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三维隐蔽型太阳能电池 | 创始人 | 王中林教授,魏亚光博士和研究生本杰明·温超布 |
---|---|---|---|
所属领域 | 可持续能源技术 |
传统的染料太阳能电池利用纳米颗粒和纳米线来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然而这些都是基于二维的平面结构,从而限制了此类光电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开发出纳米和光纤技术相结合的三维染料太阳能电池。其独特的三维结构大大提高了同类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一最新成果近期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上。
王中林教授,魏亚光博士和研究生本杰明·温超布将太阳能电池结构和光纤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纳米结构实现了三维光电池的设计。光纤和纳米线混合结构的三维染料太阳能电池主体结构包括光纤和垂直生长于光纤表面的氧化锌纳米线阵列。太阳光从光纤一端延轴向入射并传播。三维太阳能电池的核心设计思想在于入射光在光纤内传播过程中多次反射。每一次反射过程中,入射光会通过氧化锌纳米线与其表面附着的染料相互作用。多次反射增加了入射光子与纳米线表面的染料相互作用的次数,从而大大增加了对光线的吸收以及光电子的输运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个三维染料太阳能电池,相对于光线照射在光纤侧壁,光线延轴向传播将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提高了六倍。在一个太阳(AM 1.5)光照下,基于氧化锌纳米线的三维染料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3%。这一效率比此前报道的同类型二维染料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高出120%,比使用带有二氧化钛薄膜涂层的氧化锌纳米线的染料太阳能电池效率高出47%。
新型的三维染料太阳能电池在科研和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以纳米线为基础的二维染料太阳能电池的表面面积较小,从而限制了染料的加载和对太阳光的吸收。增加纳米线的长度可以增大表面积,但纳米线的长度受到材料制备和电子扩散长度的限制。三维染料太阳能电池的独特结构克服了上述困难:入射太阳光在光纤内多次反射,在不增加电子输运距离的情况下多次与纳米线表面的染料相互作用,大大增加了对光线的吸收以及光电子的输运效率。在应用上,三维染料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主要优点:首先,光纤的使用使得太阳能电池得以远程工作和具有高移动性。它可以工作在太阳光无法到达的地层和海洋深处;其次,三维染料太阳能电池可以有更小的尺寸,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流动性,更可靠的设计,更灵活的形状,并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第三,三维染料太阳能电池可以在不同的光强下有效工作,具有较高的动态工作范围。此研究成果为设计使用光纤和有机、无机材料混合结构的三维高效多功能太阳能电池开辟了崭新方法和思路。
光伏组件是由光伏电池片组装拼接而成,电池片是基本组成单元。最终是用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上进行发电,所以他们是从属关系。
在进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设计计算时,对于全年负载不变的情况,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设计计算是基于辐照最低的月份。如果负载的工作情况是变化的,即每个月份的负载对电力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设计时采取的最好方法就...
太阳能电池板用得好一天大约能发电1度。 主要需要太阳好,安装角度正确,对电池充电有最大功率跟踪。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2008年开发出一种新型涂层,将其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能使后者的阳光吸收率提高到96.2%,而普通太阳能电池板的阳光吸收率仅为70%左右。
新涂层主要解决了两个技术难题,一是帮助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几乎全部的太阳光谱,二是使太阳能电池板吸收来自更大角度的太阳光,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的效率。
普通太阳能电池板通常只能吸收部分太阳光谱,而且通常只在吸收直射的太阳光时工作效率较高,因此很多太阳能装置都配备自动调整系统,以保证太阳能电池板始终与太阳保持最有利于吸收能量的角度。
2013年2月18日,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却以木浆为原料,研发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这种"纸糊的"太阳能电池环保、廉价且超薄可弯曲,将来可能大有用武之地。
为了保证透光率,通常太阳能电池板使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副教授能木雅也率领的研究小组以木浆中的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压缩加工,成功研发出厚度仅有15纳米的透明材料,并以此为基板,将光电转换有机材料和配线用压力嵌入,从而制成纸质太阳能电池。
据称,"纸糊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只有3%,远不及一般发电用太阳能电池10%至20%的转换率,但和玻璃基板太阳能电池差不多,而且便携易用,制造简单,成本极低,开发者希望几年后能实用。
成果登记号 |
20200028 |
成果名称 |
利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开展隐蔽地物高精度建模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
主要完成人 |
骆奇峰、李智明、陈桥驿、宋兆璞、邱清清、郭忠平、史汉斌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7-04-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9-03-01 |
主题词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拟合建模 移动测绘 |
能实现实时二维、三维采集、数据传输、数据通讯、波形显示及数据储存。能实现地形测量,具有伪随机夯机震源、水上探测等功能。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