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总体规划,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投资共需1109.4亿元,主要包括移民建设投资772.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0.9亿元、公共服务及其他投资159.4亿元,自主拆迁投资12.1亿元,以及24.8亿元的土地整治投资。陕北白于山区移民搬迁的资金则需要近50亿元。陕西将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据了解,陕西目前已投入10亿元启动资金,省级2011年用于群众搬迁的住房补助资金也已全部落实。 2100433B
陕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山体稳定性脆弱,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去年百年不遇的洪灾中,11个重灾县均位于陕南三市,地质灾害致使当地居民遭受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共计559万人受灾,因山洪滑坡泥石流死亡、失踪300多人。白于山区是陕西三大贫困地区之一,地跨榆林和延安两市,农业总人口80.2万人。该地区干旱缺雨,而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盐碱等矿物质,长期饮用危害人体健康。
陕西省政府2011年2月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11—2015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分别涉及搬迁居民240万人和39.2万人。实施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既是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部署。从2011年起,陕西将用10年时间,彻底解决地质灾害给群众带来的威胁。
应该在145元左右
来说两句:工程造价和工程总投资是又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说它有联系是指都是从工程的不同侧面来表示各该工程的价值。而工程造价系通称、泛指,在不同场合,其含义不同,它可以指建筑工程造价和建安工程造价,...
安装造价,受到地区及所用主材品牌差异影响较大,最近的是去年高出一般的1.普通住宅安装单方造价260元(包括: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消防喷淋、电气) 2.公共建筑安装单方造价450元(包括:给排水、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对于电力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水电站开发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由此而导致的移民工程也日益增多。移民工程受到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并且工程项目较为分散,主体工程和移民工程在时间上存在差距,进度无法保持一致,这就增加了投资控制的难度,对移民工程的进度也造成了影响。文章对移民工程的特点以及投资控制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于电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水电开发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因此现在移民专项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移民工程项目具有分散性、容易受到环境制约、移民工程和主体工程建设就存在时间差,进度不一致,所以,投资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阻碍了水电站移民工程的进度。本文通过讨论水电站移民工程过程中投资控制的一些难点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希望为水电站移民工程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完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工程建设,认真开展教育培训,同步发展致富产业,稳步实施移民搬迁,切实强化服务管理,生态移民工程进展态势良好。现将生态移民工程情况通报如下:
移民安置,不是移完了事。近年来,来宾市兴宾区从移民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特色产业、整治村屯脏乱差环境等入手,全力推进移民新村“生态乡村”建设。
该区结合区情,根据移民村自然、经济、区位等不同特点,严格管控移民房屋建筑,力争民居房屋建筑风格一致,体现地方民族特色,与周边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同时,抓住国家实施石漠化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等政策机遇,瞄准上级扶贫工作投资导向,加强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做好公益林、生态林、防护林规划保护,永葆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加强河流、溪流整治,推进机耕道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冲沙压;加大惩罚力度,保持江河湖泊水质干净。
目前,兴宾区12个申报自治区级移民村屯绿化示范村屯获批,分2年实施,每年投入72万元。2007年至今,全区共完成42个村组的道路硬化236.78公里、建设排水沟42.7公里、灯光球场13座等基础设施,同时对1254户移民户进行旧房改造。
同时,该区以“一村一品”创建活动为载体,结合自治区的移民收入倍增实施方案,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移民村屯木材加工业,助推移民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区发展移民村屯木材加工企业2家;并借力移民部门培训基地,普及多种先进技术,组织移民代表到桂林黄竹岗等培训基地考察学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成功打造城厢镇泗贯村委综合场200多亩标准化商品蔬菜示范基地,产值8000元/亩以上。
总体看,一年来,各地各部门通过抓新村布局、抓方案审查、抓产业发展、抓教育培训、抓政策配套、抓协调对接、抓监督管理、抓宣传引导,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为顺利实施生态移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临建设现场,决策、指导生态移民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是部门协调配合。自治区各部门立足本职,依据规划,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联合审查。先后出台了涉及生态移民的水资源利用、土地调整、住房建设、资金管理、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民政救助、金融支持、计划生育、企业参与、供电服务、户籍管理、基层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生态移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新华社宁夏分社、人民日报宁夏记者站以及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行专版,对生态移民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
三是政府强力推动。各市、县(区)和自治区农垦局充分履行建设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注重在资源配置、工程建管、产业发展、移民安置以及保障移民持续增收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涌现出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四是社会力量参与。自治区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不同方式参与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目前已有150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生态移民建设,捐建社会公益事业,扶持移民发展产业,接纳劳务移民,进一步带动移民增收致富。
五是创新移民安置。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安置模式,在实现移民“稳得住”上下功夫、做文章。农垦局提出了户均1座种养设施、1个就业岗位、6分庭院经济,人均5分特色产业的“1165”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青铜峡市制定了人均1亩水浇地,户均1套房、1头奶牛、1个就业岗位、1次职业培训的“5个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红寺堡区依托弘德慈善工业园区建设,制定了户均1座养殖暖棚、2亩设施农业、企业流转经营3亩土地、1个就业岗位的“123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金凤区确立了户均1套房、1座设施温棚、1个就业岗位的“3个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惠农区确立了户均1套房、1亩地、1个就业岗位,稳定居住两年以后配送1头托管奶牛的“3 1”劳务移民安置模式。
六是监督机构监管。自治区纪检(监察)、督查、审计、财政、住建、移民局等部门对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程监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为打造生态移民质量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全区上下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统一,形成了依国家之助、举全区之力、聚社会之智,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