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三峡工程明渠导流及通航研究与运行实践 | 完成人 | 郑守仁等 |
---|---|---|---|
获奖情况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完成单位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等 |
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100433B
主要完成人:郑守仁、朱光淬、张超然、徐勤勤、赵世强、夏仲平、杜宗伟、戴会超、杨文俊、宁廷俊
主要完成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重庆交通学院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重庆长江轮船公司、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很简单,用船闸。三峡船闸学名是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大坝左侧的坛子岭外侧,世人称之为“长江第四峡”,每个闸室长280米,宽34米,这个大小和现在的葛洲坝的船闸大小是一样的,不过葛洲坝是单级船闸。 ...
上述的“据说有人考察得出结论,利大于弊是暂时的,待数百年后,中国的三峡水利工程会付出大于收获,将会成为中国发展的一大包袱……”我不敢苟同,因为中国的三峡水利工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且不会是暂时的,水能得...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坝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坝轴线全长2...
通过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导流通航研究及实践,在巨大导流流量和极高通航水流条件下,导流明渠满足了客货轮的通过能力,成功地解决了弯道上明渠导流及施工通航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对导流明渠的研究中,运用了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水流特性数值实验室模型等有关明渠导流及通航的创新技术,改进了明渠体形,解决了特殊情况下明渠通航条件问题。
简介了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施工通航水力学成果。其内容包括:航线选择,纵向围堰首部形式,明渠最佳断面形式,明渠各部位冲刷对通航的影响。最后,还对提高明渠通航流量级别及进一步减小明渠工程量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其研究成果已被设计单位采用。
《三峡工程资本运营探索与实践》作者李永安先生长期从事基本建设管理和水电工程建设,他参与了三峡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既是三峡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者,也是三峡工程资本运营的领航者。1986年,李永安先生在负责筹建开发清江流域时就提出了“业主负责,流域规划,建管结合,滚动开发”的模式,为水电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作者在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资本运作、现代企业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由他研究并出版关于三峡工程资本运营实践的专著,值得我国工程界、企业界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所做的贡献是值得推荐和表彰的。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序言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移民环境容量研究
第二章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游洼地土壤潜育化沼泽化和湖泊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第三章 三峡工程对河口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 三峡工程与环境污染及人群健康
第五章 三峡工程对物种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影响研究
第六章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小流域山地灾害防治
第七章 综合评价与宏观战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2100433B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专著系列书共9册,是中国科学院主持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成果的理论总结。
该书为系列专著的总论部分,在大量实地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全面、具体、系统地研究了三峡库区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全书共分七章。其中包括移民环境容量、土壤侵蚀、物种资源和自然景观及其变化、产沙规律、农田地表径流、污染及其预测与防治、工程的综合评价等地学界及各界人士最关心的敏感问题。
该书内容翔实、材料丰富、数据可靠、重点突出、学科范围广、综合性强,丰富和发展了环境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论证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长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三峡工程的决策者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可供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评价、环境管理)、地理学、生物学、水电工程学、生态学等学科研究人员及有关三峡工程及其他建设工程的决策者及领导干部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