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共聚纤维是钢纤维的替代品,可在建筑、路桥、水工等领域使用。
中文名称 | 三元共聚纤维 | 实质 | 由3种单体进行共聚形成的共聚物 |
---|---|---|---|
分为 | 三元嵌段和三元接枝共聚物 | 特点 | 增加混凝土的耐磨性 |
是针对钢纤维而研制的最佳更新换代品,同时兼顾合成纤维的一些特点。与钢纤维相比具有耐腐蚀、易分散、易施工,拌合设备无损伤等特点。是以合成树脂为原材料,通过特殊的工艺及表面处理后加工而成,具有断裂强度高、在混凝土中分散性极好(且不损伤拌合设备)、握裹力强的优点,用于水泥混凝土,克服了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极限延伸率小,性脆等特点,具有高抗拉、高抗剪、高阻裂、高耐疲劳、高韧性等性能,可在建筑、路桥、水工等工程领域得到最佳应用。
1、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危险,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折强度;
2、在遇到地震与其它恶劣的自然灾害时,能降低破坏;
3、减少混凝土内部致命缺陷,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4、保护钢筋不受腐蚀,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5、增加混凝土的耐磨性;
6、显著提高抗疲劳性能;
7、用于道路可杜绝对轮胎的伤害。
应运范围:
1、三元共聚纤维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弯、抗拉强度,可用于涵洞支护、山体护坡等支护工程; 2、三元共聚纤维混凝土具有较高抗裂性能,可用于地下室防渗、蓄水池及低压输水管道等工程;
3、三元共聚纤维混凝土具有较高抗冲磨性能,可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溢洪道、消力池、闸底板等高速水流部位;
4、三元共聚纤维是合成材料制成,兼具了钢纤维的特点,因此用于海水等腐蚀性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更具优势;
5、由于三元共聚纤维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拉断裂韧性和抗疲劳等性能,可用于承受动力荷载的部位 如公路、铁路的桥梁等工程。
使用说明
1、掺 量:建议阻裂三元共聚纤维体积掺量为0.1%-0.9%,即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掺量为1kg--9kg。
2、长度选择:一般防裂增强时为30mm-50mm;掺加到喷射混凝土中时为20mm-30mm。
3、配比设计:一般应用不必改变混凝土的等级配比参数,可参考《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与施工规范》CECS38:92,特殊应用需经试验进行选择设计。考虑到混凝土会因收缩干缩和温度变化等因素造成微小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添加1kg单丝微纤维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4、搅拌机选择:选用双轴卧式强制搅拌机。
5、投料搅拌过程:先投入碎石,然后投入阻裂筋(三元共聚纤维),再投入砂子,搅拌,使阻裂筋充分分散,然后投入水泥和水按常规工艺搅拌均匀即可。也可按常规工艺投入顺序施工,但拌合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以使阻裂筋分散均匀。
6、成型养护过程:无特殊要求,可酌情延长振实时间,抹面时应待混凝土表面稍微钝化后再进行,以免带出。养护仍应按普通混凝土的要求进行。
规格性能:
当量直径(mm) 0.8±0.2 公称长度(mm) 30-50
断裂强度(Mpa) ≥1000
初始模量(Gpa) ≥3.5
断裂伸长率(%) 15-30
耐酸碱性(极限拉力保持率)(%) ≥98.0
密 度(g/㎡) 1.38
三元共聚:
由3种单体进行共聚形成的共聚物。分为三元无规共聚物、三元嵌段共聚物和三元接枝共聚物。
三元无规共聚物由3种单体一次投料聚合而成;三元嵌段共聚物则可由活性聚合逐一加入单体合成,也可用均聚物偶联法合成;三元接枝共聚物多是在二元无规共聚链上进行第三单体接枝聚合而合成。加入第三种单体后可以改善二元共聚物的某些性能。如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共聚可生成性能优异的ABS树脂。
三元共聚纤维:
由三种不同的特种树脂依据最佳配比混合经特殊方法改性处理后拉丝捻搓复合而成。
拼音:
三元共聚纤维 san yuan gong ju xian wei
一、何为三元催化?发动机尾气中含有(C0)、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等有害气体,三元催化转换器就是一种能将这三种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转化装置。三元催化转换器安装在排气管道中,外形类...
中纤板就叫三元板 中纤板是密度板一种,其中还有长纤板和短纤板.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成品衣柜前部是密度板做的. 密度板的缺点就是防潮性比较差. 中纤板是中...
你好,三元地产的房子不错,质量好,性价比高,我觉得服务态度也是比较好的,房子盖的挺漂亮,小区环境舒适,闹中取静,绿化率高,生活配套齐全,超市、银行、学校、医院、公交站点近在咫尺,生活非常便利,很不错的...
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包括:A)质量分数为85.0%-99.5%的含有丙烯、乙烯和1一己烯的三元共聚物,其中1一己烯衍生单元质量分数为1.0%-5.0%,乙烯衍生单元质量分数为0.5%-10.0%;熔融温度为130—145℃;
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包括:A)质量分数为85.0%-99.5%的含有丙烯、乙烯和1一己烯的三元共聚物,其中1一己烯衍生单元质量分数为1.0%-5.0%,乙烯衍生单元质量分数为0.5%-10.0%;熔融温度为13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