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钢:物理和力学冶金(第2版)》介绍了双相钢的产生、发展、工业生产和新近应用概况;论述了双相钢的微观结构特征、单轴拉伸下的变形特性、Bauschinger效应成形性、断裂特性、疲劳和其他工艺性能,以及描述了双相钢变形特性的连续力学和微观力学模型。
《双相钢:物理和力学冶金(第2版)》可供冶金企业、机械制造企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企业从事金属材料、热处理和力学性能的科研或工艺开发的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材料专业的师生、研究生阅读或参考。
1 双相钢的产生与发展
1.1 概述
1.2 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的应用
1.3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发展和双相钢的产生
1.4 双相钢的发展概况
参考文献
2 临界区加热1时奥氏体的形成
2.1 概述
2.2 临界区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
2.2.1 奥氏体形成的观察
2.2.2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
2.3 临界区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模型
2.3.1 奥氏体长大的几何特征
2.3.2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的计算
2.3.3 奥氏体的长大和合金元素分配
2.3.4 碳和合金元素在a和y相中的分配及其意义
2.4 影响临界区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因素
2.4.1 钢的成分
2.4.2 初始显微组织
2.4.3 热处理工艺
2.5 临界区加热时奥氏体形成图
参考文献
3 双相钢的显微组织
3.1 概述
3.2 双相组织的形貌学
3.2.1 复相组织
3.2.2 弥散组织
3.2.3 网状组织
3.2.4 双相组织
3.3 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特征
3.3.1 双相钢显微组织的显示方法
3.3.2 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特征
3.3.3 扫描电镜观察时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特征
3.3.4 透射电镜观察时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特征
3.4 双相钢显微组织参数的定量测试方法
3.4.1 马氏体体积分数的测定
3.4.2 马氏体岛大小的测定
3.5 影响双相钢显微组织特征的因素
3.5.1 合金元素
3.5.2 临界区加热温度
3.5.3 加热后冷却速率
3.5.4 热轧工艺
3.5.5 轧制变形的影响
3.5.6 临界区加热前组织状态
3.5.7 回火
3.6 双相钢显微组织的变形
3.7 综述
参考文献
4 双相钢在单轴拉伸下的变形特性
5 描述双相钢变形特性的模型
6 双相钢中的包辛格效应和矫顽力
7 双相钢的成形性
8 双相钢的断裂特性
9 双相钢的其他性能
10 双相钢和其他高强度钢性能的对比
11 双相钢的工业生产和应用
附录
附录1 数点法(或截线法)测定双相钢巾马氏体体积分数的统计处理
附录2 FLD的三种理论分析对比
所谓双相不锈钢是在其固溶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约各占一半,一般量少相的含量也需要达到30%。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Nb、Ti,...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本书分为上篇“平面构成”和下篇“色彩构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最后章节选编了一些本校历年来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此外,本书最后部分附有构成运用范例及题型练习,可供自考学生参考。本...
论述用普通低碳20钢生产高强主工双相钢丝的可行性,实验表明,适于拔丝的双相组织是在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的铁素体岛,这种组织经过深度拉拔后能得到很高的抗拉强度,并且能得到绳用钢丝所需要的弯曲和扭转次数。
<正>本书主编王双亭,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主要从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摄影像片的获取原理与技术;第三章介绍了中心
物理力学虽然还处在萌芽阶段,很不成熟,而且继承有关老学科的地方较多,但作为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确有一些独具的特点。它们是:①注重机理分析:物理力学着重于分析问题的机理并借助建立理论模型来解决具体问题,只有在进行机理分析而感到资料不够时,才求助于新的实验。②注重运算手段:能直接利用物理力学的成果,而不满足于问题的原则解决,要求作彻底的数值计算。因此,物理力学的研究力求采用高效率的运算方法和现代化的电子运算工具。③注重从微观到宏观:以往的技术科学和绝大多数的基础科学,都是或从宏观到宏观,或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微观,而物理力学则建立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成就之上,运用这些成就,建立起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理论,这也是物理力学建立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虽然物理力学引用了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的许多结果,但它并不完全是统计物理或者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因为无论是近代物理还是近代化学,都不能完全解决工程技术里所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物理力学所面临的问题往往要比基础学科里所提出的问题复杂得多,它不能单靠简单的推演方法或者只借助于某一单一学科的成就,而必须尽可能结合实验和运用多学科的成果。
物质的性质及其随状态参量变化规律的知识,无论对科学研究还是工程应用都极为重要,力学本身的发展就一直离不开物性和对物性的研究。
近代工程技术和尖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需要深入研究各种宏观状态下物体内部原子、分子所处的微观状态和相互作用过程,从而认识宏观状态参量扩大后物体的宏观性质和变化规律。因此,物理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不但可直接为工程技术提供所需介质和材科的物性,也将为力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创造条件。
焦炭物理性质包括焦炭筛分组成、焦炭散密度、焦炭真相对密度、焦炭视相对密度、焦炭气孔率、焦炭比热容、焦炭热导率、焦炭热应力、焦炭着火温度、焦炭热膨胀系数、焦炭收缩率、焦炭电阻率和焦炭透气性等。
焦炭的物理性质与其常温机械强度和热强度及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焦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真密度为 1.8-1.95g/cm3;
视密度为 0.88-1.08g/ cm3;
气孔率为 35-55%;
散密度为 400-500kg/ m3;
平均比热容为 0.808kj/(kg·k)(100℃),1.465kj/(kg·k)(1000℃);
热导率为 2.64kj/(m·h·k)(常温),6.91kg/(m·h·k)(900℃);
着火温度(空气中)为 450-650℃;
干燥无灰基低热值为 30-32kj/g;
比表面积为 0.6-0.8m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