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陕西省移民搬迁工程 | 所属地区 | 陕南、陕北 |
---|---|---|---|
下辖地区 | 安康、汉中、商洛、延安、榆林 | 实施者 | 赵乐际、赵正永 |
陕西省政府日前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11—2015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分别涉及搬迁居民240万人和39.2万人。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表示,实施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既是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部署。从2011年起,陕西将用10年时间,彻底解决地质灾害给群众带来的威胁。 陕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山体稳定性脆弱,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2010年百年不遇的洪灾中,11个重灾县均位于陕南三市,地质灾害致使当地居民遭受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共计559万人受灾,因山洪滑坡泥石流死亡、失踪300多人。白于山区是陕西三大贫困地区之一,地跨榆林和延安两市,农业总人口80.2万人。该地区干旱缺雨,而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盐碱等矿物质,长期饮用危害人体健康。
按照总体规划,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投资共需1109.4亿元,主要包括移民建设投资772.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0.9亿元、公共服务及其他投资159.4亿元,自主拆迁投资12.1亿元,以及24.8亿元的土地整治投资。陕北白于山区移民搬迁的资金则需要近50亿元。陕西将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
2012年9月13日上午,省政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移民搬迁专场在西安召开。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省扶贫办副主任贺昌信以《推进移民搬迁造福一方百姓》为题,通报了我省2011年启动实施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移民搬迁工程进展情况、取得的成就,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据介绍,我省陕南地区是全国六大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全省山洪和地质灾害群发区,28个县区中,21个属国家或省级贫困县,400多万群众至今还居住在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深山区。而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地区,作为我省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涉及榆林、延安两市25个县(区),覆盖211个乡(镇)、4145个行政村、259.2万农村人口。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不再胆战心惊,不再穷困衰败,是实施移民搬迁的民生意义所在。
早在201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实施这项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为了让这项工程早日惠及民生,省上先后编制了科学规划,制定了《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洛河峡谷地带)扶贫移民搬迁规划》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等各类配套文件,成立了陕北、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为移民搬迁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资金问题是搬迁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大问题。面对10年完成299万群众的搬迁任务,所需资金达到1435亿元。为了保障搬迁资金有效落实,我省多轮驱动,多方筹措。陕南移民搬迁10年所需资金1100亿元,其中建房资金688亿元;陕北移民搬迁共需投资335亿元,其中建房资金165亿元。一方面我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市、县三级政府积极配套实施,特别是为解决陕南移民搬迁周转资金,省政府创新机制,专门组建“陕西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筹集60亿元,作为移民搬迁的启动和周转资金。省扶贫办在陕北移民搬迁建立了联县督导制度,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考核。其次,我省各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出其力,各记其功”的方式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向移民搬迁安置点集中安排。此外,结合群众自筹等方式,全面确保资金落实到位,项目按计划推进。
为了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我省按照搬迁户“不拿钱、少拿钱”的原则,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其中,陕南移民搬迁凡集中安置的,建房资金按照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住房由搬迁户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其余资金由各级财政和整合资金统筹解决;陕北如进城镇安置的搬迁户,住房选择80平方米户型,每平方米建房成本按照1200元计算,总造价9.6万元,搬迁户只负担2.5万元,群众出资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同时,陕南陕北对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等无建房能力的困难群体,均由政府负担,供其免费居住。
我省还实施产业与建房同步建设,积极落实产业配套政策。鼓励各类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在移民集中安置点周边布局。对搬迁群众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搬迁户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搬迁户多渠道就业创业。同时加大扶贫贴息贷款、互助资金投入,鼓励群众发展优势产业,从事种养殖业、三产服务业或劳务输出等,并通过土地流转,盘活生产资源,增加群众资产性收益,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据统计,2011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52.26亿元,搬迁7.6万户30.9万人。其中陕南2011年搬迁6.0193万户24.0772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0.32%;集中安置4.5507万户18.2028万人,集中安置率达到75.6%。2012年安排的8万户、29.5万人的搬迁建房任务已全部开工。陕北2011年计划搬迁1.8万户、7.8万人,建设115个安置社区。截至目前,累计15650户6.78万人的房屋主体已完工,占计划搬迁总数的87.9%,4123户1.79万人已入住,占23.2%。2012年陕北计划搬迁2.2万户、8.8万人,建设80个集中安置点,目前各安置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44个安置点已动工建设,主体开工8092户,主体完工1899户。 2100433B
工程一:陕南移民搬迁工程
工程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
搬迁总人数:299万人
扶贫移民搬迁政策一、扶贫移民搬迁对象①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②居住在没有任何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年九灾,不具备生存、生产条件的村民小组和远离中心村组,正常年份人均占有粮食不足200公斤;③资源贫乏,没有...
灵口镇地处洛南县城以东45公里,镇域面积378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221个村民小组,7782户,农业人口30190人,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一个立地条件差,农业人口多,地质灾害频发的土山区、...
有的,新的扶贫标准出台后,扶贫搬迁标准提高到元/人,外加每户一千元的宅基地平整费。如果被评为
移民搬迁试点工作总结 _模板 移民搬迁试点工作总结 我区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下,认真贯彻扶贫移民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认真组织实施 **年以来的 扶贫搬迁项目,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十八塘乡扶贫搬迁安置点 十八塘乡地处 **北部山区, 地质灾害多发, 多年来,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 治理难度大、 基础设施完善成本偏高的山区群众, 在自愿的基础上, 实施移民搬迁, 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 能力显著增强、居住安全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 年起,十八塘乡采取自愿申请, 政府主导原则在内潮圩上建设了一个移民搬迁集中建 设点。在一期中,对生活在地质灾害危险程度高、偏远山区的 14 户居民成功实施了搬迁, 其中李村 7 户,樟坊村 4户,内潮村 3 户,共计 67人。通过对移民搬迁资金的专项管理, 直接将移民
文章探讨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中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文章认为,在陕南移民搬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点睛之笔;政、产、学、研结合是文化产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我省实施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工程,涉及搬迁群众60万户240万人,其规模之大,远超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历时长达10年时间,且大多处在地质条件差,山体稳定性脆弱,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地区。此举,乃是国内外近代移民搬迁史上的一大壮举。
按照陕西省政府的总体规划,移民搬迁项目将从2011年持续到2020年,利用十年时间,实现陕南三市28县共安排搬迁安置移民60万户、240万人,其中涉及安康市22万户、88万人,商洛市18万户、71.8万人,汉中市24万户、85万人,项目资金总需求为1109.4亿元。移民搬迁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陕南地区是我省山洪和地质灾害最主要的群发区和危害地带。特别是2010年7月至8月间,陕南发生多次特大洪涝和地质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为从根本上解除山区群众安全隐患和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区的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早日脱贫致富,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向全省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对陕南地区避灾移民实施搬迁。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下定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陕南贫困地区群众民生问题的惠民工程,对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
全国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引起媒体普遍关注,因陕南移民搬迁历时长、情况复杂超过三峡移民搬迁工程规模,即在未来10年内,安康、汉中、商洛陕南移民搬迁将搬迁60万户240万人,这不仅是国际国内近代移民搬迁史上的壮举,也是推动陕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环境改善、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取得阶段成效,赢得了陕南三市贫困山区的地质、洪涝灾害频发、易发区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省政府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任组长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并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组织实施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5月6日,省政府在安康市召开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与陕南三市政府签订移民搬迁安置目标责任书。6月9日,省政府在商洛市挂牌成立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7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对陕南移民搬迁总体目标、范围对象、安置措施、政策保障、工作奖惩及各职能部门分工等进行了规范,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围绕着《办法》的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出台了用地保障等相关配套政策。陕南三市也成立了机构、落实了人员、制定了办法,使移民搬迁工作有机构、有制度,强有力地推进了陕南移民搬迁工作。
受地形制约,陕南山区选出一个既广阔又绝对安全的区域相对困难,一旦选址不慎,将无法避免再次受到灾害侵袭。所以,陕南移民搬迁在前期准备中,在选址等很多具体细节上,省上相关部门都认真进行总结、规划,并经过有关专家评估及总结历史经验进行选择。
在陕南移民搬迁规划编制中,省政府始终将“以人为本”的贯穿始终,要求在陕南移民搬迁中,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按照省政府要求,省国土资源厅作为牵头单位,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和陕南三市政府等,编制完成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10年时间,陕南地区移民搬迁约60万户240万人。实施移民搬迁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重点安排陕南地区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频发易发区、贫困山区以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38万户约140万人;2016-2020年,安排移民搬迁安置22万户约100万人。
围 绕移民搬迁的任务,陕南三市不等不靠,精心部署,扎实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针对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经常深入实际进行解决;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和陕西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全力以赴解决移民搬迁的各种问题,不辞辛苦,废寝忘食,为陕南移民安置付出了艰辛。陕南三市基层干部和搬迁群众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大家心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勇于承担、同舟共济,加快了搬迁工程的实施。
我省移民搬迁安置的任务是6万户,24万人。陕南三市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781个,建房577万余平方米,安置5.3万余户21万余人,占搬迁安置任务总数的88.7%;分散安置6774户2.9万余人,占安置任务总数的11.3%。截至8月底,陕南三市已启动移民安置点建设588个,占集中安置点数的75%。移民安置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陕南三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基层广大干部,正在克服困难,倾全力加速推进移民搬迁工程建设,以保证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按期完成任务。 2100433B
11月19日,省政府召开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两个领导小组联组会议,传达贯彻赵正永书记和娄勤俭省长近期就做好这两方面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对标检查“十二五”完成情况,部署“十三五”建设任务,副省长庄长兴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就陕南移民搬迁和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情况,对标检查,公布数据,兑现承诺,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编制实施好两大工程“十三五”专项规划,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会议要求,陕南移民搬迁要突出抓好“两灾户”和贫困户优先搬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培育、社区管理。保障性安居工程要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小区配套、强化质量监管、加快分配入住,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进一步夯实责任、创新方式、规范运作,持续推进这两项重大民生工程上台阶上水平。
会上,省住建厅、省国土厅分别汇报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情况。两项工作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临近春节,在安康市白河县仓上镇裴家社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不少村民正忙里忙外地准备年货。作为我省陕南移民搬迁实施较好的白河县,4年来,就有1万多户、3.6万群众,在各级政府和当地干部的帮助下,搬离了危险的老住处,住进了新居,过上了新的生活。
为了让陕南240万群众远离危险,搬出地质和洪涝灾害威胁点,2011年,我省拉开了世纪移民大搬迁的帷幕。据统计,4年来,陕南移民搬迁包括群众自筹资金、吸纳社会资本、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等共投入469亿元,其中省级投入126亿元,市县配套41亿元,共安置群众26万余户90余万人,14万户47万余人迁入新居。
据了解,今年我省还将继续完成6万户、22.8万人的搬迁任务,力争集中安置率达到90%,城镇安置率达到60%。同时,全面完成上年度未竣工多层、高层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力争上年度移民搬迁入住率达到6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80%以上。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起我省将建立陕南移民搬迁产业扶持基金,用于扶持搬迁群众发展规模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绿色产业。今后还将根据搬迁家庭状况及就业、创业能力,因户确定扶持办法,确保每户有一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目前,陕南移民搬迁群众已有22万余群众接受就业培训,8万余人到产业园就业,不少山区群众通过搬迁改变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