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生态景观施工新技术 | 作 者 | 刘晓明 陈伟良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 出版时间 | 2014年04月01日 |
页 数 | 232 页 | 开 本 | 小16开 |
装 帧 | 平膜 | ISBN | 978-7-112-16119-5 |
本书从生态景观施工技术的角度阐述目前国内外生态景观的发展施工技术的热点领域,旨在为读者展现生态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本书为《市政工程施工新技术丛书》的分册,分为总论和各论2部分,其中各论又分为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特殊空间绿化、河道治理的生态景观技术、山体边坡治理、湿地的再造与修复、大苗种植、容器苗、盐碱地绿化技术、种植土、雨水花园等内容。
1 总论
1.1 生态景观概念
1.2 生态景观施工新技术发展概述
1.3 生态景观施工新技术遵循的原则
1.3.1 生态原则
1.3.2 安全原则
1.3.3 合理原则
1.3.4 可持续发展原则
2 各论
2.1 屋顶花园
2.1.1 屋顶花园的意义
2.1.2 屋顶花园的原则
2.1.3 施工技术措施
2.1.4 典型案例
2.2 垂直绿化
2.2.1 垂直绿化的意义
2.2.2 垂直绿化的原则
2.2.3 技术措施
2.2.4 典型案例
2.3 特殊空间绿化
2.3.1 特殊空间绿化的意义
2.3.2 特殊空间绿化的原则
2.3.3 特殊空间绿化施工技术
2.4 河道治理的生态景观技术
2.4.1 河道治理的意义
2.4.2 河道治理的原则
2.4.3 施工技术措施
2.4.4 典型案例
2.5 山体边坡治理
2.5.1 边坡治理的意义
2.5.2 边坡治理的原则
2.5.3 施工技术措施
2.5.4 典型案例
2.6 湿地的再造与修复
2.6.1 湿地再造与修复的意义
2.6.2 湿地再造与修复的原则
2.6.3 施工技术措施
2.6.4 典型案例
2.7 大苗种植
2.7.1 大苗种植的意义
2.7.2 大苗种植的原则
2.7.3 施工技术措施
2.7.4 典型案例
2.8 容器苗
2.8.1 容器苗种植的意义
2.8.2 容器苗种植的原则
2.8.3 施工技术措施
2.9 盐碱地绿化技术
2.9.1 盐碱地绿化的意义
2.9.2 盐碱地绿化的原则
2.9.3 施工技术
2.9.4 盐碱地绿化的案例
2.10 种植土
2.10.1 种植土的重要性
2.10.2 原土的保护与利用
2.10.3 种植土的配制
2.10.4 种植土的生产
2.10.5 典型案例
2.11 雨水花园
2.11.1 雨水花园的意义
2.11.2 雨水花园的建设原则
2.11.3 施工技术措施
2.11.4 经典案例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作者:刘晓明 陈伟良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04-01
上架日期: 201404
征订号:24845
版次:第一版
页数:232
装帧:平膜
开本:小16开
印张:14.500
ISBN:978-7-112-16119-5
高科技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没见过,学习学习。
冷再生技术的应用,预知雨水井检查井,彩色混凝土施工技术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综合研究新近开发应用的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新机具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 深造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
现代施工新技术论文 我国建筑技术水平随着建筑业产业规模、产业素质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提高, 甚至一些单项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但从整体上看,如今我国建筑技术的水 平还比较低,建筑业作为传统的劳务密集型产业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没有得 到根本性的改变, 在建筑工程领域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 含量,全面推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相当成熟的发 展,特别是近年来,施工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传统的施工技术带 来了较大的冲击, 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 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 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 而且新的施工技 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减少了工程的 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 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 提供了一个更
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是进一步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补植套种、林分改造、封育管护等措施,改变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沿线桉树多,乡土树种少的现状,推动森林资源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更好地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优化提升阶段的目标任务,完成建设全国最好林相、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任务。
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通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构建大规模的生态缓冲带和防护带,进一步增强全省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在江河两岸、大中型水库周围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充分发挥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作用。通过打通森林斑块连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徒走廊,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结合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建设,加强红树林、沿海滩涂湿地的保护、营造和恢复,构筑沿海绿色生态屏障。结合低碳示范省建设,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充分发挥森林间接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通过优化路(河)段两侧及海岸沿线森林群落结构,完善以公路河道防护和海岸基干林带为基本骨架的森林抗灾体系建设。在增强森林自身抵御病虫害能力的同时,提升防洪护岸、防风固堤和抵御山洪、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防范沿线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灾害发生,从根本上治理和减少各类自然灾害,维护区域国土生态安全。
陆路、水路交通干线和海岸沿线是客流、物流的集中地,是社会各界了解当地的重要窗口。突出抓好重要国道、省道以及省际出入口、交通环岛、风景名胜区等重要节点的景观林带建设,注重从形成景观的角度统筹安排花(叶)色树种,形成全年常绿、四季有花的景观带,增强林带的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充分展示各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树立各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综合发展形象。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不是单纯的林业工程,要与旅游、科普、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打造地方绿化美化生态化品牌,建设进入式林地和配套浏览通道、林间小品等,形成生态旅游的新增长点。通过林带建设连通沿线的自然景点、人文景点,更有效地传承自然和历史文化。选择有条件的绿化带建设林业宣传科教基地,推广现代林业文化,促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文明形成。2100433B
生态景观林带由绿色景观带(线)、景观节点(点)和生态景观带(面)组成:
绿化景观带是将主要高速公路、铁路两侧20~50米林带和沿海海岸基干林带、滩涂湿地红树林为主线,建成各具特色,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长廊;
景观节点是沿线分布的城镇村居、景区景点、服务区、车站、收费站、互通立交等景观节点绿化、美化、园林化,形成景观亮点;
生态景观带是将高速公路、铁路和江河两岸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林地,改造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质量,形成主题突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
深圳有梧桐山、七娘山、笔架山等山林景区,尤其梧桐山拥有深圳独特、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毛棉杜鹃、吊钟花、华丽杜鹃、深山含笑等植物作为风景区内的重要景观树种,已成为山林景区的重要特色。但由于自然竞争等原因,原植物群落景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将生态景观林抚育技术成果固化推广,推动生态景观林科学、有序、规范抚育,提高生态景观林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特制定地方标准《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DB4403/T 132-2020)。
地方标准《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DB4403/T 132-2020)由深圳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2020年12月16日,地方标准《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DB4403/T 132-20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2021年1月1日,地方标准《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DB4403/T 132-2020)实施。
地方标准《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DB4403/T 132-2020)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规则起草。
该标准的制定主要以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深圳市梧桐山杜鹃类生态景观林抚育技术规范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同时广泛参考了中国国内已有标准及国家相关规定。
起草单位: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王定跃、陈世清、李文华、林贝满、刘永金、时波、徐滔、曾振平、罗菁、景慧娟、张开文、白宇清、袁银、贾彩娟、黄琳玉、林锦涛、吴序一、何茜、王超群、林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