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水土流失
1.1 水土流失的定义、类型
1.2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1.3 水土流失的形成机制
1.4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及危害
第2章 流域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
2.1 流域地表侵蚀与泥沙来源
2.2 泥沙的基本特性
2.3 泥沙输移比
2.4 中国流域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比
第3章 水土保持
3.1 水土保持的概念
3.2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意义
3.3 我国水土保持的策略与措施
3.4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3.5 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
第4章 水土保持规划
4.1 水土保持规划概述
4.2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4.3 资源、环境、经济等要素评价
4.4 水土保持分区及治理措施总体布局
4.5 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规划
第5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5.1 概述
5.2 坡面蓄排水工程
5.3 梯田
5.4 护坡工程
5.5 沟道工程
5.6 拦挡工程
5.7 一般排水工程
5.8 护岸护滩
5.9 泥石流防治工程
5.10 工程治沙措施
第6章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6.1 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
6.2 植物护坡
6.3 植物固沙技术
第7章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7.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特点
7.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7.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分析实例
参考文献 2100433B
余明辉等编著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是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教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 失;流域土 壤侵蚀与泥沙输移;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规划;结合 国内外的现状介绍防治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如:坡面蓄排水工程、护坡工程 、沟道工程、拦挡工程、一 般排水工程、工程治沙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等;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开发建设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作为普通高等教育水利 学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港口航道及近海工程 等专业,也可供土木工程、 环境工程或其他相关专业作为入门教材选用,还可供从事水利工程管理、法律等 专业的技术人员使用参考。
余明辉等编著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为普通高等教育水利学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依据教学主旨和教学大纲的规划,教材深入浅出,力求系统完整,适合本科生建立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方面的概念,介绍水土保持工程的方案设计,与实际工程需要接轨。课程从水土流失的概念、类型、产生的原因及形成机理;流域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流域水土流失分布特点;水土保持及相关政策法规;水土保持规划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公布的中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
(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线路长、面积广,对沿路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在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对生态的保护。如何才能在促进经济的同时,保证最小的环境破坏,是公路建设中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现就水土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水利工程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灾抗洪和农田灌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因为扰动了当地的地表植被以及地下岩土层,导致各种环境问题的发生,例如水土流失严重等,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水利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只有深入了解其形成原因,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各种环境问题,才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一、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
二、水土保持的成就与作用
三、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
封面
交流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与评价
内容简介
序
前言
Preface
第1章 概述
第2章 环境影响因子与评价
第3章 电磁环境影响与评价
第4章 声环境影响与评价
第5章 水环境影响与评价
第6章 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
第7章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第8章 公众参与
第9章 环境保护实施与验收
第10章 工程实践与展望
索引
封底 2100433B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1.1.1 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
1.1.2 水土保持的成就与作用
1.1.3 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
1.2 水土保持工程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水土保持工程的内容
1.3 水土保持工程发展简史
1.3.1 国内水土保持工程简史
1.3.2 国外水土保持工程简史
1.4 水土保持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2章 梯田
2.1 梯田发展历史概况
2.2 梯田的分类
2.3 梯田的规划与设计
2.3.1 梯田的规划
2.3.2 梯田的设计
2.3.3 梯田规划设计案例
2.3.4 土方量计算
第3章 山坡固定工程
3.1 斜坡固定工程
3.1.1 挡墙
3.1.2 抗滑桩
3.1.3 削坡和反压填土
3.1.4 排水工程
3.1.5 护坡工程
3.1.6 滑动带加固工程
3.1.7 植物固坡工程
3.1.8 落石防护工程
3.2 沟头防护工程
3.2.1 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
3.2.2 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
3.2.3 应用实例
第4章 坡面集水蓄水工程
4.1 概述
4.1.1 水资源分布概况
4.1.2 集水技术和径流农业
4.2 水 窖
4.2.1 水窖的定义与功能
4.2.2 水窖的类型
4.2.3 水窖的规划与设计
4.2.4 水窖的养护
4.2.5 水窖的配套设施
4.3 蓄水池
4.3.1 蓄水池的定义与功能
4.3.2 蓄水池的类型
4.3.3 蓄水池位置的选择
4.3.4 蓄水池的规划
4.3.5 蓄水池的布置形式
4.3.6 蓄水池容积计算
4.3.7 蓄水池的养护
4.4 山边沟渠工程
4.4.1 沟渠工程的定义与功能
4.4.2 沟渠工程的类型
4.4.3 沟渠工程规划与设计
4.5 鱼鳞坑、水平沟和水平阶
4.5.1 鱼鳞坑
4.5.2 水平沟
4.5.3 水平阶
第5章 拦砂工程
5.1 谷坊
5.1.1 谷坊的作用
5.1.2 谷坊的种类
5.1.3 谷坊位置的选择
5.1.4 谷坊设计
5.1.5 谷坊构造
5.1.6 谷坊施工
5.2 拦砂坝
5.2.1 拦砂坝的作用与坝址选择
5.2.2 坝型选择
5.2.3 坝高与拦砂量的确定
5.2.4 拦砂坝的断面设计
5.3 拱 坝
5.3.1 拱坝的特点及类型
5.3.2 拱坝坝址选择
5.3.3 拱坝的平面布置
5.3.4 拱坝的计算
5.3.5 坝头基岩的滑动稳定分析和重力墩的设计
5.3.6 拱坝的构造和地基处理
第6章 淤地坝
6.1 淤地坝的组成、分类与作用
6.1.1 淤地坝的组成及其特性
6.1.2 淤地坝枢纽工程
6.1.3 淤地坝的分类和分级标准
6.1.4 淤地坝的作用
6.2 淤地坝工程规划
6.2.1 坝系规划原则与布局
6.2.2 坝址选择
6.2.3 设计资料收集与特征曲线绘制
6.2.4 淤地坝水文计算
6.3 淤地坝调洪演算
6.3.1 淤地坝坝高的确定
6.3.2 淤地坝调洪演算
6.4 土坝设计
6.4.1 土坝枢纽布置及坝型选择
6.4.2 土坝断面尺寸的拟定
6.4.3 土坝的渗透计算
6.4.4 土坝的稳定计算
6.5 溢洪道设计
6.5.1 溢洪道位置的选择
6.5.2 溢洪道的形式
6.5.3 溢洪道断面尺寸的确定
6.6 放水建筑物设计
6.6.1 放水建筑物的作用及位置选择
6.6.2 放水建筑物水力计算
6.6.3 放水建筑物工程结构设计
第7章 山洪及泥石流防治工程
7.1 山洪及泥石流的特性一
7.1.1 山洪及泥石流的概念
7.1.2 山洪及泥石流形成的水文因素
7.1.3 山洪及泥石流形成的地质与地貌因素
7.1.4 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
7.2 荒溪分类
7.2.1 荒溪分类
7.2.2 山洪及泥石流调查与危险区制图
7.3 泥石流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7.3.1 泥石流设计容重
7.3.2 泥石流设计流速
7.3.3 泥石流设计流量
7.3.4 泥石流冲击力
7.3.5 泥石流的冲起高度及弯道超高
7.4 山洪及泥石流排导工程
7.4.1 排导沟的平面布置
7.4.2 排导沟的类型
7.4.3 排导沟的防淤措施和断面设计
7.5 沉沙场设计
7.5.1 沉沙场规划布置
7.5.2 沉沙容量的确定
7.5.3 沉沙场的结构设计
7.6 格栅坝
7.6.1 格栅坝的特点及类型
7.6.2 格栅坝设计
第8章 护岸与治河工程
8.1 河道横向侵蚀的机理
8.1.1 横向侵蚀和弯道水流的特性
8.1.2 河道演变的机理
8.1.3 横向侵蚀的防治
8.2 护岸工程
8.2.1 护岸工程的目的及种类
8.2.2 护岸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8.3 整治建筑物
8.3.1 丁坝
8.3.2 顺坝
8.4 治滩造田工程
8.4.1 治滩造田的类型
8.4.2 整治线的规划
8.4.3 新河槽断面设计
8.4.4 整治建筑物设计
8.4.5 河滩造田的方法
8.5 河流生态修复及整治
8.5.1 退化河岸带的恢复与重建理论
8.5.2 河流生态修复的含义、目标及要求
8.5.3 河流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技术
第9章 小型水库
9.1 概述
9.1.1 库址选择
9.1.2 地质调查
9.1.3 地形测量
9.1.4 水库的设计标准
9.1.5 水库的类型和特点
9.2 水库的特征曲线和特征水位
9.2.1 水库的特征曲线
9.2.2 水库的特征水位
9.3 设计低水位和垫底库容的确定
9.3.1 设计低水位应保证水库自流灌溉
9.3.2 设计低库容应满足泥沙淤积的要求
9.4 设计蓄水位和库容调节计算
9.4.1 年调节计算
9.4.2 多年调节计算
9.4.3 库容的调节性能
9.4.4 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9.4.5 溢洪道宽度和坝顶高程的确定
9.5 水库防洪规划
9.5.1 水库防洪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9.5.2 设计洪水和设计标准
9.5.3 设计洪水的计算
9.6 水库管理
9.6.1 供水管理计划
9.6.2 管理调度图的编制
9.6.3 水库兴利调度图的编制
9.6.4 水库调度图的应用
9.6.5 水库工程管理
第10章 山地灌溉工程
10.1 水源规划
10.1.1 灌溉水源
10.1.2 灌溉取水方式
10.2 小型泵站
10.2.1 概述
10.2.2 水泵
10.3 提水引水工程规划
10.3.1 提水灌排区的划分
10.3.2 泵站站址选择
10.4 输配水工程规划
10.4.1 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10.4.2 管道系统规划设计
10.4.3 附属建筑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