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实用挤塑机头结构图集 | 作 者 | 洪慎章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7月1日 |
定 价 | 38 元 | 开 本 | 16 开 |
ISBN | 9787122079961 |
第1章 挤出成型技术
1.1 挤出成型原理及基本工艺流程
1.2 挤出成型生产线的组成及其优点
1.3 挤出成型用原材料
1.4 设计挤塑机头时的有关问题
1.5 挤出成型机头的设计原则
1.6 挤塑机头的设计程序
第2章 挤出成型机头分类
2.1 按物料的塑化方法分类
2.2 按挤出制品的出口方向分类
2.3 按机头内的压力大小分类
2.4 按物料的挤出加压方式分类
2.5 按挤出制品的形状分类
第3章 挤出机头的结构设计
3.1 机头的作用及设计要点
3.2 机头的主要技术参数
第4章 挤出机设备
4.1 挤出机分类及其技术参数
4.2 机头与挤出机的装配
4.3 挤出机组
4.4 挤出机的生产效率
第5章 挤塑机头的其他辅助装置
5.1 管材其他辅助装置
5.2 板材与片材其他辅助装置
5.3 棒材其他辅助装置
5.4 薄膜其他辅助装置
5.5 异型材其他辅助装置
第6章 挤塑机头应用实例
附录
附录A 加工温度
附录B 塑性参数
附录C 挤出机头
附录D 挤出制品的缺陷分析
附录E 机头材料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图集系统地介绍了挤塑成型及机头结构设计实用技术。内容包括挤出成型技术、挤出成型机头分类、挤出机头的结构设计、挤出机设备、挤塑机头的其他辅助装置,并以结构和设计为主要内容介绍了120多个挤塑机头应用实例,及时反映了国内外现代先进的挤塑机头设计技术。
本图集注重实际,避开了严密的理论叙述,结构体系新颖,技术内容全面,实用性强,能拓宽思路,概念清晰、易懂,便于自学。
本图集可供从事挤塑成型模具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者使用,同时,又可作为模具培训教材,还可作为高等院校及大中专学校的模具设计专业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01(04)SG519 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 2004年局部修改版) .pdf 01SG519 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 .pdf 02(04)SG518-1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 2004 年局部修改版) .pdf 02SG518-1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 .pdf 02SG614 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结构构造 .pdf 02ZG710 发泡水泥复合板 .pdf 03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 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pdf 03G1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 板式楼梯) .pdf 03G322-1 钢筋混凝土过梁 .pdf 03G322-2 钢筋混凝土过梁(烧结多孔砖砌体) .pdf 03G322-3 钢筋
结构专业 类 别 序号 图 集 号 图 集 名 称 单价
《实用压塑模具结构图集》注重实际,避开了严密的理论叙述,结构体系新颖,技术内容全面,实用性强,能开拓思路,概念清晰,易懂,便于自学。《实用压塑模具结构图集》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及大、中专学校的模具设计专业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压塑成型模具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者使用,同时,又可作为模具培训教材。
实用注塑模具结构图集内容简介
《实用注塑模具结构图集》避开塑料制品设计及模具结构分析等繁琐篇幅,从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实践的注塑件中精选了,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程度不同的模具结构设计。
《实用注塑模具结构图集》共分八章,除了扼要地介绍注塑模设计步骤、注塑模结构组成及分类、注塑模标准模架及通用结构件、注塑机设备技术参数、部分国产注塑机的合模机构与装模尺寸、注塑模具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注塑模具调试以外,另用大量篇幅列举了158个注塑模具结构实例,文字简练,画龙点睛,最后在附录中收集整理了与模具设计相关的部分资料。力求使书的内容丰富、先进、实用、突出重点、通俗易懂,各种数据、图、表易读易用,使读者学习《实用注塑模具结构图集》之后,就能独立编制注塑成型工艺规程及设计注塑模具。
该挤塑机在长时间连续生产时胶料在挤塑机中流动不畅 ,有死区致使胶料停留时间过长而过热焦烧 ,出现焦粒、焦块。该挤塑机机颈段原设计不合理 ,其不合理处有如下两点. 。
1) 螺杆端部与滤网板间的距离过大,由于螺杆端部与滤网板间的距离过大 ,致使 a-a处截面积增大。 经测算 ,原设计在 a-a处的截面积与螺杆输料截面积 (螺槽宽×螺棱高度 )之比约为 3. 5∶ 1,胶料在这一区域流动时 ,其面积突然增大而出现涡流。 这一现象可从突然扩大的等效管流 ,且对停车拆下的余料进行分析 ,同样得出了如下结论: 由于涡流的存在 ,致使胶料滞留 ,进而造成胶料因滞流时间长而过热焦烧. 。
2) 滤网板孔眼总面积过大
原设计滤网板孔眼总面积与导料孔面积之比约为 3 ∶ 1 。 这样 ,由于滤网板孔眼总面积远大于导料孔面积 ,致使胶料在流动时 ,受到的阻力增加。 这一现象可从突然缩小的等效管流图中直观地看出。 由于胶料所受的阻力大 ,因此在滤网板处的应力极不均匀: 中间应力大 ,胶料流动快 ;而边缘应力小 ,胶料流动缓慢。结果造成胶料在边缘区域滞留而焦烧 ,边缘区域的焦烧胶料达到一定量时 ,这一区域的应力将会增加 ,最终把焦料带出。如此反复 ,造成了挤出时出现间歇性焦粒、焦块。根据对停车后拆下来的滤网边缘区域积存的焦烧料分析 , 上面的结论十分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