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城市政府、环保、管理、统计、计划、资源等部门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1 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
1.1 城市化的步伐不可阻挡
1.2 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2.1 城市可持续发展监测的需求
2.2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监测指标与评估模型的研究应用
2.3 国外若干评估模型的框架分析
2.4 不同评估模型的对比
2.5 技术路线与方法学
参考文献
3 环境污染损失与资源损耗的计算
3.1 环境污染损失和资源损耗计算的综述
3.2 大气污染损失的计算
3.3 水污染损失的计算
3.4 噪声污染损失的计算
3.5 长期环境影响的计算
3.6 城市资源损耗的计算
3.7 各案例城市环境污染损失的总体分析
3.8 案例城市资源损耗的总体分析
3.9 技术附录
参考文献
4 经济学测量模型——环境近似调整后的国内生产净值
4.1 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测量
4.2 从经济学角度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4.3 环境近似调整后的国内生产净值(AEANDP)的涵义
4.4 环境近似调整后的国内生产净值(AEANDP)的计算
4.5 对案例城市的计算
参考文献
5 经济学测量模型——真实储蓄率
5.1 城市财富的监测手段——真实储蓄率
5.2 真实储蓄率的基本理论
5.3 案例城市真实储蓄率的计算与比较
5.4 真实储蓄率(GSR)模型的案例比较与讨论
参考文献
6 生态学测量模型——生态足迹
6.1 生态足迹的由来
6.2 生态足迹的概念
6.3 生态足迹的内涵
6.4 生态足迹的计算理论
6.5 生态足迹的计算分类
6.6 生态足迹计算的影响因素和局限
6.7 对生态足迹的国际研究进展
6.8 案例城市生态足迹计算
参考文献
7 社会政治学测量模型——真实发展指标
7.1 真实发展指标(GPI)模型
7.2 真实发展指标的基本理论
7.3 案例城市真实发展指标(GPI)的计算
7.4 案例城市真实发展指标(GPI)的比较
7.5 GPI监测对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8 社会政治学测量模型——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
8.1 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的由来
8.2 ISEW的概念内涵
8.3 ISEW的国际研究进展
8.4 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的计算流程
8.5 案例城市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9 中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9.1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
9.2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标解释
9.3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
9.4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和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各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附录B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附录C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监测与评估的技术指南
附录D 案例城市的基本概况
附录E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标解释
缩略语索引
好大的一个话题啊。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很多国家都对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标准,如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新西兰、澳大...
生态城市(英文:Eco-City),是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城市能耗,以降低热量及工业、生活废弃物排放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模式。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生态城市的特征: ①健康、和谐:具有和谐的生态秩序,区域生命支持系统能提供正常和稳定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健康的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生产资料呈持续积累和盈余趋势。 ②高效、活力:生态城市将改变现代城市“高...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芜湖市面临城市发展的新契机。本文把芜湖市城市生态系统分为经济,环境,社会三个子系统并由此构建了其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利用AHP法提出芜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方法,选择2004-2008五年的数据对芜湖城市生态化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模式和方向,生态城市应当是哈尔滨市发展的理想模式。根据哈尔滨市的实际,依据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4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张雪花、张宏伟、郭怀成编著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评估方法》从社会一经济一环境复杂系统动态分析人手,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评价研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评估方法》可供规划学、环境学、区域经济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和研究生,以及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参考。
小水电运行效率评估指标体系是由各级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补充又相互独立组成的群体指标体系,指标是测评的工具,是反映测评对象属性的指示标志。指标体系是根据测评目标和测评内容的要求,构建的一组相关指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准确性原则。每个指标都需要有准确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无歧义。也就是说各个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包含、交叉现象。准确性原则是为了防止指标的“多”设置。这个“多”设置有2方面含义:一是不设置不必要的指标;二是指标之间不重复或重叠。
(2)全面性原则。水电站的运行效率包括经济效益、供电质量、自身的学习与发展、水电站发电过程这4方面,这就要求指标的设计要涵盖这4个方面,全面反映水电站运行效率本质内容和主要特点,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定量指标是通过选择一系列的数量指标,按照统一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评估水电站运行效率;定性指标是评估者运用自身知识,参照有关标准,对评估对象做出的主观评判。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结合来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客观。
(4)简洁适用原则。一是保证指标全面完整的前提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也就是说重要指标单独设置,非重要的比重小的指标合并设置。二是所设置的指标要易于采集,尽量采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做指标数据来源。三是各指标的计算方法、数据都实行标准化、规范化。
(5)通用可比原则。这个原则直接体现效率评估体系的作用。效率评估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对水电站进行考核。如果无法进行比较,就无法明确水电站存在的问题,自然也无法改进水电站的运行效率。
以上原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指标的设计提出基本的要求,不同的原则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完整、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因此在设计每一个指标时都要考虑是否实现了这些目标。
本书对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发展和实践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就如何进行自然生态体系建设,如何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如何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分9章,分别为城市化与生态城市的历史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持系统、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 ——自然生态体系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及评价、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以及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
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可供城市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