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5-7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
生于高山崖坡和峭壁陡岩上,海拔3000-4300米。产中国四川西部和中部。模式标本采自宝兴县。
水仙杜鹃是常绿小灌木,常匍匐状,高30-60厘米。分枝繁密,短而细,密被平伏及长柄鳞片,无毛。叶芽鳞宿存。叶芳香,革质,椭圆形、宽椭圆形或卵形,长8-16(-20)毫米,宽3-8(-11)毫米,顶端圆,有小突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反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幼时被鳞片,不久变光滑,下面淡褐色至深褐色,密被具不等长柄的鳞片,常重叠排成3层,最下层鳞片金黄色;叶柄长2-4毫米,密被鳞片。
花序顶生,头状,具花5-7(-12)朵,排列疏松;花芽鳞脱落或宿存,约与花梗等长;花梗长2-8毫米,密被鳞片;花萼发达,5裂,裂片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3-4(-6)毫米,外面被鳞片,边缘被长缘毛;花冠狭管状,长1-1.6厘米,淡黄色,裂片开展,长4-7毫米,花管较裂片长,长6-9毫米,其外面和裂片基部被明显的鳞片,内面密被柔毛;雄蕊5,不等长,长3-5毫米,内藏于花管,花丝光滑;子房卵圆形,长1-1.5毫米,密被鳞片,花柱与子房等长或稍短,直而粗壮,光滑。
蒴果卵圆形,长约4毫米,疏生鳞片,被包于宿存的花萼内。花期5-7月,果期10月。
性喜温暖湿润,又要排水良好。在风水学上有很大的作用,放在书房客厅均能营造一定的高雅氛围,放在厨房还能吸收家里的废物。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忌阳光暴晒。毛杜鹃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怕热,耐半阴,不耐长时间强光暴晒。生长适温15~28℃,冬季能耐-8℃低温。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壤土为宜。
喜温暖、半阴、凉爽、湿润、通风的环境;怕烈日、高温;喜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土壤;忌碱性和重粘土; 排水通畅,忌积水。
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
播种为有性繁殖。由于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很低,一般都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鹃的结实率,获得较多的种子。其主要做法是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选择长势好,花色美的健壮母本,移至温室,每盆选留花朵大、开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养分集中,待到花柱头上出现粘液时,即用新毛笔蘸取父本的花粉去涂几次就行了。授粉一周后,将花盆移至室外,加强水、肥管理,大概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到11-12月即可见到果实逐渐由青色变为褐色,种子就成熟了。随即将其采下,让其阴干,扬净,置于阴凉通风处。
杜鹃种子很细小,不宜长时间贮存,否则发芽率低。若是常绿杜鹃种子,即应随采随播,播在温室内的盆中;若是落叶杜鹃种子,则可放到明年春天播种。
播种的盆宜采用浅瓦盆,播种的泥土,可在背阳的山坡表面挖取带青苔的疏松表土,拣去石粒,最好用40%的福尔马林加100倍水的稀释液喷洒一次,进行消毒,再行晾干。也可放到蒸汽中蒸15-25分钟消毒,然后晒至半干即可待用。播种前,先将浅盆浇潮,在底层放入一层约2厘米的木炭屑,再铺上一层5-6厘米厚的消毒土,刮平,稍压实,然后均匀地将种子分格在上面,轻轻压一压,不可用喷壶喷水,最好采用浸盆坐水的方法。在上面盖一块玻璃,移至温室内。盆土表面干燥时,可雾状地喷些水,但不可喷得太多,经常保持盆土潮润就可以了。
播种后,一般经5-6星期即可发芽。在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用小竹片轻轻夹出,分栽于另外的盆中,不要栽得太密,要稀些,栽好后用芦席等遮荫,不可让太阳直晒,也不可让雨水淋到。在苗幼嫩时,不要施肥,等到第二年小苗长到近10厘米高时,再开始浇施薄肥;一般第二年春末到早秋,可单株分栽。到第三年苗株长到20厘米高时,如果养护得好,就有少数株苗可以开出鲜花来。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要使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控温在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样经过一个半月即可开花。要使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开花。
发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芽前可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的波尔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喷1次;发病后可喷洒65-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4次,隔7-10天喷1次。
叶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4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共喷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为防止叶片黄化,还可增施硫酸亚铁。
受害嫩枝叶片顶端布满稠密的白色或粉红色的螨质层,有时叶片产生螨瘿,多由蚜虫刺伤叶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叶的同时,喷洒含硫酸铜的药剂;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或将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内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虫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虫。
症状:为害状成虫、若虫都群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受害叶背面出现很象似被溅污的黑色粘稠物。这一特征易区别于其它刺吸害虫。整个受害叶背面呈锈黄色,正面形成很多苍白斑点,受害严重时斑点成片,以至全叶失绿,远看一片苍白,提前落叶,不再形成花芽。
防治方法:冬季彻底清除盆花、盆景园内周围的落叶、杂草。对茎干较粗并较粗糙的植株,涂刷白涂剂。 在越冬成虫出蛰活动到第一代若虫开始孵化的阶段,是药剂防治的最有利时机。可喷50%杀螟松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10-20%拟除虫菊酯类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症状:根上出现水渍状褐斑、软腐,后腐烂脱皮,木质部呈黑褐色,树皮逐渐呈灰白色,并会逐步蔓延,“进而扩大到树干整个皮层坏死,切断养分及水分的输导,使顶端嫩叶逐步干枯,并自上而下,枝叶萎蔫失水干枯,以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半知菌类镰孢霉属真菌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数年内遇合适寄主仍有侵染力,凡碱性土壤、湿度大、温度偏高,均有利于病害的发展蔓延,故确诊后,应对死株及盆土及时处理。对邻近的植株可用0.1%高锰酸钾浸泡或淋洗全株,并用净水冲洗后再上盆,盆土可事先用70%托布津1000倍液喷浇。应注意改善场地通风,早晚增加光照,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在每年5月份左右用200倍托布津涂抹主干,每7天至10天涂一次,连续三次,预防感染。
症状:主要吸取植株的汁液并使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严重时造成叶片转黄脱落。新梢生长差,树势减弱。发病规律在每年的6-8高温,干旱时危害尤为严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气则危害较轻。
防治方法:在冬季清除枯枝落叶以消灭约冬成虫,在3月开始发生危害时用10%天皇星乳油1000倍液,7051杀虫素(灭虫灵)3000倍液或哒嗪酮(速螨酮)1000倍液喷杀。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南天竹的生长习性 南天竹的生长习性 南天竹性喜温暖及湿润的环境,比较 耐阴。也耐寒。容易养护。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 土。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既能耐湿也能耐旱。比较喜肥,可多 施磷、钾肥。生长期每月施 1~2 次液肥。盆栽植株观赏几年后, 枝叶老化脱落,可整型修剪,一般主茎留 15cm左右便可, 4月修 剪,秋后可恢复到 1m高,并且树冠丰满。 常绿灌木。土壤。花期 5-7 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 多栽于庭园。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 土生长。 南天竹的养殖方法 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 可于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 季进行。扦插以新芽萌动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进行。室内养 护要加强通风透光, 防止介壳虫发生。 种子繁殖 秋季采种,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 按行距 33厘米开沟, 深约
香樟 樟树多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 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 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 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 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女贞 女贞耐寒性好,耐水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荫。大叶女贞木樨科女贞属 ,别名: 桢树,大叶女贞,高杆女贞。树皮灰绿色,平滑不开裂。枝条开展,光滑无毛。浆果状核果 近肾形, 10~11 月果熟,熟时深蓝色。大叶女贞不耐干旱和瘠薄,适生于肥沃深厚、湿润 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 大叶女贞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暖环境。适生于深厚、肥沃、湿 润的土壤,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酸性、中性、碱性土及轻度盐碱土均可生长。深根性,侧根 广展,抗风力强。忌积水,不耐
喇叭水仙品种
喇叭水仙有几个变种:
大花喇叭水仙(var.Major):花朵特别大;
二色喇叭水仙(var.bicolor):花被白色,副冠黄色;
淡黄喇叭水仙(var.Johntonii):植株较小,副冠较短;
重瓣喇叭水仙(var.Planus):花的副冠及雌雄蕊全部瓣化,与水仙花的形态迥异,花很大,直径约7厘米。
此外可作为切花栽培种的有:
红口水仙(N.poticus):叶略带白粉,花葶2棱,双呈叶略高,副花冠浅杯状,橙红色;
明星水仙(N.incomparabilis),叶粉绿色,花葶有棱,与叶同高,1葶1花。1950年英国皇家园艺协会将喇叭水仙品种分为:①喇叭水仙品种群(Trum-pet);②大副冠品种群(Large-cupped);③小副冠品种群(Small-cupped);④重瓣水仙品种群(Double)。
水仙全世界共有800多种,其中的10多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水仙多分布在中欧、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区。中国水仙,在中国的大品种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Roem,是一个类型。除了中国常见的白色水仙外,还有一个黄色的品种叫喇叭水仙。对中国水仙的来源,有学者考证,是五代时由国外传入,名称出于意译。
喇叭水仙:鳞茎球形,叶扁平线形,长20~30厘米,宽1.4~1.6厘米,灰绿色,光滑。花单生,大型,淡黄色,径约5厘米;副冠约与花被片等长。花期二、三月。本种有许多园艺品种,有宽叶和窄叶品种,有花被白色、副冠黄色或花被副冠全为黄色的。
围裙水仙:植株低矮,叶细带状,暗绿色;花单生,形小,副冠长漏斗状 花的被片很小,花色纯黄。
仙客来水仙:植株矮小,花2~3朵聚生,形小而下垂或侧生;花黄色,花被片向后卷曲。
明星水仙:鳞茎卵圆形。叶扁平状线形,长30~40厘米,宽1厘米左右,粉绿色。花单生,平伸或稍下垂, 直径5~5.5厘米;花被与副冠均黄色,亦有花被白色的品种。花期4月中旬。
三蕊水仙:植株矮小,花1~9朵聚生,雄蕊仅三枚,伸出副冠之外;花白色,形似仙客来水仙而副冠短。
法国水仙:花3~10朵聚生;副冠与花被同色或异色,具芳香。
红口水仙:又称红水仙。叶长30厘米左右,宽0.8~1厘米。花单生,少数一二朵,直径为5~6厘米;花被白色;副冠成浅杯状,黄色,边缘被皱,略带红色。春季开花。
丁香水仙:叶1~3枚,柱状,深绿色,花1~2朵,高脚碟状,直径2.5厘米 花被黄色,副冠桔黄色,具浓香。春季开花。
此外,黄水仙和漳州水仙花也是优质的水仙品种。
中国水仙的主要有两种品系:
单瓣型:福建漳州特产,花冠色青白,花萼黄色,花被6瓣,中间有金色的副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所以叫“金盏玉台”亦名“酒杯水仙”,花期约半个月;若副冠呈白色,花多,叶稍细者,则称“银盏玉台”。
重瓣型(复瓣型):花重瓣,白色,花被12瓣,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没有明显的副冠,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期在二十天左右。花形不如单瓣的美,香气亦较差,是水仙的变种。
另外,还根据产地分为漳州水仙和崇明水仙。通常所说的水仙常指漳州水仙,有着“漳州三宝”之称。漳州水仙又以园山麓种植的为最优,漳州早晨的太阳正好照在山脚下的花田上,下午的斜阳被圆山挡住了射线,向阳、遮阴兼而有之,是个冬暖夏凉的天然屏障。山下,九龙江支流和山谷泉涧纵横交织,水源充足;花田土壤松软,系砂质壤土;加上地质有温泉经过,即使天寒地冻的季节,也能保持适宜的地温。水仙花就是生长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因而品性十分优异。2006年1月9日,中国江苏连云港市民张丙春又培育出了能开出红、黄、蓝、绿等不同种颜色的水仙,因此又叫作彩色水仙。
喇叭水仙,又名黄水仙、漏斗水仙,产于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为球根花卉,花期3~4月。其鳞茎卵圆形,叶扁平呈带形,灰绿色;花大,直径约5厘米;花被淡黄,副花冠桔黄色,花筒向外挺伸似喇叭,因此得名。变种有花朵特大的大花喇叭水仙。花被白色、植株较小,花的副冠及雌雄蕊全部瓣化的重瓣喇叭水仙。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叶扁平阔带形,4-6片,丛生,叶色灰绿并有白粉。花形和中国水仙花的差异很大,花葶从叶丛中抽出,单花生于枝头,高20-30厘米,花大,花瓣淡黄色,花副冠喇叭状,桔黄色。
鳞茎卵圆形,由多数肉质鳞片组成,外皮干膜状,黄褐色或褐色。根纤细、白色,通常不分枝,断后不再生。叶带形扁平,叶面覆白粉。花单生,黄色或淡黄色,稍有香气,花径约10cm。副冠喇叭形,黄色,边缘呈不规则齿牙状且有皱褶。1950年英国皇家园艺协会将喇叭水仙品种分为喇叭水仙品种群、大副冠品种群、小副冠品种群、重瓣水仙品种群。
适应冬季寒冷和夏季干热的生态环境,在秋、冬、春生长发育,夏季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鳞茎处于休眠状态,但其内部进行着花芽分化过程。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至微碱性砂质壤土。冬季能耐-14.7℃低温,夏季37℃高温下鳞茎在土壤中可顺利休眠越夏。花期3~4月。
喇叭水仙花形优美,花色素雅,叶色青绿,姿态潇洒。常用于花坛、花径、岩石园及草坪丛植,也可用于盆栽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