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生态移民工程 | 启动日期 | 2011年2月 |
---|
陕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山体稳定性脆弱,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去年百年不遇的洪灾中,11个重灾县均位于陕南三市,地质灾害致使当地居民遭受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共计559万人受灾,因山洪滑坡泥石流死亡、失踪300多人。白于山区是陕西三大贫困地区之一,地跨榆林和延安两市,农业总人口80.2万人。该地区干旱缺雨,而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盐碱等矿物质,长期饮用危害人体健康。
按照总体规划,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投资共需1109.4亿元,主要包括移民建设投资772.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0.9亿元、公共服务及其他投资159.4亿元,自主拆迁投资12.1亿元,以及24.8亿元的土地整治投资。陕北白于山区移民搬迁的资金则需要近50亿元。陕西将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据了解,陕西目前已投入10亿元启动资金,省级2011年用于群众搬迁的住房补助资金也已全部落实。 2100433B
陕西省政府2011年2月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11—2015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分别涉及搬迁居民240万人和39.2万人。实施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既是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部署。从2011年起,陕西将用10年时间,彻底解决地质灾害给群众带来的威胁。
你好,白午生态移民开元新居已经交付了第一期。详情可以咨询售楼处。
"文化惠民工程"是在2007年党的提出来的,是全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步提高之后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
所谓惠民工程,是政府的老爷为了自己的政绩想出的一个词汇,它可以是修一条路、建一个公园、广场或农贸市场等,也可以是建学校、医院。总之只要与普通大众有关的,都可以叫惠民工程!
固原市是宁夏中南部生态移民工程的主战场,涉及的移民人数多、资金量大。为把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实施好,确保生态移民资金安全运行并发挥最大效益,固原市审计局作出安排部署,加强对生态移民工程资金的审计监督。
水利移民工作总结 20__年我市移民工作在省移民办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牢固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开发性移民方 针和“发展库区经济、改善移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水利建 设”的指导思想, 围绕解决移民温饱问题, 千方百计增加移民收入, 切实做好移民稳定工作。经过全市移民干部的共同努力, 较好地完 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我市移民工作涉及部管水库、 省管水库以及在建水库和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 (一)水库 1、安排布置和督导了 20__年度移民遗留问题处理执行计划项 目的实施工作。 20__年度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计划总投资 XX.X万元(库区 建设基金投资 XX.X万元,地方投资 XX.X万元)。其中:基础设施 投资 XX.X万元,计划安排打机井 3眼,抽水站 2 处,造地 XXX亩; 科技推广费 XXX万元。目前资金到位 XX.X万元。本着实事
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完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工程建设,认真开展教育培训,同步发展致富产业,稳步实施移民搬迁,切实强化服务管理,生态移民工程进展态势良好。现将生态移民工程情况通报如下:
移民安置,不是移完了事。近年来,来宾市兴宾区从移民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特色产业、整治村屯脏乱差环境等入手,全力推进移民新村“生态乡村”建设。
该区结合区情,根据移民村自然、经济、区位等不同特点,严格管控移民房屋建筑,力争民居房屋建筑风格一致,体现地方民族特色,与周边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同时,抓住国家实施石漠化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等政策机遇,瞄准上级扶贫工作投资导向,加强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做好公益林、生态林、防护林规划保护,永葆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加强河流、溪流整治,推进机耕道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冲沙压;加大惩罚力度,保持江河湖泊水质干净。
目前,兴宾区12个申报自治区级移民村屯绿化示范村屯获批,分2年实施,每年投入72万元。2007年至今,全区共完成42个村组的道路硬化236.78公里、建设排水沟42.7公里、灯光球场13座等基础设施,同时对1254户移民户进行旧房改造。
同时,该区以“一村一品”创建活动为载体,结合自治区的移民收入倍增实施方案,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移民村屯木材加工业,助推移民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区发展移民村屯木材加工企业2家;并借力移民部门培训基地,普及多种先进技术,组织移民代表到桂林黄竹岗等培训基地考察学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成功打造城厢镇泗贯村委综合场200多亩标准化商品蔬菜示范基地,产值8000元/亩以上。
总体看,一年来,各地各部门通过抓新村布局、抓方案审查、抓产业发展、抓教育培训、抓政策配套、抓协调对接、抓监督管理、抓宣传引导,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为顺利实施生态移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临建设现场,决策、指导生态移民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是部门协调配合。自治区各部门立足本职,依据规划,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联合审查。先后出台了涉及生态移民的水资源利用、土地调整、住房建设、资金管理、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民政救助、金融支持、计划生育、企业参与、供电服务、户籍管理、基层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生态移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新华社宁夏分社、人民日报宁夏记者站以及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行专版,对生态移民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
三是政府强力推动。各市、县(区)和自治区农垦局充分履行建设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注重在资源配置、工程建管、产业发展、移民安置以及保障移民持续增收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涌现出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四是社会力量参与。自治区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不同方式参与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目前已有150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生态移民建设,捐建社会公益事业,扶持移民发展产业,接纳劳务移民,进一步带动移民增收致富。
五是创新移民安置。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安置模式,在实现移民“稳得住”上下功夫、做文章。农垦局提出了户均1座种养设施、1个就业岗位、6分庭院经济,人均5分特色产业的“1165”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青铜峡市制定了人均1亩水浇地,户均1套房、1头奶牛、1个就业岗位、1次职业培训的“5个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红寺堡区依托弘德慈善工业园区建设,制定了户均1座养殖暖棚、2亩设施农业、企业流转经营3亩土地、1个就业岗位的“123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金凤区确立了户均1套房、1座设施温棚、1个就业岗位的“3个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惠农区确立了户均1套房、1亩地、1个就业岗位,稳定居住两年以后配送1头托管奶牛的“3 1”劳务移民安置模式。
六是监督机构监管。自治区纪检(监察)、督查、审计、财政、住建、移民局等部门对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程监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为打造生态移民质量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全区上下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统一,形成了依国家之助、举全区之力、聚社会之智,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