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三峡工程库区巴东组斜坡变形特性及机理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要完成人 | 唐辉明、邓清禄、黄学斌、徐开祥、程温鸣、易顺华、王亮清、李华亮、刘斌、练操、荆宏远、章广成、马淑芝、刘新喜、范雷、李振宇 | 项目类别 | 科研项目 |
主要成果包括研究报告1份,1:1万巴东新城区、巫山新城区、奉节宝塔坪小区工程地质图及1:20万三峡库区巴东-奉节库段区域地质与大型滑坡分布图各一幅。取得的认识主要包括:1)提出斜坡松散地质体术语,它既包含各种成因的堆积体,也包含非堆积成因的松散斜坡,如倾倒岩体、深层蠕变岩体;2)以斜坡岩体时效变形的观点研究了斜坡松散地质体的成因;3)三峡库区巴东组是深厚层松散斜坡发育的物质基础,巴东组第一、三段以碳酸盐矿物为主,不同程度地含泥质,第二、四段以泥质成分为主,在重力或构造应力作用下两者的变形特征是不同的,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泥质矿物的微粒性、吸水性、膨胀性、可塑性等,是巴东组斜坡易滑性的内在因素;4)三峡库区特定的历史构造为巴东组深厚层松散斜坡发育准备了变形条件,三峡库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与八面山弧形构造带的接合部,构造变形强烈,构造样式多样,对三峡库区发育深厚层松散体斜坡有重要影响;5)引进核磁共振(SNMR)手段认识滑坡地下水储存规律,并以巴东赵树岭滑坡为例,对滑坡地下水储存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滑坡地下水分层规律及岩体水文地质参数,以此为基础,建立三维水-岩耦合模型,进行了滑坡稳定性水-岩耦合分析,初步模拟出水库蓄水位变化-渗流场变化-滑坡稳定性变化的关系与演化趋势;6)选择巴东组斜坡中不同背景条件的深厚层松散地质体,包括巴东黄土坡和黄蜡石、巫山新城区及奉节宝塔坪,对其地质结构进行了解剖,建立了其形成演化的模式;7)开展了库水作用下巴东组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根据三峡水库水位调控方案和三峡库区滑坡地下水作用力学模式,分析库水位下降时的滑坡渗流场,建立了不同条件下巴东组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法的思路与方法,以红石包、赵树岭滑坡为例,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示范。研究所获认识将推进三峡工程库区巴东组斜坡地质问题研究的深入,为巴东、巫山、奉节主城区未来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性的资料与依据。,主要成果包括研究报告1份,1:1万巴东新城区、巫山新城区、奉节宝塔坪小区工程地质图及1:20万三峡库区巴东-奉节库段区域地质与大型滑坡分布图各一幅。取得的认识主要包括:1)提出斜坡松散地质体术语,它既包含各种成因的堆积体,也包含非堆积成因的松散斜坡,如倾倒岩体、深层蠕变岩体;2)以斜坡岩体时效变形的观点研究了斜坡松散地质体的成因;3)三峡库区巴东组是深厚层松散斜坡发育的物质基础,巴东组第一、三段以碳酸盐矿物为主,不同程度地含泥质,第二、四段以泥质成分为主,在重力或构造应力作用下两者的变形特征是不同的,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泥质矿物的微粒性、吸水性、膨胀性、可塑性等,是巴东组斜坡易滑性的内在因素;4)三峡库区特定的历史构造为巴东组深厚层松散斜坡发育准备了变形条件,三峡库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与八面山弧形构造带的接合部,构造变形强烈,构造样式多样,对三峡库区发育深厚层松散体斜坡有重要影响;5)引进核磁共振(SNMR)手段认识滑坡地下水储存规律,并以巴东赵树岭滑坡为例,对滑坡地下水储存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滑坡地下水分层规律及岩体水文地质参数,以此为基础,建立三维水-岩耦合模型,进行了滑坡稳定性水-岩耦合分析,初步模拟出水库蓄水位变化-渗流场变化-滑坡稳定性变化的关系与演化趋势;6)选择巴东组斜坡中不同背景条件的深厚层松散地质体,包括巴东黄土坡和黄蜡石、巫山新城区及奉节宝塔坪,对其地质结构进行了解剖,建立了其形成演化的模式;7)开展了库水作用下巴东组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根据三峡水库水位调控方案和三峡库区滑坡地下水作用力学模式,分析库水位下降时的滑坡渗流场,建立了不同条件下巴东组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法的思路与方法,以红石包、赵树岭滑坡为例,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示范。研究所获认识将推进三峡工程库区巴东组斜坡地质问题研究的深入,为巴东、巫山、奉节主城区未来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性的资料与依据。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060155 |
成果名称 |
三峡工程库区巴东组斜坡变形特性及机理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要完成人 |
唐辉明、邓清禄、黄学斌、徐开祥、程温鸣、易顺华、王亮清、李华亮、刘斌、练操、荆宏远、章广成、马淑芝、刘新喜、范雷、李振宇 |
研究起始日期 |
2003-11-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05-09-01 |
主题词 |
三峡工程库区;巴东组;斜坡变形 |
任务来源 |
部门计划; |
三峡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经过全体建设者、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群众的艰苦努力,三峡工程于2009年如期完成了初步设计建设任务,2010年10月试验性蓄水...
上述的“据说有人考察得出结论,利大于弊是暂时的,待数百年后,中国的三峡水利工程会付出大于收获,将会成为中国发展的一大包袱……”我不敢苟同,因为中国的三峡水利工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且不会是暂时的,水能得...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20世纪90年代,经过中华人民共和...
以三峡工程右岸浅埋地下厂房为例,基于施工期变形监测资料及数值模拟分析,结合地质和施工资料,对地下厂房围岩变形特征及其机制进行分析。围岩变形受结构面分布、自然应力场及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由于地下电站区最大水平主应力近垂直于厂房轴线,大跨度高边墙厂房顶拱易产生向上抬起变形,而边墙以近水平向卸荷变形为主,且边墙变形明显较顶拱变形大;与边墙小角度相交的断层主要表现为卸荷张开变形,断层与开挖面之间的岩体变形集中;偏压地形的山峰一侧围岩变形普遍较大。围岩的上述变形特征表明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中应充分考虑其相关的地质条件,建立如实反映工程实际的地质力学模型是成功的工程实例数值分析的前提。
三峡库区发育于三叠系巴东组地层中的滑坡规模巨大,成因复杂,潜在危害严重。总结分析已有资料,对巴东型滑坡典型滑带土岩性与微观结构特征,滑带土颗粒成分、矿物成分与物理力学特征,以及滑带土亲水性与滑坡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现滑带土呈层状结构和含亲水性较强的粘土特征,是滑带土易饱水软化的重要条件,其力学强度受饱水的影响较大,进而牵引坡体产生滑移。
斜坡变形破坏监测是了解和掌握斜坡变形破坏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塌、滑波、泥石流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滑流及其他类型斜坡变形破坏的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同时,监测结果也是检验斜坡变形破坏分析评价及防治工程宏观效果的尺度。
因此,监测既是斜坡变形破坏调查、研究与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获取崩塌、进行调查滑坡等山地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监测可掌握崩滑流的变形特征及规宏观律,预测预报崩滑体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失稳方式、发生时间及危害性及时采取防灾常等现象措施,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2100433B
斜坡蠕动变形是指斜坡岩(土)体向临空方向发生长期缓慢变形并逐渐改变其稳定性的现象 。
这类斜坡大多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及坡面泥石流。修建水利工程时,对大坝两岸和其他水工建筑扬边坡是否存在斜坡蠕动变形现象,以及这类斜坡的稳定特点要进行详细的研究,作好监测和预报工作,并采取适当工程措施,以保持边坡稳定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