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生态环境建设 | 方 式 | 植树种草,治水土流失,防荒漠化 |
---|---|---|---|
意 旨 | 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基本原则 |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要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生态修复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都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举措,在水土流失重点区,除了实施综合治理外,在地广人稀、降水条件适宜、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应实施以封育保护为主的生态自我修复工程。通过综合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梯田建设与径流控制相结合。梯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除发展小型水利工程外,要充分发挥径流调控体系的作用,科学的修建水窖、涝池、蓄水池、古坊、塘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就近拦蓄利用降水产生的径流,为梯田林果等提供生态用水,通过梯田工程与径流利用工程有机结合,实现基本农田的集约化经营。
三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依据自然规律,实行山坡沟水路田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优先建设坡面径流聚集工程,鱼鳞坑整地以及沟道拦蓄工程,为林草提供生长环境,达到以工程保生物,以生物护工程,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现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100433B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
传染病的出现,若说与环境及生态息息相关,人们未必想到个中的关系。 港大发现花面狸(俗称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与引起人类SARS有关。在此之前,马来西亚的「立百病毒」、纽约的「西尼罗病毒」,甚至本港的...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5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为浙江当代人民乃至子孙后代谋福祉的战略举措。全国上下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之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中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动员全国上下共同奋斗,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全世界生态文明示范区。“十二五”时期的目标是: ——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清洁生产普遍实行,生态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国家下达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大气环境、水环境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平原绿化面积稳步提高,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宜居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文化日益繁荣。生态文化研究和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加强,绿色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撑更加有力。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制度得到全面有效实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16年1月24日,自治区主席陈武在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2016年,全区将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内容简介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框架,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类一生态环境为调控对象,系统介绍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详细阐述了水土资源利用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防沙治沙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规划等方面的基本内容、编制程序和技术方法。《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宏观决策的大背景下撰写的一本新教材,其基本特色体现在内容丰富、结构紧凑、方法新颖、实用性强。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和科研人员使用。2100433B
上篇 生态环境管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历史和成就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中国自然资源状况
第三节 中国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中国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
第三章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要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保障体系
第四节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一节 生态环境监测概述
第二节 生态环境监测内容与指标
第三节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第四节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第五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生态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生活费
第三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节 生态环境补偿
第五节 环境伦理教育
第六章 生态环境建设典型模式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区划概述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典型模式
下篇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
第七章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概论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序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的任务和意义
第八章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四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评估
第九章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财务分析与国民经济评介
第一节 财务分析
第二节 国民经济评价
第十章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
第一节 项目组织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第二节 项目法人和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第三节 项目受益人参与项目的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
第一节 资金筹措管理
第二节 资金运用管理和回收管理
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招标与投标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监理
第十三章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和施工调控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计划管理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施工控制与协调
第十四章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监测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监测体系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监测指标体系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监测的方法体系
第十五章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后评价
参考文献2100433B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主要论述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与成因,并在重点阐述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管理等内容的基础上,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分区为框架,概要介绍了各区域典型的生态建设模式;下篇——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则以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为主体,概述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及其管理的周期、任务、内容等,同时以生态环境建设设项目周期为主线,结合案例分章阐述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组织管理、资金管理、计划管理和施工调控、合同等理与监理、项目监测与后评价等内容。
本书是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指定教材,也可作为农学门类环境生态类学科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选修教材,同时还可作为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的科研教学人员、规划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参考及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