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 外文名 |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onserving water forests construction |
---|---|---|---|
标准类别 | 方法 | 标准号 | GB/T 26903-2011 |
主要起草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华南林业大学等 。
主要起草人 :唐小平 、王瑞辉 、马履一 、王志臣等 。 2100433B
2011年7月19日,《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发布。
2011年12月1日,《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实施。
现场无水源点,需从前期工程引入,一般作为施工条件是由甲方引入到 现场,水源点引入产生的费用按相应定额计取即可,
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 (二)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 (三)使用、高残留农药; (四)使用、毒药捕杀鱼类和...
水源选择的一般顺序为:地下水源〈泉水、承压水[深层地下水]、潜水[浅层地下水])→地表水源(水库水、山溪水、湖泊水、河水)→便于开采的尚需适当处理方可饮用的地下水(如水中所含铁、锰、氟、砷、苦咸水等化...
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林区是河西内陆河流域的黑河、疏勒河、石羊河水系以及黄河流域的大通河、庄浪河等近千条河流的发源地,对西北干旱区调节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甘青蒙三省区上千万人民生活、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马褂木是重要的绿化、用材和水源涵养林兼用树种。三峡库区栽培面积已超过2 400 hm2。本文通过分析8种复合经营模式的效益,来综合评价不同的复合经营模式。通过对比分析,复合经营的马褂木胸径生长量年均提高10%以上。复合经营的马褂木-桔梗模式、马褂木-白术模式的年收入最高,投入大;而柴胡、黄芪和黑豆投入小、种植技术比较好掌握。试验出的几种模式可减少土壤侵蚀量33.3%,生态效益显著。根据推广应用前景,结合药材市场需求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促进林农增收。
水源涵养林,用于控制河流源头水土流失 ,调节洪水枯水流量,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和林下地被物层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水源涵养林通过对降水的吸收调节等作用,变地表径流为壤中流和地下径流,起到显著的水源涵养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功能,流域内森林需均匀分布,合理配置,并达到一定的森林覆盖率和采用合理的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本书针对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三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和水源涵养林功能低下的关键问题以及国家林业生态工程和水源涵养林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植被恢复、结构调控、植被配置等关键技术,在全面分析“三北”地区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基础之上,从水源涵养林型植被定向恢复、低功能人工水源涵养林结构定向调控、小流域净水调水功能导向型水源涵养林配置 3方面开展了系统的技术研究,并集成水源涵养林构建技术体系建立了完善试验示范区,旨在提高“三北 ”水源区水源涵养林生态服务功能,保障水资源生态安全。
本书可供林学、水土保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森林的形成、发展和衰退与水分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森林既是水分的消耗者,又起着林地水分再分配、调节、储蓄和改变水分循环系统的作用 。
调节坡面径流
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调节地下径流
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
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
滞洪和蓄洪功能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降水时,由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森林土壤的生物物理作用,对雨水截留、吸持渗人、蒸发,减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起到了滞洪和减少洪峰流量的作用。
枯水期的水源调节功能
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能涵养水源主要表现在对水的截留、吸收和下渗,在时空上对降水进行再分配,减少无效水,增加有效水。水源涵养林的土壤吸收林内降水并加以贮存,对河川水量补给起积极的调节作用。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径流,使得河川在枯水期也不断有补给水源,增加了干旱季节河流的流量,使河水流量保持相对稳定。森林凋落物的腐烂分解,改善了林地土壤的透水通气状况。因而,森林土壤具有较强的水分渗透力。有林地的地下径流一般比裸露地的大 。
改善和净化水质
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主要是非点源污染,即在降水径流的淋洗和冲刷下,泥沙与其所携带的有害物质随径流迁移到水库、湖泊或江河,导致水质浑浊恶化。水源涵养林能有效地防止水资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污染,减少进入水体的泥沙。降水通过林冠沿树干流下时,林冠下的枯枝落叶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所以最后由河溪流出的水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调节气候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吸收有害气体及滞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森林植物释放的氧气量比其他植物高9~14倍,占全球总量的54%,同时通过光合作用贮存了大量的碳源,故森林在地球大气平衡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林木通过抗御大风可以减风消灾。另一方面森林对降水也有一定的影响。多数研究者认为森林有增水的效果。森林增水是由于造林后改变了下垫面状况,从而使近地面的小气候变化而引起的 。
保护野生动物
由于水源涵养林给生物种群创造了生活和繁衍的条件,使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所以水源涵养林本身也是动物的良好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