉及对于认证理念理解,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以及档案管理等。本书还给出4个附录,包括水利类专业认证大事记、认证专业点情况等。该书对于今后做好专业认证和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