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水土保持图集 | 作 者 | 吴发启、王健 |
---|---|---|---|
出版社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3年12月1日 |
页 数 | 118 页 | 定 价 | 80 元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7550906645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序
前言
上篇 土壤侵蚀/1
一 中国土壤侵蚀环境/1
二 水力侵蚀/14
三 重力侵蚀/25
四 混合侵蚀/29
五 风力侵蚀/34
六 冻融与冰川侵蚀/39
七 生物、化学侵蚀/43
八 人为侵蚀/47
中篇 水土保持措施/50
一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50
二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71
三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81
下篇 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88
一 风沙区/92
二 西北黄土高原区/94
三 东北低山丘陵及漫岗丘陵区/99
四 北方山地丘陵区/101
五 南方山地丘陵区/104
六 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106
七 云贵高原区/109
八 开发建设项目治理典型区/111 2100433B
在《水土保持图集》的编著过程中,作者吴发启、王健、张青峰按照课程进程和循序渐进的规律,将图集内容划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为土壤侵蚀篇,该篇在反映我国土壤侵蚀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按照土壤侵蚀分类系统,依次介绍了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与冰川侵蚀,生物、化学侵蚀和人为侵蚀等类、亚类和型;中篇为水土保持措施篇,主要介绍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和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下篇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篇,着重讲述了我国水土流失主要类型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分布与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概况。可见,图集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自成体系,蕴藏着作者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解和创新性思维。
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改良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水土保持的措施有农业措施...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其科学性,涉及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二是其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科学性, 二是地域性, 三是综合性,四是群众性。
1. 水土保持监测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 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 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 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 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 监测内容 3.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
水土保持措施 1 水土保持措施 1. 施工环境现状及水保的主要特点 新建云桂铁路全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省界~广南,线路走 行于云贵高原与广西盆地间的斜坡地带,即两大地貌单元的过渡区, 沿线地形起伏剧烈,属于典型的山岭重丘区。广南~昆明,线路基本 走行云贵高原面,高原地貌由低中山、丘陵和高原盆地及溶原组成。 线路穿越我国两大流域,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 沿线经过自然保护区、文物遗址、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多处。 根据以上特点, 施工中应高度重视保护当地水资源和现有植 被,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2. 方针和目标 方针: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应贯穿本标段铁路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 效益、谁污染谁治理、强化过程控制”的水土保持方针。 目标:⑴无集体投诉事件, 水土保持监控达标。⑵
水土保持调查,是指对水土保持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水土保持经验、存在问题及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意见的调查活动。水土保持实施措施调查,是为了查清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保存的面积、分布状况,以及各项工程的数量和质量、林草的生长及管理状况。调查的方法通常与水土流失调查相结合,通过现场勘察,逐块进行。
贯彻水土保持方针政策, 宣传水土保持成就;报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交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传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动态信息,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普及水土保持基础知识,推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典型。