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水污染与水质监测 | 作 者 | 蒯圣龙 |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开 |
正文语种 | 简体中文 |
学习项目1 课程导入
单元1.1 水的循环与水污染
1.1.1 水的循环
1.1.2 水污染
1.1.3 水中污染物质及危害
单元1.2 水质指标与水环境质量标准
1.2.1 废水水质指标
1.2.2 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元1.3 水体自净作用与水环境容量
1.3.1 水体自净作用
1.3.2 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
1.3.3 水环境容量
1.3.4 影响水环境容量的因素
单元1.4 水质监测
1.4.1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4.2 监测项目
1.4.3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单元1.5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5.1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
1.5.2 污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学习项目2 水和废水的监测
单元2.1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1.1 地表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1.2 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1.3 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单元2.2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2.2.1 认识水样
2.2.2 水样采集前的准备
2.2.3 采样方法
2.2.4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2.2.5 水样的预处理
单元2.3 常规项目检测
2.3.1 物理性质的检验
2.3.2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2.3.3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单元2.4 水质监测报告
2.4.1 水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原则和内容
2.4.2 监测报告实例
学习项目3 废水的物理处理
单元3.1 格栅与筛网
3.1.1 格栅
3.1.2 筛网
单元3.2 均质调节
3.2.1 水量调节
3.2.2 水质调节
3.2.3 调节池容积的计算
单元3.3 沉淀
3.3.1 沉淀的基本理论
3.3.2 沉砂池的构造与参数
3.3.3 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单元3.4 气浮
3.4.1 气浮原理
3.4.2 气浮设备类型
3.4.3 溶气气浮系统的组成
3.4.4 气浮的优缺点
单元3.5 废水预处理实例分析
3.5.1 工程概况
3.5.2 设计水量及水质
3.5.3 处理工艺流程
3.5.4 预处理工艺说明
3.5.5 主要预处理构筑物
3.5.6 预处理系统运行效率分析
3.5.7 建议
学习项目4 废水的化学处理
单元4.1 中和法
4.1.1 概述
4.1.2 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4.1.3 碱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单元4.2 混凝法
4.2.1 胶体的特性
4.2.2 混凝原理
4.2.3 混凝剂
4.2.4 混凝过程
4.2.5 混凝设备
单元4.3 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沉淀法
4.3.1 化学氧化还原法
4.3.2 氧化法处理工业废水
4.3.3 还原法处理工业废水
4.3.4 化学沉淀法
4.3.5 化学沉淀法的运行管理
单元4.4 消毒处理
4.4.1 氯气消毒
4.4.2 臭氧消毒
4.4.3 二氧化氯消毒
4.4.4 氯胺消毒
4.4.5 紫外线消毒
学习项目5 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单元5.1 吸附法
5.1.1 吸附原理及分类
5.1.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线
5.1.3 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
5.1.4 吸附剂及其再生
5.1.5 吸附操作的方式及设计
单元5.2 离子交换
5.2.1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5.2.2 离子交换剂
5.2.3 离子交换系统和设备
5.2.4 离子交换树脂的变质、污染及其防止
单元5.3 膜分离技术
5.3.1 电渗析技术
5.3.2 反渗透
5.3.3 超滤
5.3.4 微孔过滤
单元5.4 萃取
5.4.1 液-液萃取过程
5.4.2 萃取方式
5.4.3 萃取设备
学习项目6 废水的生物处理
单元6.1 污水生物处理概述
6.1.1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
6.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
6.1.3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6.1.4 污水的可生化性
单元6.2 活性污泥法
6.2.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
6.2.2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6.2.3 曝气设备
6.2.4 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设计
6.2.5 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
单元6.3 生物膜法
6.3.1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6.3.2 生物滤池
6.3.3 生物转盘
6.3.4 生物接触氧化法
6.3.5 生物流化床
单元6.4 厌氧生物处理
6.4.1 概述
6.4.2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
6.4.3 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因素
6.4.4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法
单元6.5 污水脱氮除磷
6.5.1 脱氮原理
6.5.2 生物脱氮工艺
6.5.3 除磷原理
6.5.4 除磷工艺
学习项目7 污泥处理与处置
单元7.1 污泥的性质
7.1.1 污泥的分类
7.1.2 表示污泥性质的指标
7.1.3 污泥的输送
7.1.4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单元7.2 污泥浓缩
7.2.1 重力浓缩
7.2.2 气浮浓缩
7.2.3 离心浓缩
单元7.3 污泥消化
7.3.1 厌氧消化
7.3.2 好氧消化
单元7.4 污泥脱水
7.4.1 污泥的自然脱水
7.4.2 污泥的机械脱水
单元7.5 污泥的最终处置
7.5.1 农业使用
7.5.2 工业使用
学习项目8 实验实训
单元8.1 常规监测项目分析
8.1.1 色度的测定
8.1.2 浊度的测定
8.1.3 悬浮固体的测定
8.1.4 氨氮的测定
8.1.5 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8.1.6 废水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8.1.7 挥发酚的测定
8.1.8 水中铬的测定
8.1.9 校园及周边水环境监测实训
单元8.2 给水处理工程实训
8.2.1 自由沉淀实验
8.2.2 混凝实验
8.2.4 气浮实验
8.2.5 过滤实验
8.2.6 滤池的反冲洗实验
8.2.7 离子交换实验
8.2.8 活性炭吸附实验
8.2.9 反渗透膜组件分离实验
8.2.10 曝气充氧实验
8.2.11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
8.2.12 厌氧消化实验
附录
附录1 水质分析方法标准一览表
附录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
附录3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单位:mg/L
附录4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
参考文献 2100433B
水资源与水污染,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水样的保存、运输和预处理,水质监测的方法,污水的物理处理技术,污水的化学处理技术,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方法。《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城市水利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水污染与水质监测》对水质监测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阐述清晰,介绍了水质监测和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重视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培齐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城市水利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水污染与水质监测》主要作为高职高专城市水利专业及环境类其他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环境保护相关单位及职业资格考证的培训教材。
大肠菌太多了,注意
1.环保局 2.水务局 3.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所) 4.各级卫生防疫站5.各学校或企业实验室化验室
环境监测角度的水质5参数是:PH 水温 浊度 电导率 溶解氧 &n...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的问题及建议——结合黄河流域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应急水质监测的特点和原则、存在问题,提出水量调度期间,尤其是黄河旱情紧急情况下,应树立水量水质统一监测意识,成立应急监测组织,制订应急水质监测预案,建立污染物...
水质监测是开展水源保护工作和进行环境水利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了解和掌握水质污染状况、污染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必要手段,也是防止污染,制定各种标准和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7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都建立了周密的监测网络系统,包括各级地面和水面监测站。此外,还采用了卫星监测、高空监测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为了监测水中复杂有机物,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网络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为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制定以及未来水质状况的预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根据监测目的,水质监测可分为常规监测和专门监测两类。常规监测是为了判别、评价水体环境质量,掌握水质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和积累本底值资料等,需对水质进行定点、定时的监测。常规监测是水质监测的主体,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专门监测是为某一特定研究服务的监测。
水质监测的基本工作包括;①站网规划(包括设点布点),建立水质站网应具有代表性、完整性,站点密度要适宜,以能全面控制水系水质基本状况为原则,并应与投入的人力、财力相适应。②采样,包括采样工具、采样方法和采样频率等。③测定项月和分析方法,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lob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GEMS)规定,水质测定项目分为3类,即:基本测定项目、有全球意义的项目和任意选定项目。我国将水质测定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水质分析方法一般均按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凡参加GEMS的水质测站,分析方法一般均执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单位推荐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操作指南》(1978年)。④数据处理(包括挝原始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整编等),80年代以来,水质数据处理已逐步实现计算机化。
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的方法取决于检测的目的。一般步骤:确定检测区的特征;定义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目的;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地下水易污染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监测网设计。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水质监测可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库、 海水)和地下水;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及各种废水。对它们进行监测的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对进水江\河\湖泊\水库\海洋等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b.对生产过程\生活设施及其他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等提供依据。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