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生态城市 | 原作品 | Ecocities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5月1日 |
页 数 | 418 页 | ISBN | 9787509712535 [1] |
理查德·瑞吉斯特,城市生态学家,城市设计师,作家,演说家,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副主席,城市生态学会和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的创立人,自1992年起担任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主席至今。
《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修订版)》是理查德·瑞吉斯特继《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一书之后的又一名作——《生态城市》的增订版,作者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对在第一版出版之后的三年里对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评论与反思。
《生态城市》一书有想象力,令人鼓舞,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清晰有力。切实可行,是一部深思熟虑之作。看到该书,在能否建成一个健康、理智、富有同情心的未来这轮竞赛中,我们敢于对那些悲观预言家和厄运制造者说”不”。我们必须赢得这轮竞赛,而该书作者指明了取胜之道。
——莱斯特·R·布朗(Lester·R·Brown)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
……该书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将目前的城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充满欢乐、令人鼓舞的人居环境的途径。我之所以郑重推荐《生态城市》一书,不仅是因为该书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智慧,而且还发自内心地说出了城市的真谛。
——杰弗里·肯尼思(JeffreyKenworthy)默克多大学可持续暨技术政策研究所教授、可持续城市研究者
《生态城市》将带给你一个通向未来城市的奇妙之旅。……这可不是痴人说梦,而是基于技术,建筑设计和功能性建筑的现实思考,而这些建筑目前在全球的一些地方已出现了,其理念也得到了那些脚踏实地的城市规划师的认可。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认真思考一下书中的观点。我认为每个学校的图书馆都应该有这本书。
——简·古多尔(JaneGoodall)博士简·古多尔研究中心暨“联合国和平信使”组织创始人、高级美帝国女勋爵士
生态城市(英文:Eco-City),是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城市能耗,以降低热量及工业、生活废弃物排放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模式。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好大的一个话题啊。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很多国家都对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标准,如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新西兰、澳大...
生态城市的特征: ①健康、和谐:具有和谐的生态秩序,区域生命支持系统能提供正常和稳定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健康的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生产资料呈持续积累和盈余趋势。 ②高效、活力:生态城市将改变现代城市“高...
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室承担了本书的翻译工作。
全书共分12章。第一章 阐述建设形态如何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城市大多数为汽车所主宰,富有生命力的生活被抛弃了。几乎没有自然生态,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被扭曲。生态城市建设能够提供大量城市建造和管理的就业机会。我们应该把功能分割的城市重新整合起来,建设一类紧凑、亲近和多样化的生态城市。
第二章 阐述城市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生态问题:城市的演化使空气组成发生了变化,对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了影响;城市化迫使农耕业离开了那些原来靠近城市中心的富饶土地而成为一种能量集约的产业。在污染增多、人口增长的同时,城市、公路、农田、森林采伐地、堤岸大湖将大陆分割成众多小型生命的孤岛。而我们有义务认识物种灭绝与进化间的联系,令其在城市及其腹地区域中自然地发展并重新接合在一起,创建半开放的、与毗邻的腹地和当地生态系统高度协调的生态城市。本章还介绍了三维城市,这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将城市进化推向更高层次的革新。2100433B
仅仅时隔三年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建设一个更好的未来的梦想是否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我们正在快速走向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城镇和乡村吗?还是在走向相反的方向?
在我看来,《生态城市》的第一版提供了一个我们可以找到的、可以应对当今时代挑战的一些积极的思路。既然所研究的题目本身迅速发生了变化,那么研究这类题目的书的内容也应及时更新。不过,还是有一些变化来得太快,简直可以说是根本的变化,而不是简单的相加。当然也发生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从几个方向同时向我们走来,而且这些令人不安的事情还都是建立在我们的游戏方式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未来命运说到底是一个安危未定的物种。突然,所有的事情都在加速前进,危机与危机环环相套,正准备叩开门的另一侧。生态城市的观点是积极的,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也有诸多良策,但同时,不断增多的威胁也在阻碍那种积极的观点。
《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修订版)》一书告诉我们,要以立足长远的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可持续性、文化上充满活力、健康的地球生物圈为出发点,重建城市和城镇。该书还提供了通往生态城市之路的方法。作者不惜用大量篇幅向我们展示他的想象力,告诉我们未来的生态城市是什么样子,这真是令人鼓舞。
致谢1
序言赫泽尔·亨德森3
自序7
初版中文版序17
初版译者序23
绪论1
汽车与恐龙2
第一章 建设形态决定生活方式7
我们要建设什么9
问题的根基13
一种新的整合建筑18
荒野与城市中的自然24
第二章 进化中的城市31
盖娅:一个自我调节的星球36
都市彗星38
岛屿与物种灭绝41
城市有机体47
三维的城市50
经验教训54
第三章 融入自然中的城市57
城市的属性58
伯克利的大象?60
土著美洲人与入侵者64
生物区、腹地和城市76
“野牛市民”82
向自然学习,向城市学习87
第四章 历史上的城市91
乡村的建立91
城市的出现96
架起历史、自然和进化的桥梁98
现代城市102
美学的传统114
第五章 今日之城市125
重新建设,重新思考:基于某种秩序126
适宜的技术134
范式和永续农业原则137
效区的“改善”与市区的复兴143
生态城市的先锋社区150
理论现状158
第六章 便捷和交通163
捷径和探险163
依赖汽车的后果168
更好的汽车?176
高速公路战争182
对于铁路和渡船的喜爱188
个人交通工具——自行车、推车和鞋192
“智能”高速公路、“智能”汽车和“智能”建筑208
以毁路的方式重建210
第七章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217
建设程序217
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218
自行车旅行221
生态城市的布局231
步行中心233
复合建筑以及新型整合建筑238
水243
自然特征和生物多样性246
单体生态城市建筑,基础构架及其培植247
第八章 动手去做!255
经济生态学的四个步骤:生态区划、产业布局、政策激励措施、公众参与255
四部曲举例:伊萨卡城市改造的思想261
生态城市和对经济观念的再思考265
第九章 挫折与经验——我的生态城市实践275
伯克利:早期岁月278
“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287
评价291
第十章 城市转型的方法步骤295
生态城市区划:描绘未来295
土地发展权转让310
生态总体规划316
扭转城市蔓延320
国际生态重建计划322
生态城市组织327
第十一章 冷眼观世界331
“9·11”和“12·12”:梦想与梦魇335
新美利坚帝国347
气候变化351
石油峰值357
崩溃358
黑暗时代的最佳选择363
第十二章 走向成功的策略371
回到基础:库里蒂巴生态城的发展战略375
乔·吉德和杨经文382
向城市以外建设的策略388
“城市心脏”的生态建设391
生态城市建设策略396
建设认知文化401
艺术与想象402
后记重建新奥尔良405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411
译后记415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丹麦生态城市建设 黄肇义博士 杨东援教授 项目概况 1997~1999 项目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综合性项目, 试图建立一个生态城区开发的示范 性项目,在密集区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人中密集的 Indre Norrebro 城区进行, 区内有 3 万人。开展该项目是为了建立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在地方规划和管理 (21 世纪议程 )中把环境因素 整合为一体,提高市民对地方环境和全球环境的责任感,减少的资源消费量,并推动有利于环境的地方生 产和其他活动 ,项目采取基层组织和区议会之间合作形式,增加市民的参与性。项目从 1997 年 2月 1日启 动。 LIFE 项目 (LIFE 项目旨在通过发展经济推动欧盟和邻近地区的环境改善 ) 拨款,约合 136 万美元,此外还有区议会、地方生态组织、绿色组织和瑞典哥德堡市 Lundby 城区的资金支 持。该项目是丹
未来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 础上的新的文化观, 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 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 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讲, 就是按照生 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 70 年代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 发起的“人与生物圈 (MAB)”计划 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 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前苏联 生 态学家 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 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 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 环境质量 得到最大限度保护。中国学者 黄光宇 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 研究城市
中文版序……………………………………………………………1
译者序………………………………………………………………1
序……………………………………………………………………1
前言…………………………………………………………………1
第一章 建设形态决定生活方式…………………………………1
第二章 进化中的城市……………………………………………21
第三章 融于自然的城市…………………………………………4l
第四章 历史上的城市……………………………………………69
第五章 今日之城市………………………………………………94
第六章 便捷和交通………………………………………………124
第七章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165
第八章 融入经济和政治…………………………………………195
第九章 城市转型的适宜工具……………………………………223
第十章 走向成功的策略…………………………………………250
参考文献……………………………………………………………274
关键词索引…………………………………………………………282 2100433B
城市无限扩充带来的种种问题,现在在中国已经初步显现:交通拥挤、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瑞吉斯特先生在书中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另一种诠释——即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来实现由城镇、村庄组成的人类生态系统朝着好的方向演化,为所有人群和各类文化提供一种最大的发展机会,以使人类的创造热情完全激发出来,使我们能够充分享受大自然所赐与的美好环境。他认为当前最具深远意义的事情就是中国城市的设计、规划和建设。
本书对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发展和实践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就如何进行自然生态体系建设,如何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如何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分9章,分别为城市化与生态城市的历史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持系统、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 ——自然生态体系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及评价、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以及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
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可供城市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